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洞型肺结核和肺结核球采用小切口开胸病灶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空洞型肺结核和肺结核球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常规抗痨基础上加以小切口开胸病灶清除术)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抗痨药治疗),观察两组痰液细菌培养转阴情况、X线观察空洞闭合情况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痰菌培养情况:观察组有27例痰培养转阴(93.10%),对照组有18例痰培养转阴(62.07%);空洞闭合情况:观察组有19例空洞闭合(65.52%),对照组有8例空洞闭合(27.59%);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有效28例(96.55%),对照组有效20例(68.97%);观察组痰菌阴转情况、空洞闭合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抗痨组(χ^2=7.213、12.324、13.311,均P〈0.05).结论 小切口开胸病灶清除术,创伤小,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空洞型肺结核和肺结核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简便、易行的常规X线胸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肺下野结核病。方法运用常规X线胸部正侧位片,对抗炎疗效不佳、肺下野发现病灶者进行观察和诊断。结果本病青壮年多见,起病较急,类似肺炎等临床症状。X线表现形态多样,右侧多见,易形成空洞。正规抗痨后疗效明显。结论肺下野结核病易误诊,但只要严密观察、提高警惕,用常规x线平片是完全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鉴别的。  相似文献   

3.
田丽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428-2429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结合药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的对照组两组,4个疗程后评价症状改善情况,6个月后评定疗效、治疗依从性、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4个疗程后所有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个月抗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在医护人员监督下均能按医嘱服药,而对照组能按医嘱用药者仅为11例,复发为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方式管理结合中西医初治涂阳肺结核疗效佳、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东 《淮海医药》2005,23(6):485-485
目的提高临床上对鼻咽结核的认识。方法对21例鼻咽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经正规抗痨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鼻咽结核的常见症状是颈部包块,病变可累及邻近组织、器官并表现相应的症状。注意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相鉴别。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鼻咽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农民,50岁,入院前4月~ 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用一线抗痨药H、R、E、S治疗2月~ ,患者突然无诱因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肿胀、脱屑,经当地医院抗变态反应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再次用抗痨药1月~ ,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立即停用抗痨药,并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皮肤红、肿、脱皮有所好转,5天前再次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后,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立即停用抗痨药,未作处理,由当地转入我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的发生机理和临床X线表现,以提高早期正确临床诊断率。方法对新生儿湿肺32例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结果28例生后〈6h发病。胸片以肺泡及肺间质积液为主,X线表现为快速吸收消散。绝大部分患儿2~3d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新生儿湿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和发绀,胸片常见的X线征象主要为肺泡及肺间质积液、肺淤血改变、胸膜及胸膜腔积液。X线在生后〈6h胸片对湿肺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密切结合临床,短期内复查胸片常可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6—01/2007—12共收治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而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癌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45~70岁,平均59.4岁。起病至来我院就诊时间2~20d。本组以异位内分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1例,表现为顽固的低钠血症;以腰椎转移为首发症状2例,表现为腰痛,夜间较重;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1例,表现为单侧肢体瘫痪;以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为首发症状1例。  相似文献   

8.
亚硒酸钠联合抗痨药治疗HBV感染的肺结核病人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联合抗痨药治疗HBV感染的肺结核病人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抗痨组和单纯抗痨组,定期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改变及痰菌含量变化,并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 联合抗痨组有效率为91.7%,单纯抗痨组为79.0%(P<0.05);联合组肝损害率为11.7%,单纯组为25.8%(P<0.05)。结论 亚硒酸钠联合抗痨药治疗肺结核优于单纯抗痨药物治疗,且亚硒酸钠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威  倪陈 《安徽医药》2013,34(6):707-709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SERODIA-MYCO II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2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多集中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203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42例以肺外器官受累症状为首发表现。肺外器官受累以神经、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等多见,全部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3~4周后,达到临床痊愈。结论儿童MP感染除呼吸系统受累外,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明显升高;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所以对于不典型病例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道系统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本院1例结合分析国内报道的其它4例胆道系统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系统结核可发生于胆道的任何部位,常导致阻黄症状的出现,全部产两镁行手术后继续抗痨治疗。结论胆道系统结核以继发于其它部位结核的可能性大,临床表现主要以胆道症状主。而结核症状常被忽视。术前、术中常误诊为胆道恶性肿瘤。术中以建立 有效的胆汁出通道为主,术后有效的抗痨治疗为本病治疗的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抗痨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486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胃肠道反应,观察组采用中药方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8.78%,对照组有效率为79.27%,两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的中药方剂能有效改善抗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结核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本文报告3例食管结核患者,均为中、青年,都表现有“食管癌”的症状,钡餐检查发现食管中段狭窄和/或溃疡。3例患者分别给手术和/或抗痨治疗后全部治愈。我们认为;食管结核大多继发于身体其它结核病变;中、青年病人发生“食管癌”症状时,应想到食管结核的可能性,需常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食管镜检查做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前者比后者意义更大;食管结核可用抗痨药物治愈,病人可免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13.
首发症状为肺外表现的肺癌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肺癌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按目前检查手段,临床较易诊断,但有少部分患者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常易漏诊。笔者自1992~2007共诊治23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酯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86例结核病患者在全程常规抗痨的同时,随机分为五酯胶囊治疗组和常规护肝对照组,6-12个月为一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并进行比较它们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6-12个月,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程常规抗痨的同时口服五酯胶囊,能有效地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无反弹现象,未见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痨药引起肝损害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抗痨药引起肝损害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痨药引起肝损害多发生在12周内,少数无临床症状,轻者继续抗痨加用保肝治疗,重者停止抗痨加用保肝治疗,71例肝功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抗痨药引起肝损害的高危患者制订抗痨方案要选择肝毒性较小的药物,加强肝功监测,并视肝损情况予保肝治疗或停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酯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86例结核病患者在全程常规抗痨的同时,随机分为五酯胶囊治疗组和常规护肝对照组, 6-12个月为一疗程, 结束后分别统计并进行比较它们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6-12个月,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程常规抗痨的同时口服五酯胶囊,能有效地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无反弹现象,未见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76例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40.8%的患者初诊时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非结核性肺病,误诊时间20-120d.结论 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均不典型,易误诊,提高对下肺叶结核病的认识,全面地收集临床资料,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寻求病原和组织学诊断依据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溴索治疗慢阻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抗痨、抗感染、平喘、吸氧等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氨溴索3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注每天2次。结果对照组症状缓解率69.2%,治疗组症状缓解率93.3%,两次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65.4%,治疗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用于COPD合并肺结核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袁文频 《河北医药》2001,23(8):577-577
肺门区厚壁空洞性肺结核比较少见、易误诊。我院自 1996年以来共收治 10余例 ,现将资料完整的 10例临床及X线特点作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病人均经X线摄胸部正侧位片、检验及抗痨药物治疗观察而确诊为肺门区空洞性肺结核。本病发病年龄 18~ 2 5岁 4例 ,2 6~ 3 5岁 6例 ,男 6例 ,女 4例 ,男女之比为 1.5∶1。 1例因肺部感染发病较急 ,其他 9例发病较缓慢 ,一般没有急性中毒症状 ,主要为午后低热、乏力 ,体温 3 7.5~ 3 7.8℃。患侧胸部不适 5例 ,咯痰带血 2例 ,咯少量脓痰 1例 ,其他 2例无任何不适症状。在查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疾病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53例结缔组织病并发结核病的患者的症状、病灶范围、及治疗效果。结果症状不典型,病灶范围广,经过正规抗痨治疗,效果与普通结核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发现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应做结核病的相关检查,尤其是需要激素治疗的患者,必要时应予预防性抗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