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冻存条件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表型的变化及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培养12 d的CIK细胞,分别冻存于-80℃冰箱及液氮中,于冻存后4、12、24周复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型变化,CCK-8法测定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冻存CIK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液氮冻存4、12、24周及-80℃冻存4周后复苏培养的CIK细胞增殖、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表型及对K562的杀伤活性与未冻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冻存12周及24后复苏培养的CIK细胞与未冻存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抑制,细胞存活率低,CD3+、CD3 +/CD4+、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显著抑制(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CIK细胞应尽量冻存于液氮中,如冻存于-80℃时冻存时间应≤4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合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低温冷藏保存的最佳冻存时间。方法将FLS经-80℃冰箱冷冻保存。在冷冻后2、3、4、5wk分别复苏,培养。观察FLS的生长情况和细胞存活率及24h贴壁率。结果冻存5wk的FLS细胞存活率(66±1.3)%,较冻存2wk(90±2.0)%有明显下降;冻存5wk的FLS24h贴壁率(61.3±2)%,与冻存2wk(85.9±3)%比较有明显下降;未冻存和冻存2wk复苏后FLS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FLS可以进行低温冷冻,冻存时间4wk为宜。  相似文献   

3.
RhD (-)血液属于非常稀有的血型,我国汉族人群占0.2%~0.5%。为保证RhD(-)患者的输血,我中心常规筛查所有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确定为RhD (-)的血液,在成品库保存6 d,如果6 d内未被患者输注,制备成RhD(-)冰冻红细胞,在-80℃的容器内贮存,以备RhD (-)患者紧急情况下输注。但是时常会发生血液被转化为冰冻红细胞后不久临床又要输注的情况,这时需要将冰冻红细胞进行解冻。  相似文献   

4.
RhCE抗原检测与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细胞输注治疗中,受血者体内产生免疫性抗体,会发生溶血输血反应,轻者致红细胞输注无效,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原因是输注了不合的红细胞血型抗原。Rh血型系统D,C,C,E,e5抗原,目前输血技术规范》仅对D抗原同型输注作了严格规定,其它C,C,E,e没有规定,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两例患者在接受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后发生溶血。病例1为女性,8岁,罹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其红细胞为Rh阳性。用IVIG治疗,疗程10天,剂量为每天0.4g/kg体重,用至6天时,发现用抗-IgG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洗脱物含有抗-D。周围血检出球形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浓度由治疗前的0.6mg/dl增至1.9mg/d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至719U/l(正常值为220U/l)。IVIG治疗前,每周输注少于1个单位的红细胞即能维持血红蛋白水平达9g/dl以上。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天,需输注6个单位的红细胞才能维持此血红蛋白水平。停用IVIG 1周后,胆红素和LDH水平恢复正常,红细胞输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但是,患者在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因为血小板表面除了具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外,还存在着白细胞抗原(HIA)和红细胞抗原(ABH),如果输注了HLA和HPA不配合的血小板,就会发生同种免疫,发生输血反应,为了解临床输注血小板发生的输血反应,作者对郑州市部分医院临床血小板应用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1289次,194次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率达到15.05%;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患有2种以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冰冻红细胞临床应用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冰冻红细胞在临床应用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2例输注冰冻红细胞的患者进行输注前后Hb(血红蛋白)及Hct(红细胞压积)的检测,与20例合并输注冰冻红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及相关报道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1,2]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输注过程中观察有无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相关副作用。结果输注冰冻红细胞、合并输注冰冻红细胞与红细胞悬液、输注红细胞悬液的3组患者在输注后Hb及Hct均有明显升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注后Hb及Hct增长率相互比较,其增长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过程中无输血相关副作用。结论冰冻红细胞在临床应用时安全有效,可以解决长期保存稀有血型及自身输血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冻存前与冻存复苏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从我院产科健康剖宫产产妇捐献的脐带中分离得到hUCMSCs,观察其生长情况,检测其表面抗原,并将第3代hUCMSCs采用梯度冷冻技术冻存6个月,比较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hUCMSCs的形态、增殖、染色体、免疫表型情况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hUCMSCs形态无明显差异,均呈典型梭形,贴壁生长;荧光强度、平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曲线、免疫表型相似.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 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生物学特性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冻存前与冻存复苏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从我院产科健康剖宫产产妇捐献的脐带中分离得到hUCMSCs,观察其生长情况,检测其表面抗原,并将第3代hUCMSCs采用梯度冷冻技术冻存6个月,比较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hUCMSCs的形态、增殖、染色体、免疫表型情况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冻存前及冻存复苏后,hUCMSCs形态无明显差异,均呈典型梭形,贴壁生长;荧光强度、平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曲线、免疫表型相似.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论 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生物学特性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分离和定量测定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需要有鉴定感染细胞中病毒或其蛋白或核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逆转录酶测定、分子杂交或ELISA.这些方法都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材料且费时.作者介绍了一种检测HIV抗原的新方法,称为亲和素-生物素改良的反向被动血凝试验(AB RPHA).它是把人O型Rh阴性红细胞经过处理后,用亲和素包被,然后与生物素化的HIV抗体结合,在1%胎牛血清生理盐水中制成2%悬液,-70℃冻存或加10%葡萄糖冻干.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全血中血浆和白细胞的存在,这样经血传播病毒的风险较大,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几乎不含血浆和白细胞,这样可以避免肝炎等传染病的感染,患者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时,可以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和和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因此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以大大减少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输注红细胞发生的输血反应及输注的合理性。方法在输血前向医院发放输血反应单,根据病历中患者的输血记录、手术用血记录、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等资料判定输血反应类型及红细胞输注是否合理。结果郑州市17家医院输注红细胞发生输血反应69例,其中发热33例,过敏26例,呼吸困难5例,迟发性溶血反应2例,TRAIL1例。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输注存在不合理性。为减少输血反应,采用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对免疫你下的患者可使用辐照血,对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可采用洗涤红细胞,同时加强献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血站系统制备冰冻红细胞制品主要是针对Rh(-)血液,大都使用不经过滤处理浓缩红细胞。文献报道去甘油化的红细胞输注后可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和HLA同种免疫反应,但是在去除白细胞上用高质量白细胞过滤器则比冷冻去甘油化更有效。经冷冻和去甘油化后仍有某些有活性淋巴细胞存留。去甘油化后红细胞不宜用γ射线照射以预防GVHD。为提高冰冻红细胞制品质量,笔者尝试对采集后24h之内Rh(-)血液进行过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库存红细胞悬液在不同温度复温后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成年患者80例,均为在围手术期接受临床输注红细胞悬液,随机均分为4组,按复温水温起始温度不同分为1组(32℃)、2组(35℃)、3组(38℃)及对照组,每组20例,每例输注红细胞悬液2U。红细胞悬液由血库取出后,对照组红细胞悬液放置于室温中30min以上再进行输注,1~3组分别在起始温度为32、35、38℃水中复温15 min后再进行输注。观察输注前30min和输注后30min患者肛温变化、输注过程中血管痉挛性收缩发生率、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1组患者输注后体温明显低于输注前体温(P<0.05),2组和3组输注前后体温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患者输注后体温分别与对照组输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痉挛性收缩而影响输注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和1组(P<0.05)。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前采用35~38℃水温进行复温后输注的临床效果优于室温条件下和32℃水温复温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类型红细胞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差异。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本院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64例,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756人次,同期住院非地贫病人1287例,输注悬浮红细胞1506人次,比较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洗涤红细胞或滤除白细胞红细胞输注FNHTR发生率为1.32‰,红细胞悬液输注FNHTR发生率为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5)。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应输注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降低FNHTR发生率,为长期配血及以后骨髓移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剂的病人中,可发生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它通常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发生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中则特别危险,可在五年内死于肝硬化。作者用人类淋巴母细胞α干扰素(IFN)治疗3例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治疗低丙球蛋白血症而感染NANB肝炎的病人,并通过肝酶变化评价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血输注可能传播肝炎、巨细胞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 ,由于检测试剂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及技术的不断改进 ,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已十分罕见 ,但与输血有关的其它副反应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回顾性研究积累的大量资料表明围手术期输血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 ,并使术后感染率升高。为此我们观察了乳腺癌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并对输注浓缩红细胞与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患者及未输血患者的感染率进行了比较。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顺序收治乳腺癌患者 311例 ,年龄 2 9~ 6 3岁 ,均行乳腺癌改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输注不同成分血细胞发生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血组,n=53例)、B组(红细胞悬液组,n=54例)、C组(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组,n=5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后分别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比较输血后3组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全血组(13.21%)及红细胞悬液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组、红细胞悬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输注全血及输注红细胞悬液,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程序简洁、易于操作的细胞株冻存与复苏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体外培养肠癌细胞株SW480,胰酶消化后,收集细胞悬液,A组细胞采用传统冻存与复苏方法,B组采用改良的冻存与复苏方法,分别于2周、3个月、6个月后立即复苏冻存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并于1周内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冻存与复苏的SW480细胞存活率及生长曲线与传统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细胞贴壁率、形态学特点及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的细胞冻存体系以及快速复苏法是细胞株冻存与复苏的一种可行方法,且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