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中心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TPN) [1-2 ] 。我院外科 1996年 8月~ 1998年 8月应用导丝诱导管法经锁骨上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共行 180例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现将置管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0例 ,男 12 2例 ,女 5 8例 ,年龄 15~89岁。右侧穿刺 175例 ,左侧穿刺 5例。导管放置时间 7~12 0天 ,平均 32天。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 :感染败血症 2例 ,导管堵塞 12例 ,脱出 8例 ,不畅 35例。1.2 穿刺导管与方法1.2 .1 导管选择 选用美国ARROW导管 ,Pro…  相似文献   

3.
近向年来,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是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手段,并逐渐取代了静脉切开术。我科自1995年6月开展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以来,对108例患者实施了股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8例病例中,男性90例,女18例;平均最大84岁,最小20岁;均为严重脑外伤病人。置管时间为l-15天,平均8.3天。置管期间均未出现因置管而引起的并发症。1.2置管方法穿刺包的准备:中央静脉导管一套(包括导丝、导管、穿刺针,本院选用美国AR-ROW,16GA,长20cm,导丝直径0.032英寸…  相似文献   

4.
张英建  李宏岩 《当代医学》2009,15(13):77-77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11月35例应用颈内中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其中局部出血、血肿2例(5.7%),误穿动脉1例(2.9%),局部红肿感染1例(2.9%)。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莲琴  史珂慧 《中外医疗》2011,30(9):144-145
目的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输液通畅;(2)1例患者发生血肿,发生率为4.1%,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3)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0±9)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幼儿和新生儿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拟施行大手术的婴儿和新生儿 43例 ,其中 1岁以下婴儿 3 9例、新生儿 4例。全麻后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穿刺置管总成功率 ,一次穿刺成功率 ,平均穿刺成功时间 ,平均穿刺置管完成时间 ,进针深度。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41例 (95 .3 % )。一次穿刺成功 2 3例 (5 3 .5 % ) ,平均穿刺成功时间 (3 1 .46± 1 1 .42 ) s,平均穿刺及置管完成时间 (1 86.46± 5 2 .68) s,平均进针深度 (1 .42± 0 .3 1 ) cm。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儿和新生儿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无并发症发生 ,是婴儿和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值得推荐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血透患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置管因其穿刺部位开放 ,血流量充足 ,留置时间长 ,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广泛应用。但因人为破损伤口易造成皮肤感染、血行感染及栓塞 ,其预防和护理一直成为临床上探讨的话题。现就本院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2 0 0 3年 6月本院血透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 9例 ,股静脉置管2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 2例。置管时间最长30 0多天 ,最短 1 4天 ,平均 1 57天。年龄最大 77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51岁。1 .2 方法 置管后用碘酒、酒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成功置管人中发生并发症的人数。结果 248例成功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患者中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6例穿刺点局部渗血、局部血肿,2例误穿动脉,2例气胸,1例局部红肿感染,1例心律失常。结论要重视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术的并发症预防,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办法。方法对617例多发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法418例和颈内静脉置管法199例。结果本组617例共发生并发症46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8例,颈内静脉置管18例。结论对穿刺部位解剖结构的掌握及熟练运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静脉置管不但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 ,且在深静脉高价营养中也普遍应用。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本院施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共 18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6例中男 110例 ,女 76例。年龄 3~ 78岁 ,平均 4 2岁。各类手术病人 118例 ,其他重危病人 6 8例。 186例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14 5例 ,占 78%。其中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132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 2 8例 ,股静脉穿刺 2 6例。穿刺成功率为 92 .6 %。置管后出现套管阻塞 12例 ,气胸 1例 ,未发生感染及其它并发症。2 穿刺途径和特点2 .1 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正确合理地护理从而有效减少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所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了260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护理经验.结果 在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1]250例、右股静脉置管术8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例.1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61%.其中导管堵塞9例,穿刺处渗血4例.无局部感染、血肿、气栓、血栓、导管滑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确合理地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脏术后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所致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影响监测质量、影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急诊科从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在穿刺次数上明显少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时间上快于对照组;但中心静脉置管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中心静脉置管组在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上快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行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外周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血液胸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因患"胃体巨大溃疡癌变"入院的52岁男性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血液胸的病例进行了报道,并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主要原因和本病例置管后并发右侧血(水)胸原因作分析讨论,旨在为临床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惠玲  朱海燕  吴夏云 《广西医学》2003,25(12):2597-2598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我科收住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 6 3例 ,现将肠外营养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3例 ,其中男 38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大者 91岁 ,最小者 30岁 ,胃癌 2 6例 ,直肠癌 1 4例 ,结肠癌18例 ,食管癌 5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长者 6 2天 ,最短者 7天。1 .2 静脉置管方式 :颈内静脉置管 4 2例 ,颈外静脉置管 8例 ,股静脉置管 5例 ,经周围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6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 2例。1 .3 结果 :置管期间发生穿刺点红、肿、痛 2例 ,发热 3例 ,按无菌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 ,5 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 ,对 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3% ,改进后为 89% ;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 (5 3 4± 10 8)min ,改进后为 (4 1 3± 10 6 )min ;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 5 0 3% ,改进后为 1 19%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绍坚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92-1993
目的:分析右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324例应用右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右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所发生的并发症如何进行防治。结果:右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共34例,总发生率为10.50%,其中局部出血、血肿7例(2.16%),误穿动脉15例(4.63%),心律失常2例(0.62%)、导管旁液体渗出3例(0.93%),局部红肿、感染4例(1.23%);空气栓塞1例(0.31%),导管堵塞2例(0.62%)。结论: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最佳径路.方法 351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17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A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行右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C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3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到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气胸、血肿和血栓形成).结果 与B组相比,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大,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发生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较大,P<0.05;B组与C组的导管到位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右锁骨下径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少,是这类手术理想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急症应用2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措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近年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中。现就我科实施的 2 1 8例作一分析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ICU住院患者 ,共 2 1 8例。其中男 1 1 6例 ,女1 0 2例 ;年龄 1 0~ 94岁 ,平均 48 4岁。抢救病种及实施目的为 :严重创伤及失血表 1  2 0 3例成功穿刺置管路径及并发症例 穿刺路径例数局部血肿穿刺点感染导管外脱落导管血栓高热败血症右锁骨下静脉 76 85314左锁骨下静脉 2 12 10 10右颈内静脉 52 7 114 2左颈内静脉 6 0 0 0 0 0左右股…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近几年来我科应用进口的单腔或多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6例病例 ,其中男性 4 3例 ,女性 13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19岁 ,4 0例为脑外伤病人 ,16例为慢性病需长期深静脉营养者 ,置管时间最长 58天 ,最短 2天 ,平均 12 .5天 ,无 1例因股静脉置管而发生发热、局部红肿、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拔管后伤口愈合好 ,导管做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2 方法 术前准备①物品准备 :美国进口中心静脉导管盒、缝…  相似文献   

20.
张生  闫勇  汪涛  杨芳 《吉林医学》2010,31(31):5580-5581
目的:探讨在B超下行颈内静脉检查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应用B超检查颈内静脉行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在B超检查定位下穿刺置管成功率达100%,其一针穿刺率达98%,穿刺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B超行中心静脉穿刺定位,缩短了穿刺置管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