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型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采用大样本筛查的方法,利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400例VCIND患者进行筛查。结果 400例VCIND的患者中,脾肾亏虚证、痰浊蒙窍证在VCIND 7种单一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复合证型中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型所占比例最高。对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复合证型与神经心理量表的研究显示,患者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各分项得分中分数比例较低的前三位是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结论 VCIND患者以脾肾亏虚、痰浊蒙窍复合证候所占比例最大;通过对证候要素与神经心理量表MMSE量表各个认知域的分析,脾肾亏虚、痰浊蒙窍证复合证型患者在计算力方面损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1 中风病机及现代腑实相关研究中风之证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可概括为“本虚标实”四字 ,本虚即肝肾不足 ,脾胃亏虚 ,标实不外“风、火、痰、瘀、毒”五端。中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急性期治疗是否得力 ,而急性期又以“标实”因素为主要矛盾 ,所以 ,现代医家十分重视中风急性期的标实治疗。王永炎教授[1] 首倡中风急性期的痰热腑实病机。他认为中风发病 ,内风旋动 ,夹痰瘀阻滞脑窍。病人或素食肥甘厚味 ,形体肥胖 ,或体弱久病 ,脾胃虚弱 ,痰浊渐生 ,阻于中焦 ,郁而化热。痰热中阻 ,枢机不利 ,清阳不升 ,气血不能上承 ,脑窍失养 …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临床表现,冠心病心绞痛当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五脏亏虚.标实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病位在心.可因虚致实,亦可因实致虚,故临床上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挟杂之证常见.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分型包括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浊闭阻、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和寒凝血脉.其中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阳脱证和气滞证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险证型,应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进行辨证分析,"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先祛邪后补虚、或补中有通、或通中寓补、或通补兼施.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方面,应注重病证结合,以病为系统,病下系证,证下列方,方随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的分析和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检测,研究MS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血清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2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结组、痰浊阻遏组、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检测其血清脂肪因子,并对中医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瘦素(L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抵抗素(Resis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较高,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较低,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较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中医症状、舌脉及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具有一定规律,其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结论痰浊和血瘀可能是脂肪因子分泌及代谢异常并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关键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转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3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路径分析。结果①精髓亏虚证的发生受到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②气虚证的发生受到精髓亏虚证、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③痰浊内阻证的发生受到气虚证、血瘀证和气滞证的显著影响;④血瘀证的发生受到气虚证、痰浊内阻证和气滞证的显著影响;⑤气滞证的发生受到痰浊内阻证和血瘀证的显著影响。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包含了"虚"与"损"两方面的因素,而这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影响与转化,形成不同证候之间的转化。路径分析能够定量描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理论为根基,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成果颇多,其常见学说有血瘀学说、瘀毒从化说、阳虚血瘀说、痰瘀学说、络病学说,心脾痰瘀相关说、热毒说及络风说等。冠心病病因病机观点阐发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痰浊、瘀血、毒、虚等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相关,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心气血阴阳亏损为本,血瘀、痰浊、热毒为标,血瘀、痰浊阻塞心脉,热毒损伤心脉,致史心脉不通或心脉不荣而病。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标本互为因果,可因虚致实,因实亦可致虚。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最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络阻窍闭而致神昏,络闭内生风痰而呈惊搐,出血性中风则是离经之血瘀阻脑络。根据中风的病机特点,以急则治其标为总则,以化瘀、通腑、涤痰、开窍为常法,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各种法则:清热泄火、通腑泄下、平肝潜阳、破瘀通络、涤痰开窍、醒脑开窍、益气开闭等,常加用如活血化瘀、通腑泻热、涤痰息风、清热解毒等品,在实际运用中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按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眩晕病,初步探讨眩晕病各证候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路径纳入标准的眩晕病病人200例,比较研究各证候分布情况及各证候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入选的200例眩晕病病人中痰瘀阻窍128例(64.0%),风痰上扰证34例(17.0%),肝火上炎证18例(9.0%),气血亏虚证11例(5.5%),阴虚阳亢证9例(4.5%),肾精不足型0;痰瘀阻窍证和风痰上扰证是常见的证候,共162例(81.0%),肝火上炎证及气血亏虚证次之,阴虚阳亢证最少。虚证气血亏虚证临床治愈率最高为54.55%,其次为实证痰瘀阻窍证36.72%、风痰上扰证36.72%和肝火上炎证16.67%。结论痰瘀阻窍证和风痰上扰证是最常见的证候类型,眩晕病各型按照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均有效,其中气血亏虚证痊愈率最高,提示眩晕路径的制定和执行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热毒病机与炎症因子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心痛"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属本虚标实之证,多以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为标.现代医学认为,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与冠心病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各个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胸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分析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1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例以痰阻心脉征与血瘀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例中,气滞血瘀证占38.10%,高于其他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个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证型Gensini积分分值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袁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病人,多见于气滞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于为血瘀证、痰浊证.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标实方面,阴寒凝滞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轻,提示其中医病理变化依气滞→血瘀→痰浊次序由轻到重发展,标实证由滞到瘀,继而蕴久化浊;本虚方面,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阳虚顺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本虚证由阴虚、气虚逐渐耗伤阳气而向阳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金梅  张洁  蔡露  韩佳琳  刘金玲 《山东医药》2008,48(38):112-112
中医辨证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的基本病理是阴虚燥热,痰浊和瘀血贯穿于病程始终.因此,对IR及其相关病证多围绕虚、火、痰、瘀进行论治.目前,公认的IR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IR的虚证分型一般是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其程度依证型变化呈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逐渐加重.另外,IR与痰湿、瘀血、肝郁、脾湿等实证有关.本文就中药治疗IR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1-2]。《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将胸痹分为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董耀荣老师认为其发生固然与寒邪内侵、痰瘀互结、年老体虚等密切相关,但长期的情绪失调、七情过极,即肝失疏泄、条达失司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肝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肝疏泄有度,则  相似文献   

13.
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相当于中医古籍著作中所说的"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衰。过度劳累,寒邪内侵等引起。特别是年老体弱,肾虚,心气或心阳亦渐虚,继而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经脉,血瘀不通,不通则痛,就出现冠心病的一系列证候。内因是脏腑亏损,加上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寒冷刺激,过度疲劳而诱发。脏腑亏损是本虚,气滞血瘀痰浊是标实,所以,冠心病是本虚标实错杂之证。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 1.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肝、肾、心、脾正气虚为本,风、痰、气、火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致本病,从本虚方面看,以肝阴不足、心脾两虚及肾虚为常见,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使人肝风内动,风阳上扰;心脾两虚,则血不上荣,气血不能上奉于脑;肾虚,髓海不足,则可使人脑转耳鸣,头晕目眩;脾虚则致痰浊上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的经验.从标实方面看,以情志失调、肝阳过亢、心肝火盛、暴饮暴食为常见.情志失调(过喜、过怒)等皆可伤及心肝脾肾致化火生风,挟痰上扰,或肝阳过亢,心火暴甚,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中运不健,成为生痰之源.一般来说病初或青壮年病人,常表现为邪盛,阳旺,以标实为主,老年人、病后以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19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型为气虚和气虚血瘀,所占比例同其他少见证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阳两虚的病人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气虚为全部病例均有的证候;近半数的病例有血瘀证;近两成的病例有痰浊证;而阳虚和阴虚证均较少见.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和其他证候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而标实为血瘀和痰浊,以血瘀为多见.心气和心阳是心脏泵血功能的决定因素,由气虚发展至气阳两虚意味着心脏泵血功能失常的加重.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对中风多从虚、火、风、痰、瘀论治 ,认为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 ,在本为肝肾不足 ,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 ,痰浊壅盛 ,瘀血内阻。然就其病机而言 ,痰瘀互阻是其关键 ,而中风后遗症更是如此。因此 ,涤痰祛瘀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意义重大。笔者于 1994年 10月— 2 0 0 2年 9月 ,应用自拟的涤痰祛瘀汤配合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 4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46例 ,男 3 2例 ,女 14例 ;年龄在 44岁~ 76岁之间 ,其中 5 0岁以下 6例 ,5 1岁~ 60岁 11例 ,61岁~ 70岁 19例 ,70岁以上 1…  相似文献   

17.
黄褐斑一证,属中医黧黑斑、面尘,多责之肝肾,常用逍遥散及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实际尚与痰、瘀、精血、冲任等有关,又常因兼挟感冒使病情复杂。对此,笔者主张:1.先开玄府治其标;2.辨证分型治其本。对肝郁气滞、气机失畅,治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柴胡疏肝散加减;气血两虚,心脾失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归脾汤加减;脾虚气弱,湿浊潴留,参苓白术散合三仁汤加减;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治以滋养肝肾,调和冲任,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水湿上泛,治以温补脾肾,利水振阳,真武汤加减;痰瘀交阻,络脉不通,治以化痰散结,消瘀通络,自拟化痰活血汤。总之,气郁、湿浊、血瘀、精血不足为基本病理关键,解郁和营、祛湿化瘀当贯彻始终,并据各证之偏胜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健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老年健忘患者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方法选取武汉市某社区580例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79例健忘老人及401例非健忘老人。分析老年健忘的影响因素、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及邻里关系与老年健忘症患病显著相关(P<0.05)。179例老年健忘患者中中医证型为精髓空虚、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肾气亏虚者占比分比为34.64%、19.55%、27.37%、18.44%。共检测出ApoE基因E2/2、E2/3、E3/3、E2/4、E3/4、E4/4六种基因型,其中健忘患者E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非健忘人群,E3/4及E4/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健忘人群(P<0.05)。健忘患者ε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健忘人群,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健忘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机郁滞型健忘患者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精髓空虚、痰浊阻滞、肾气亏虚型患者(P<0.05);痰浊阻滞型健忘患者E3/3基因型频率及ε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精髓空虚、气机郁滞、肾气亏虚型患者(P<0.05);气机郁滞、肾气亏虚型健忘患者E4/4基因型频率及ε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精髓空虚及痰浊阻滞型患者(P<0.05)。结论高龄、独居、邻里关系差的老年人健忘症患病风险较高;气机郁滞、肾气亏虚型健忘患者E4/4基因型频率及ε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精髓空虚、痰浊阻滞型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中医证型及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2006年欧洲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制定的关于MCI的诊断程序,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2型糖尿病合并MCI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但无MCI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MCI组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中医证型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结果①2型糖尿病MCI组中医基本证型,肾虚髓减型有50例,痰浊阻窍型有28例,心肝阴虚型有4例、而心脾两虚型及气滞血瘀型各只有3例。②与对照组相比较,2型糖尿病伴MCI组肾虚髓减型、痰浊阻窍型的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型糖尿病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髓减、痰浊阻窍,其基本病机为肾虚髓衰、痰浊阻窍。②2型糖尿病中的高血尿酸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跟认知功能相关,并且可能会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提示控制血尿酸以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对改善认知功能有帮助。③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从基本病机如肾虚、痰浊等入手,早期干预治疗MCI,阻断其病程进展,免其继续恶化,预防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是严重危害人民生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并取得肯定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做一综述。1 病因病机  冠心病病位在心 ,其易患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长期吸烟者。冠心病的病机在于心脉不通 ,中医学认为 ,心脉不通的原因是由于瘀血、痰浊、气滞 ,而瘀、痰、气滞的产生 ,又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故瘀血、痰浊、气滞为标 ,而脏腑虚损为本 ,因虚而致实 ,本虚而标实[1] 。本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