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危险分层与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0例体检者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DC值、DRs、HRV时域指标SDNN以及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脉狭窄程度。按照DRs结果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15例)、高危组(6例)、对照组(20例),比较4组间年龄、DC值、SDNN、LVEF及冠脉狭窄程度。结果①高危组的年龄比低危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对照组到高危组,DC值和SDNN值逐渐降低,高危组与其他3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Rs分层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Rs分层和DC值、SDNN间有显著相关性,均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联合应用可提高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SMI患者65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DC、DRs、HRV各项指标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DC、DR4、DR8值及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DC、DR2、DR4、DR8值与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SMI患者DC、DRs、HRV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降低,且DC、DRs值与HRV值存在正相关关系.DC、DRs、HRV指标检测可作为SMI患者临床筛查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DRs)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ACS患者267例(ACS组),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8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125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58例,并选择冠状动脉内径猝窄50%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得出DC、DRs值,比较各组患者DC、DRs、Gensini评分的差异,比较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与治疗前DC、DRs的变化,分析DC、DRs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STEMI组和NSTEMI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UAP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病变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双支病变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ACS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DC、DR4、DR8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DR4、DR8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DC、DRs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是反映ACS患者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择2012~2013年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1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通过DMS公司动态分析系统检测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并检测有关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DC、DRS值以及HRV有关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组DC值和DRS值明显降低,提示冠心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和100例正常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两组的DRs值(DR2,DR4,DR8)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比较两组的DRs值,并对AMI患者的DRs与HRV时域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的DR4值明显小于正常组(0.4002%±0.2461%vs.0.7627%±0.3164%,p<0.001);DR8值亦小于正常组(0.0086%vs.0.02%,p<0.001);DR2值则与正常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0441%±2.1567%vs.8.3860%±1.7074%,p=0.214)。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AMI组为39.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p<0.001);AMI组的DRs与SDNN、SDAN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的DR4及DR8值明显降低,与SDNN及SDANN呈正相关,提示DRs可定量评估AMI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或可成为预测国人心梗患者发生猝死的又一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2006年,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Georg Schmidt与BauerA在著名的Lancet杂志发表了题为"心率减速力预警心梗后猝死高危患者"的文章(图1),这是一种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新技术。随后,这一无创心电检测技术迅速在临床推广与应用。2012年,Georg Schmidt在心率减速力测定的基础上,又推出"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简称DRs)测定的另一新技术,这种无创心电检测技术,同样用于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警与危险分层。一.心率减速力测定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 mm、LVEF 26.0%、FS 14.4%、DC≥4.5 ms 3例(3.00%); LVIDD 68.2 mm、LVEF 24.6%、FS 12.8%、DC2.6~4.4 ms 8例(8.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DC≤2.5 ms 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0 mm、LVEF 50.4%、FS 26.8%、DC 2.6~4.4 ms 2例(2.00%);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DC 2.6 ms 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 68.2 mm、LVEF24.6%、FS 12.8%、AC≤-8.0 ms2例(2.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AC≤-7.0 ms 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AC≤-7.0ms 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 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浩  谢玮 《心电学杂志》2014,(6):510-5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之一,对患者AMI后发生猝死的风险评估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研究显示, AMI患者发生“交感电风暴”的实质可能是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减弱,导致迷走-交感调节失衡所致,而非交感神经亢进[1]。因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寻找定量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无创电生理检测新指标,对AMI预后具有更好的预警价值。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Schmidt教授[2-3]先后提出了心率减速力(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两项新技术,均用于AMI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警,同时能对迷走神经的心脏调节做定量分析,反映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对AMI后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患者。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证实DC和DRs能独立对AMI后患者猝死风险进行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DC和DRs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梗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HRV)、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62例窦性心律的AMI患者和51例非AMI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的DC值、HRV降低;HRT减弱;且D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高危患者心率减速力(D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96例为AMI组及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DC、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数值,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MI组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AMI组DC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MI高危组DC值低于低危组(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C是预测价值最高的指标。结论 DC值能有效地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有利于AMI患者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心率减速力(DC)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32例DCM患者和34例正常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机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DC、LVEF及HRV时域指标(SDNN,RMSSD)与标化的频域指标(LFn、HFn);比较2组患者的DC、LVEF、SDNN,RMSSD、LFn及HFn,并研究DCM患者的DC与LVEF及HRV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DCM患者的DC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3.3±2.3msvs6.9±1.4ms,P<0.01),其异常DC的发生率高达89.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组患者的DC与LVEF、SDNN、RMSSD、LFn及HFn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DCM患者的DC值明显降低,DC是一项可用以定量评估DCM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并筛选高危患者的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24例,同期选择82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C指标变化的差异;随访12~24个月,终点事件为患者心源性死亡,采用Logisitc回归法分析DC、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对照组与心功能不全组比较,DC差别显著,同时DC在心功能Ⅱ级组和Ⅲ级组有明显差异,但在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组无差别(p〉0.05)。平均随访(15士8.5)个月,124例患者中,心源性死亡24例,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DC、低LVEF(≤45%)、年龄(≥65岁)、糖尿病、心肌梗死及心功能分级相关。结论DC指标对老年人CHF预后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值、HRV时域指标,最后进行高血压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对比分析,以及高血压患者的DC值和HRV时域指标与V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VA各组的DC值以及HRV时域指标的SDNN、SDANN、rMSSD、PNN50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高血压患者的DC、SDNN和SDANN与VA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DC值及HRV明显降低,且DC、SDNN、SDANN和PNN50与高血压患者VA程度呈负相关。早期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高血压患者V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tm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抑郁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结果抑郁症患者的DC值、HRV降低,且Dc与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Dc值明显降低,且Dc指标和HRV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是一项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预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分别将两组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并研究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异常心率减速力的发生率高达8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的SDNN呈正相关(r=0.618,P<0.05),与rMSSD也呈正相关(r=0.557,P<0.05)。平均随访48个月,其中心率减速力高风险组猝死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数值明显降低,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作为定量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以及筛选高危患者的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健康人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加速力(AC)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健康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其时间段不同而划分为昼间(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两个时间段.计算机自动测定其昼夜24h的DC、AC值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及老年健康女性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的变化,探讨绝经前后女性 DC 与年龄、昼夜节律的关系及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将239例健康女性按年龄分成两组:围绝经期组(45~55岁,115例)和老年组(56~70岁,124例)。对两组女性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受试者24 h 及白天(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的 DC、心率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值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24 h 的 DC、AC 绝对值及 HRV 时域指标SDNN 和 rMSSD 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女性夜间 DC、AC 的绝对值及 rMSSD 值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 SDNN 值显著低于白天;绝经后 A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大于 D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结论DC、AC 与 HRV 检测联合应用能预警绝经前后女性各种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rate,DC)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在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DC与HRV中的总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O.597,P〈O.01),与差值均方根(RMSSD)呈正相关(r=O.569,P〈0.01),与pNN50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DC和HRV各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对肝硬化组90例和正常对照组78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和心率减速力(DC)分析。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 <0.01),DC 值明显降低(P <0.05)。对于不同 Child-pugh 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病变程度越重,HRV 各项指标值和 DC 值降低越明显。结论不同分级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可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