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优越性.方法 利用耳内镜对3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5例中治愈33例(94.3%),无效复发2例(5.7%),有效率为94.3%.结论 在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具有视野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局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疗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2例(32耳)局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32例中,28例1个月内干耳,15例术后听力提高,13例鼓膜穿孔愈合。结论:耳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局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早期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可阻止胆脂瘤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耳内镜在耳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耳内镜分别在外耳道疾病、外伤性鼓膜穿孔、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包括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等疾病治疗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耳内镜下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行鼓膜切开引流和置管,对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的患者行鼓膜修补术是最值得提倡的;在耳显微镜下行单纯乳突开放、清除病变后,再在耳内镜下观察中耳各个部位,予以彻底清除病变,可以更好的完成不同类型的鼓室成型术。结论耳内镜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不同视角,损伤小等优点,有利于耳科疾病的诊治;但耳内镜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耳显儆镜,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完成各种耳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000例(4891耳)外耳道及中耳疾病患者应用耳内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特征结合临床表现作出临床诊断。结果耳内镜检查外耳道疾病10种,其中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993例(1312耳),外耳道疖肿221例(253耳),外耳道湿疹103例(130耳),外耳道异物103例(103耳),外耳道真菌病37例(37耳),外耳道胆脂瘤24例(24耳),其他(耵聍栓塞、肉芽肿、乳头状瘤、骨瘤)82例(101耳);中耳疾病10种,其中急性鼓膜炎1258例(155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3例(456耳),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239例(283耳),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108例(131耳),外伤性鼓膜穿孔165例(196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01例(127耳),大疱性鼓膜炎101例(104耳),其他(气压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颈静脉球体瘤)52例(78耳)。结论耳内镜检查具有图象清晰、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收费低廉等优点,有助于耳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性耳内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医院诊治的耳鼻咽喉疾病患者90例,入选患者均经过硬性耳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硬性耳内镜在耳鼻咽喉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结果 90例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经硬性耳内窥镜检查均得到确诊,涉及病种分别为:外伤性鼓膜穿孔、分泌性中耳炎、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外耳道异物、儿童腺样体肥大、儿童声带小结等,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外伤性鼓膜穿孔、分泌性中耳炎、真菌性外耳道炎,分别占:23.33%、21.11%和16.67%;90例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或治疗,硬性耳内镜治疗有效率为86.67%,患者诊疗后2例发生外耳道擦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0例耳鼻咽喉疾病患者诊疗前、后心率、血压水平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鼻咽喉疾病患者诊疗过程中采用硬性耳内镜效果理想,不仅能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疾病,并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耳内窥镜在中耳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耳内窥镜在中耳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内窥镜系统对300例(340耳)耳病患者进行了诊治,并对其中57例(68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穿刺抽液注药或置管治疗,42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吸脓、去肉芽及胆脂瘤治疗,15例(17耳)胆脂瘤中耳炎术后清理术腔病变,以及21例(21耳)干性鼓膜穿孔进行了鼓膜修补术。结果 发现内窥镜的应用使中耳疾病的诊断率从常规检查的93.5%提高到100%,内窥镜下对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及干性穿孔的鼓膜修补治愈率分别为75%、88%、100%及95.2%。结论 耳内窥镜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不同视角、损伤小等优点,有利中耳疾病的诊治,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耳内窥镜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内窥镜下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优越性。方法:对68例(72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在耳内窥镜下施术,术后随访1~5年。结果:所有病例均治愈,无复发。结论:耳内窥镜具有创伤小、分辨率高和多视角的优点,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尽量保存正常结构,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复发胆脂瘤的耳内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内镜手术在复发胆脂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复发胆脂瘤患者接受耳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重新开放的中耳乳突腔都在4周内干耳,3例同期鼓室成形者鼓膜愈合良好,3个月后听力平均提高20 dBHL(PTA).无迷路瘘、面瘫,中后颅底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经2~17个月随访,胆脂瘤无复发.结论耳内镜复发胆脂瘤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许多患者可在门诊局麻下接受手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耳内镜直视下对41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月每周复查1次,29例门诊耳内镜下一次性清除,12例住院局麻内镜下取出,其中儿童1例全麻耳内镜下清除,对3例Ⅲ级复发患者中1例全麻显微镜下行外耳道成形术,2例全麻显微镜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随访2个月~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颞骨薄层CT扫描对术前诊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I级Ⅱ级患者采用耳内镜直视下行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术野明亮,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不易误诊漏诊。Ⅲ级以上侵犯范围广者宜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便于及时发现复发,因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耳内镜下冲洗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耳内镜直视下冲洗抽吸法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2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采用耳内窦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并根据自身治疗前后疗效对照评分。结果 3个月后复查,23例干耳,4例中耳腔有少许脓性分泌物。结论 耳内镜直视下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观察和清洗中耳鼓室内胆脂瘤物质,是耳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内镜治疗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住院的15例儿童外耳道胆脂瘤临床资料,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患儿平均年龄9.6岁(5~14岁),男6例,女9例;均为单耳发病;耳痛、听力下降、耳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黄宏明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2例。伴有外耳道肉芽形成者5例,伴有 外耳道狭窄者6 例。所有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行胆脂瘤清除术,伴有外耳道狭窄者,予以外耳道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穿孔者自行愈合。结论 儿童外耳道胆脂瘤发病率低,耳内镜是治疗儿童外耳道胆脂瘤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42例(44耳)手术治疗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病因、病史及影像学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病变范围将本组病例分为4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Ⅰ型21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内,采用耳内镜下胆脂瘤清除术,Ⅱ型4耳,病变侵犯上鼓室,乳突正常,采用上鼓室入路;Ⅲ型6耳,病变侵犯乳突、鼓室,采用乳突入路;Ⅳ型13耳,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处理原发病变加外耳道成形术.手术均能完全切除胆脂瘤.术后随访6个月~6年,1耳复发.结论 根据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变范围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晰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内切口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中耳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手术分组方式、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189例(195耳)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根据颞骨CT检查所见分3组进行耳内切口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中耳手术,1组:上鼓室开放术;2组:上鼓室-鼓窦开放术;3组:上鼓室-鼓窦-乳突开放术。于术中对各组中耳病变情况、胆脂瘤侵犯范围、手术实际开放范围进行观察记录,与术前手术分组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耳听力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干耳情况。结果术前手术分组与术中所见的总符合率95.9%(187/195)。患耳术后反应较轻、恢复快,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无胆脂瘤复发及继发鼓膜穿孔、流脓。161耳进行了听力重建,术后听力改善有效率97.06%(156/161)。结论耳内切口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中耳手术,分组方法简单、可靠,尽可能的减少了中耳手术磨骨量,又能有效地清理中耳病变、提高听力,使中耳手术更趋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切除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处理的20例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手术方案为耳内镜经耳道径路中耳切除胆脂瘤,对于听骨链破坏者同期行人工听骨链重建。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结合病史、耳内镜检查、术前CT及术中发现,20例患者中18例(90%)为先天性胆脂瘤,其中Potsic II期3例,Potsic III期15例。;2例(10%)为后天继发性局限性中耳胆脂瘤,病变主要位于上鼓室。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均干耳。19例(95%)患者无复发。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34±8)个月,1例(5%)III期先天性胆脂瘤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37.3±9.3)dB,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dB,术后听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以先天性胆脂瘤常见。对于术前评估为局限性的中耳胆脂瘤患儿(Potsic分期I-III期),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地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耳内镜手术的35例(35耳)中耳上鼓室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耳内镜下手术,根据胆脂瘤大小决定手术范围。12例行上鼓室重建,10耳听骨链破坏或缺失者,行部分人工听骨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结果35耳上鼓室胆脂瘤病灶均彻底清除,未出现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鼓膜愈合良好,移植物形态良好。耳内镜检查或者颞骨薄层CT检查未见胆脂瘤复发,术后听力提高22例(62.8%),听力无变化10例(28.6%),听力下降3例(8.6%),平均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有改善,术后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29.234±8.38)dB,与术前的(43.64±8.38)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值为(15.27±6.74)dB,与术前的(28.27±5.94)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经外耳道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低,听力改善明显,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耳内镜在乳突根治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乳突根治术及术后换药的应用。方法应用耳内镜对2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及术后换药,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干耳,术后无1例发生眩晕,面瘫等并发症发。结论应用耳内镜行乳突根治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术腔引流通畅,术后干耳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或残留胆脂瘤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或残留胆脂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02例(105耳)中耳胆脂瘤术后复发或残留患者分别进行处理.20耳经耳内镜下清理残留或复发的胆脂瘤,切除肉芽;85耳行乳突再根治术.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101耳于处理后2~8周获得干耳,4耳仍间断流脓;全部患者耳内镜复查均未见胆脂瘤复发.其中23耳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术后气导听力均提高15 dBHL以上.结论:首次手术不彻底或术后引流不畅是胆脂瘤复发或残留的主要原因.对于面神经嵴够低,乳突、鼓窦、鼓室骨质开放足够、引流好者经耳内镜下清理、换药可痊愈;对于面神经嵴过高,引流不畅者需行乳突再根治,符合条件者可同期行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9例手术后发生耳道狭窄、闭锁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的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7.1~2009.1,131例(133耳)外耳道、中耳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10耳)出现术后狭窄或闭锁(7.52%)。结果 4例外耳道胆脂瘤(5耳),2例外耳道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发生时间均在术后三个月以内,且在手术当中均有外耳道骨质暴露而未进行皮肤移植。狭窄病例局部药物处理后病情改善,闭锁病例半年后再次行外耳道成形术效果良好。结论对原发外耳道、中耳疾病(肿瘤、外耳道胆脂瘤等)术中处理不当,术后复诊、换药不及时均会造成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胆脂瘤中耳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2005年的中耳胆脂瘤患者43例43耳,应用硬性耳内镜协助下行乳突根治 Ⅰ期鼓室成形术,并在耳内镜下随访2年以上(平均2.211±0.323年)。结果术后1.5~3月干耳40例,鼓膜色泽正常。2例内陷袋形成,术后1年经耳内镜手术探查,发现为中耳粘连导致上中鼓室通气不畅。1例术后0.5年因患耳流脓再次手术,为修补之鼓膜与鼓窦口上皮粘连,后鼓室有孤立胆固醇肉芽肿,清除粘连及病变组织后2月干耳。随访测听结果:听力提高10~20dB21耳,21~30dB15耳,>30dB4耳,<10dB3耳。结论耳内镜能够弥补耳显微镜的不足,辅助清除中耳病灶以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结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方法 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62耳)合并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耳内镜指引下实施鼓膜置管同时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5个月.结果 随访15个月发现34例(62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32例(59耳)听力明显提高,2例(3耳)复发,纯音测听0.5、1.0、2.0kHz听阈平均值提高23.2dBHL.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结合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以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耳内镜下完成鼓膜置管,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受外耳道条件影响小等优点,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