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145-146
目的探讨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统计近2年起病6h内前来就诊的最后经手术确诊为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患者,回顾分析早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的手段及时间,积累早期消化道溃疡诊断的经验。结果96例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急诊X线确诊膈下游离气体68例,CT进一步检查确诊13例,准确率高于X线.B超检查12例发现腹腔积液,余3例患者临床观察2h×4h后,再行X线检查均见膈下游离气体。结论消化道溃疡穿孔早期诊断首先是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本病的存在,典型的穿孔经X线诊断一般及时而准确,但不典型临床表现特别是老年患者不能明确诊断的腹痛或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行CT、B超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动态X线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典型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术后确诊为消化道穿孔患者90例,总结其腹痛时间、部位、程度,以及腹部X线、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特点,评价各项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90例中表现为典型急腹痛者35例(38.89%),板状腹者28例(31.11%),老年人较中青年缺乏典型体征(P<0.01)。79.55%(70例/88例)在腹部X片中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低于CT检查的83.33%(15例/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性腹穿成功率为73.33%(11例/15例),阳性率为72.72%(8例/11例)。结论不典型消化道穿孔,其临床症状、体征多缺乏特异性,腹部X线及CT检查为诊断所必需,结合诊断性腹穿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孙冰冰 《当代医学》2009,15(15):119-119
胃肠道穿孔是一组常见的急腹症,通过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发病经过,易明确诊断。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病例由于症状不明显、X线征象不典型或检查医生经验不足而漏诊、误诊。为提高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我院对2003年1月-2008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76例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避免诊断失误的途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消化道穿孔患者50例,入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入院后患者先行X线检查,对于疑似病灶再行超声检查,将两种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在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特点。结果:5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患者行X线检查确诊39例,确诊率为78. 00%,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4. 00%,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0例腹腔游离气体超声下可见肝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回声干扰,存在多次发射回声。11例腹腔积液超声下显示:大量浑浊的液体,左肝前可见游动气体,右上腹可见不均质包块。结论:消化道穿孔患者入院后采用超声检查能帮助患者确诊,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弥补X线的不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月雷  葛艺东  秦信  罗莉莉  张涛 《安徽医学》2013,34(9):1391-1392
目的探讨超声在消化道穿孔中诊断价值,协助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消化道穿孔患者30例,并与X线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消化道穿孔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穿孔诊断率,同时能提供穿孔相关并发症信息,可作为临床急腹症患者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过去多依赖 X 线诊断,作者应用双频超声技术诊断消化道穿孔,并与 X 线腹透技术比较,探讨超声对消化道穿孔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文52例为我院2000年2月~2004年12月以“消化道穿孔”收住院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和 X 线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12~74岁,平均41.5岁。胃穿孔18例,十二指肠穿孔27例,外伤致小肠破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穿孔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芹  刘峰 《新疆医学》2011,41(1):66-67
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病势危急,须紧急治疗。继住临床上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进行诊断,近年来有采用超声诊断胃肠穿孔的报告。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72例急腹症进行超声及X线检查,发现胃肠穿孔16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于我院经手术证实的48例消化道穿孔患者,分析其术前腹部X线片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阳性者42例,检出率为87.5%,X线诊断阳性者34例,检出率为70.8%,超声检查与X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腹腔游离气体、局部积液的检出率较高,其对消化道穿孔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56例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穿孔是一组常见的急腹症,通过X 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发病经过,易明确诊断.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病例由于症状不明显、X线征象不典型或检查医生经验不足而漏诊、误诊.为提高胃肠道穿孔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收集了2001年3月~2006年7月经我院手术证实的56例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避免诊断失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朱建元 《安徽医学》2006,27(2):97-99
目的探讨超声对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经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有27例的腹腔游离气体被超声和X线正确诊断,符合率为82%。29例患者超声诊断为腹腔积液,4例包裹性消化道穿孔超声和X线均未发现游离气体,其中3例超声发现了肿块和包裹性积液。结论在发现腹腔少量游离气体方面超声可以与X线检查相媲美,且超声还可发现腹盆腔积液、肿块等X线不能发现的并发症,弥补了X线的不足,是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一项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在胃肠道穿孔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超声诊断和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分析胃肠道穿孔患者诊断中引起急腹症的胆囊、胰腺、胃、肠道等有无病变及肠间有无积液及腹腔有无游离气体等。结果超声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26例(86.7%),胃肠道穿孔患者经过X线平片诊断出20例(66.7%),超声诊断检出率高于X线片平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相对较高,还能实现定位诊断,是常规检查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B型超声检查是无创伤性诊断肝脓肿的重要检查疗法.一般来说,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肝脓肿并不困难.然而当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时候,临床诊断往往感到困难.今年以来发现的6例肝脓肿病人,其中3例临床症状的体征较典型;3例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均经B型超声扫描及动态观察病灶变化情况而确诊.  相似文献   

13.
鲍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42-294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0 例肠梗阻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和X 线检查,均经手术或非手术临床治疗证实.结果 30 例彩色多普勒超产检查和X 线检查均同时提示为肠梗阻,其中2 例超声检查发现肠梗阻早于X 线检查,24 例提示梗阻部位与临床相符,19 例梗阻原因与临床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超声与X 线诊断肠梗阻的原理不同,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但超声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除确认梗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梗阻水平及病因作出诊断,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病例,超声检查优于X 线检查.  相似文献   

14.
手术病理证实慢性阑尾炎44例,20例(45.5%)病程不典型,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腰背部、盆腔及不定部位的功能性病变而被误诊,故认为上述部位功能性症状经多次治疗无效应考虑本病而作X线等检查确诊。其中30例作X线造影检查示阑尾呈分节状、不规则串珠状、斑点状等异常改变对诊断本病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的急症,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加上X线检查不难诊断.本院自1978年12月~1982年6月间收住自发性气胸患者62例.占同期内科住院率1.73%(肺结核病除外),其中2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进一步检查才得确诊.为了提高对此类气胸临床表现的认识,特作简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步标兵 《吉林医学》2011,32(23):4771-477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像学诊断方法及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86.8%;CT确诊76例,诊断率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临床与X线表现相符、不相符的原因,揭示颈椎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主要是X线表现)的临床资料。结果:120病例中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有96例相符,24例不相符,11例X线表现阳性,没有临床症状因查外伤而被检出,13例有临床症状而X线表现阴性,CT或MRI诊为颈椎病。结论:颈椎病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行性变。大部分颈椎病患者既有临床症状又有X线阳性征象,临床与X线表现相符;少部分患者X线表现阳性而无临床症状,或有临床症状而无X线阳性征象,临床与X线表现不相符合。大部分病例X线平片就能确诊,少部分尚需CT或MRI检查才能确诊。X线表现阴性不能排除颈椎病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小儿肠旋转不良患儿35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诊断情况。结果手术证实的35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2例,漏诊3例;经X线造影确诊30例,漏诊5例;经2种方法联合应用,35例患者均得到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上静脉的位置关系,而X线消化道造影能更直观地显示胃肠道的形态及肠管位置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消化道造影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二者联合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其他医学影像学及胃镜检查方法,探讨实时二维超声显像对诊断幽门梗阻优势.方法:收治手术病理证实的幽门梗阻患者51例,经实时超声显像、胃镜、X线钡餐造影、核磁共振成像及CT的检查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显像检查51例,确诊49例,诊断符合率为96%;胃镜检查19例,确诊16例,诊断符合率84%:X线钡餐造影检查10例,确诊8例,诊断符合率80%;CT检查29例,确诊22例,诊断符合率76%;核磁共振成像检查25例,确诊19例,诊断符合率76%.讨论:实时超声显像在诊断符合率及操作方便性等各方面均优于其他医学检查方法,是幽门梗阻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内镜下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就诊的消化道类癌的患者38例,系统分析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研究中38例患者,经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或行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38例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无复发。结论:类癌好发于消化道各个部位,本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胃肠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