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医食疗方黄芪双叶方对IgA肾病血尿、蛋白尿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IgA肾病患者80例,符合方案76例,其中中医食疗组39例以黄芪双叶方制成颗粒剂冲服或熬粥服用;空白对照组37例。随访24周,比较试验前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食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中医证候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食疗方黄芪双叶方辅助治疗Ig A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血尿为主型Ig 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血尿为主型Ig A肾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案分为治疗组(中药颗粒剂+贝那普利安慰剂)和对照组(贝那普利+中药颗粒安慰剂),各30例。以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中医证候积分为疗效指标,同时观察肝功能和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中、西医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6.7%,均高于对照组的46.7%(P0.01)和70.0%(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本研究结束(52周),治疗组患者的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肌酐(Scr)在治疗期间无异常,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血尿为主型Ig A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与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可更有效减少尿红细胞计数和24h尿蛋白定量,降低疾病危险性,更好的保护Ig A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从湿热论治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 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已确诊的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 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祛湿中药随证加减联合激素、抗凝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抗凝等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减少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从湿热论治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 A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芪二至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Ig A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IL-17、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Ig 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芪二至汤加减+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尿IL-17、尿IL-6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尿蛋白定量、尿IL-17、IL-6定量、SCr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尿红细胞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尿蛋白定量、尿IL-17、IL-6定量、SCr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尿红细胞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尿IL-17、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二至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证Ig A肾病疗效显著,可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降低SCr、尿IL-17、IL-6水平,从而更有效改善该型Ig AN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淋健肾方加减联合激素治疗Ig A肾病(下焦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蛋白尿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器随机数字法将90例下焦湿热证Ig A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激素标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淋健肾方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水平,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 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小便黄赤、脘腹纳呆、口干不思饮、腰困重等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水平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而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心电图等监测也未见异常。结论:通淋健肾方加减联合激素治疗Ig A肾病(下焦湿热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蛋白尿及血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芪二至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参芪二至汤加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2组SCr水平及对照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月,2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治疗组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及2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二至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Ig A肾病疗效显著,与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可有效地减少患者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降低SCr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尿灵冲剂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加血尿灵冲剂治疗;对照组59例加血尿安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尿红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及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9.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8%,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2.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腰膝痠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血免疫球蛋白(Ig)A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补体3(C3)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C3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IgA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C3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Cr、GFR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灵冲剂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制,改善血尿患者尿红细胞计数,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解毒利咽中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解毒利咽中药汤剂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中腰脊酸痛、咽喉肿痛、疲倦乏力、浮肿、纳少、口干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补肾健脾、解毒利咽中药能有效改善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化瘀汤联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Ig A肾病瘀热互结咽喉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g A肾病瘀热互结咽喉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化瘀汤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点刺放血疗法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红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 0. 05),治疗组、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低于中药组(P 0. 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组及对照组(P 0. 05),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组Cr、BUN、24 h UTP及尿红细胞计数均降低(P 0. 05),治疗组、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低于中药组(P 0. 05);治疗后3组GFR均升高(P 0. 05),治疗组、中药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高于中药组(P 0. 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汤联合点刺放血治疗Ig A肾病瘀热互结咽喉证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lg A肾病瘀热互结咽喉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Cr、BUN水平,提高GFR,减少血尿、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黄敏  杜珍芳  翟惟凯 《陕西中医》2014,(11):1507-150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gA肾病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IgA肾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以益气养阴通络为治则的中药汤剂,2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UTP)、尿红细胞计数(RBC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肾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尿红细胞及尿蛋白的影响: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能较好的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少蛋白尿、血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西药合用治疗Ig A肾病蛋白尿气阴两虚夹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各45例。两组均用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加用黄葵胶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给药前和给药12周两组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证候积分的差异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联合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给药12周24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中西药合用组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西药联合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Ig A肾病蛋白尿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24h尿蛋白和相关肾功能指标的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活血方加减治疗Ig A肾病脾虚湿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Ig A肾病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间中医证候、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前后变化。结果: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活血方加减不仅能够改善Ig A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候Ig AN患者肾组织Fox P3(叉头框蛋白3)的表达及与血尿、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Ig AN患者各1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ox P3的表达。结果:Fox P3在Ig AN各证候患者肾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肝肾阴虚组气阴两虚组脾肾两虚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5)。肾组织Fox P3表达量与尿RBC计数呈正相关(r=0.295,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Ig AN患者肾组织Fox P3的表达不同,肾组织Fox P3表达量与尿RBC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肾炎宁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炎宁对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已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肾炎宁治疗组35例和氯沙坦治疗组35例,分别给予肾炎宁中药汤剂每日1剂和氯沙坦50mg/d口服,疗程为1年,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对照组为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炎宁治疗IgA肾病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胡倩倩  冯源  王峰  程锦国 《新中医》2019,51(9):129-13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方水煎剂治疗,2组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及安全性指标,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间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SCr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可有效降低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尿红细胞计数、蛋白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gA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络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GFR、Scr、BUN)及中医临床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相差镜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GFR、Scr、BUN及中医临床证候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活血通络方治疗IgA肾病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调免方治疗IgA肾病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KD1~3期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益气固本调免方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尿红细胞数和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红细胞数和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腰脊酸痛、疲倦乏力、大便溏薄、浮肿等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肠道症状积分变化与尿红细胞数(r=0.8243,P0.01)、24 h尿蛋白定量(r=0.5862,P0.05)呈正相关。结论:益气固本调免方能有效治疗IgA肾病脾肾气虚证,可缓解血尿和蛋白尿,并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鹿加味方合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运用随机、单盲、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A组服用双鹿加味方加参芪地黄汤1个疗程,洗脱2周,其后改单纯服用参芪地黄汤1个疗程;B组先单纯服用参芪地黄汤1个疗程,洗脱2周,其后改服双鹿加味方加参芪地黄汤,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相关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体液免疫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和38.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SCr、BUN、ALB、ALT、AST、R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g 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所有体液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鹿加味方合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满意,能更有效地降低蛋白尿、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Ig A肾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确定证候类型,分析313例Ig 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西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尿检异常型以气阴两虚证较多;肾病综合征型以气虚证最多;慢性肾炎型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证、阳虚证居多。阴虚证高血压发生率最高;气阴两虚证重度血尿发生率较高。气虚证和阳虚证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血肌酐明显高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胆固醇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证、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其他3证。气虚证慢性肾脏病(CKD)1~2期居多,气阴两虚证CKD1期、3期较多,阴虚证CKD4期最多,阳虚证CKD4~5期较多。结论 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指标对弥补中医"四诊"信息不足,提高辨证准确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蓟饮子加减治疗标证为湿热型的IgA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g 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然而迄今为止仍无有效的方法治疗 Ig A肾病 ,尤其对于血尿表现为主的 Ig A肾病。我们自 1995年至今采取中西医结合 ,尤其以经典名方小蓟饮子加减配合西药治疗以血尿为主 ,标证表现为湿热型的Ig A肾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治疗组 :6 1例均为 1995~ 1999年住院病人 ,以血尿为主 ,尿 BL D+~ ++,中医辨证均兼有湿热证表现 ,血 BUN、Cr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伴有蛋白尿者 2 3例 ,尿蛋白定量 <1.0 g/ 2 4 h。单纯性血尿 38例 ,肉眼血尿者 13例。男性 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