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莫贵国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27-2228
目的:观察通脉降糖胶囊、α-硫辛酸、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将DPN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给予通脉降糖胶囊,每次1.2g,每日3次,口服,α-硫辛酸6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500μg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B组:α-硫辛酸6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500μg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及神经传导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但应用通脉降糖胶囊、α-硫辛酸、甲钴胺联合治疗DPN可以更加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及体征,更明显增加神经病变组织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琳  喻明  曹玉莉 《中成药》2012,34(8):1451-1455
目的 评估雷氏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0例,分为强力天麻杜仲联合甲钴胺治疗组(A组)35例、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B组)35例、单用强力天麻杜仲组(C组)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组(D组)各35例.用药8周后比较4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用药前后肌电图及下肢动脉超声改变、检测患者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血流变指标.结果 与D组比较,A、B组周围神经症状缓解率提高.A组感觉神经传导波幅改善更为明显,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缩短.下肢动脉超声显示A组和C组患者用药后下肢动脉多普勒流速曲线参数增加.A组和C组用药后血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流变指标改善.结论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联合甲钴胺能够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和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张学平 《光明中医》2012,27(12):2443-2444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30例D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口服参芪降糖颗粒4g3次/日口服及甲钴胺胶囊0.5mg,3次/日口服。对照组64例,口服甲钴胺胶囊0.5mg,3次/日口服,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征、感觉、跟腱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颗粒、银杏叶胶囊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104例DP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52例。西药组采用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和硫辛酸胶囊,0.6 g/次,1次/d,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芪降糖颗粒,2 g/次,3次/d;和银杏叶胶囊,2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多伦多(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临床评分系统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Cys-C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积分和Toronto临床系统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比西药组有提高(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SOD,MDA和Cys-C水平低于西药组(P0.01),TAOC水平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参芪降糖颗粒、银杏叶胶囊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血清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采用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程45 d。观察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TCSS评分和蒙医症候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和蒙医症候评分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甲钻胺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维吾尔族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甲钴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甲钻胺组给予甲钻胺片口服治疗,联合组在甲钴胺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和神经传导作用测定。结果①TSS评分:组内比较,三组的T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甲钴胺组组间比较,TSS评分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②感觉神经速度测定(SCV):治疗后,3组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组间比较,联合组高于甲钻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运动神经速度测定(MCV):治疗后,3组运动神经中正中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高于甲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甲钴胺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但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30例,甲钴胺组30例,通心络 甲钴胺组30例。疗程8周。结果:通心络 甲钴胺组对DPN患者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83.3%)优于通心络组(66.7%)、甲钴胺组(56.7%)(P<0.05);对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足拇趾振动觉的改善通心络 甲钴胺组亦优于通心络组、甲钴胺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DPN对症状和体征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专心 《新中医》2019,51(3):49-51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观察2组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以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改善(P 0.01,P 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归四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四肢情况,有助于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药消渴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常规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选用芪药消渴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仅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治疗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药消渴胶囊联合甲钴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CV影响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熏蒸组和甲钴胺组,每组各30例。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两组均给予基础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病人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和神经传导SCV测定。结果1.TSS评分: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TSS评分均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熏蒸组和甲钴胺组比较T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2.感觉神经速度测定(SCV):治疗后两组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熏蒸组高于甲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但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SCV传导速度,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参芪降糖颗粒、银杏叶胶囊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医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掷骰子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参芪降糖颗粒、银杏叶胶囊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周围神经平均传导速度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9.66%);实验组患者周围神经平均传导速度(60.25±0.26)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96±0.68)m/s;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8.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38%),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参芪降糖颗粒、银杏叶胶囊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后,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周围神经平均传导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短期临床效果较好,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2.
向连斌 《陕西中医》2014,(11):1509-1510
目的:对糖脉宁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随机将其分为30例治疗组及30例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糖脉宁胶囊和甲钴胺的联合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者只使用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神经传导的速度在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86.7%,相较于对照组的60.0%,有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组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值改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糖脉宁胶囊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确切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当归四逆汤"及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的临床优效性研究,为中医药指导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有力证据,拓宽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及前瞻性观察的试验方法,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糖尿病控制血糖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当归四逆汤",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日3次餐后口服),疗程8周,分别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将所得观察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治疗后,治疗组测定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经过甲钴胺片口服治疗后,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上肢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下肢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较治疗前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与对照组间比较,针对下肢的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改善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下肢的腓总神经、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片组,针对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同样改善明显,与甲钴胺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虚毒滞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证属肾虚毒滞型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西药组(甲钴胺),每组30例,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变化情况,并检测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肾虚毒滞中医证候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加甲钴胺1000μg静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法,均以1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MNCV、SNCV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前后MNCV、SNCV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药熏洗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组选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者血糖、尿素氮、肌酐、血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只有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其余各项均无差异。观察者治疗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加快(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外,其他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18%,优于对照组的81.82%。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神宁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早期给予糖神宁颗粒灌胃给药,2个月后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分离腓肠神经,光镜下行腓肠神经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糖神宁颗粒治疗后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治疗组大鼠腓肠神经有髓鞘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结论糖神宁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叶氏足浴方足浴联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温水足浴组给予温水足浴、甲钴胺组给予温水足浴+甲钴胺肌肉注射,叶氏足浴方组给予叶氏足浴方足浴联合甲钴胺肌肉注射,3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间隔15 d后重复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后主观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叶氏足浴方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温水足浴组和甲钴胺组(P均0. 05),甲钴胺组总有效率有高于温水足浴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温水足浴组治疗后SCV、MCV、胫神经F波潜伏期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甲钴胺组除了胫后神经的S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外(P 0. 05),其他指标也无明显变化(P均 0. 05);叶氏足浴方组中SCV、MCV均明显加快(P均0. 05),胫神经F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 0. 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叶氏足浴方足浴联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和长春西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障碍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和对照组(予甲钴胺肌注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5%,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