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基于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的研究,基于对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关系的解析,基于对中医学发展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应用理论、中医发展理论三个有机联系的基本范畴构成。指出中医基础理论,是有关中医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的知识体系;中医应用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具体运用、解决临床各类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中医发展理论,是立足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及发展实际提出的有关中医学发展的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观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贯穿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线,是中医学进一步完善、丰富、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应该成为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关于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使实践与理论不断地相互印证、积淀、升华,并经过不断地完善、补充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王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63-2064
<内经>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全面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书中诸多理论对甲亢的认识和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仅对气火理论、任督冲脉理论与甲亢的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黑箱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中,在中医学中尤其突出。探求黑箱理论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审证求因、病因理论、中医治疗、中药药性功效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更加牢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具有源流关系.自晋唐起,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传入朝鲜,受到朝鲜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黄帝内经》之整体观念、阴阳理论、五脏大小论、养"心"观、体质理论等对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与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在体质分类、心之有形无形、...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治疗疾病中的经验总结 ,在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影响下 ,中医学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然而正是由于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不够 ,造成了中医学在近代发展缓慢 ,落后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数学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更少。马克思曾说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 ,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兹就数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影响阐述如下。1 中医学本身特点以及与数学相结合的必然性1 .1 中医学本身特点1 .1 .1 中医学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实践 ,来…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与现代细胞生物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各有其特点和优点.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与建立在"分析还原理论"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所缺乏的是精细分析,如何建立在精细分析基础上的具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整体综合是现代中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原理和中医学"营卫和谐理论"探讨小建中汤的系统建构及演变过程,认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形成目前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并存的局面。文章基于小建中汤药效学本身及"营卫和谐理论"客观地分析、整理"建中"之原意,认为"中"乃"中和""调和"之意,为进一步挖掘小建中汤临床效验的可靠性及丰富"营卫和谐理论"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仁 《山西中医》2000,16(5):9-11
讨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指出在继承性研究中,要科学地评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既承认精气、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重大影响,又不能把中医学说成是古代哲学的衍生物;纠正偏颇或错误认识,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继承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是明确中医学固有理论和概念的内涵,为中医学理论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应以整体观察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是中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与重要理论工具,涉及藏象、经络、病机、治疗、方药、针灸、养生等中医学主要理论范畴的内容.对于阴阳的概念,应理清阴阳与矛盾的关系,并区分哲学阴阳与医学阴阳的不同.医学阴阳有其特定的医学内容,可直接用于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主要包括:①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抽象表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础理论与细胞生命运动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与现代细胞生物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各有其特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与建立在"分析还原理论"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所缺乏的是精细分析,如何建立在精细分析基础上的具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整体综合是现代中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1].  相似文献   

13.
情志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从生理、病理、治疗、养生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情志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构建了中医学相对完善的情志理论体系,是后世情志理论发展的基石。深入探讨《内经》中的情志理论及其调理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如何深化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手段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卫生保健事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理论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和西医并存、并重、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国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国情,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西医院校培养目标与中医药院校不同,中医学教学受到授课内容过多而学时有限、临床见习示教机会较少等问题的困扰,因而如何积极深化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很大,探讨中医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朝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的战略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维护人民健康、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促进了中医学作用的发挥,也决定了中医学的特色优势.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医学如何有效地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既是中医学主体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学如何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温病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其形成与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唐代涌现出很多有突出成就的医家,对后世温病学有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就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分析唐代对后世温病学所做出的贡献,这对研究温病学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以《黄帝内经》的问世为标志,至《难经》成书,并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恒动观、辩证观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王旭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63-2064
《内经》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全面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书中诸多理论对甲亢的认识和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仅对气火理论、任督冲脉理论与甲亢的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赵京生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05-1407
概念范畴是针灸理论体系的基础,研究针灸理论框架结构需要首先研究和明确基本范畴及其层级范围。本文分析了该方面研究的认识基础、研究范围、有关方法和依据等,指出把握本学科特点及自身发展规律的意义、针灸学及其教材与针灸理论体系的关系与区别,探讨了基本范畴的完善方面及其层级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