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HPV感染与肿瘤相关基因蛋白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彦涛  任进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97-4900
目的:探讨HPV16/18、31/33感染以及P53、P16INK4A、CyclinD1蛋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宫颈鳞癌(ISCC)、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HPV16/18、31/33以及P53、P16INK4A、CyclinD1的表达。结果:①HPV16/18的阳性表达在ISCC、CIN和NCE间有差异,HPV31/33在宫颈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无差异。②P53蛋白在ISCC、CIN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有差异,P53蛋白在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P16INK4A蛋白在ISCC、CIN和NCE 3组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Cy-clinD1蛋白在ISCC、CIN和NCE组间的阳性表达有差异。结论:高危HPV的感染,突变型P53蛋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16INK4A、CyclinD1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明显,P16INK4A在宫颈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它可能不是单纯作为抑癌基因在宫颈癌变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宫颈病变中E6/E7 mRNA与宫颈组织中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16)、p5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8月在莒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95例,宫颈癌组31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CIN分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支链DNA法检测14种hrHPV E6/E7 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IFI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患者hrHPV E6/E7 mRNA阳性率和载量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组织中IFI16和p53蛋白表达高于CIN组(P0.05),CIN组IFI16和p5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INⅢ级和CINⅡ级患者IFI16和p53蛋白表达高于CINⅠ级(P0.05);宫颈癌患者IFI16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hrHPV E6/E7 mRNA水平、IFI16和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升高的IFI16、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安丽  贺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1-4614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高危型HPV(HPV16/18)感染及其与P53、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正常宫颈组织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5例、66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进行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上述宫颈组织P53、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中检出率分别为13.64%、40.00%、75.76%;P53在3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3.64%、53.03%;Ki-67在3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34.54%、78.79%;Ki-67增殖指数随CIN级别的升高而明显增加(P<0.01);P53、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HPV16/18、P53、Ki-67与子宫颈癌发生均有密切关系,HPV16/18、P53、Ki-67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价CIN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转归,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新柏氏技术(TCT)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R)、P16、P53蛋白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分期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TCT异常患者450例,通过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最终确定112例为宫颈病变患者(病例组),另取同期正常宫颈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阴道镜与病理结果,检测两组EGFR、P16、P53蛋白水平。结果:病例组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8例(7.1%),CINⅠ36例(32.1%),CINⅡ32例(28.6%),CINⅢ20例(17.9%),宫颈鳞癌16例(14.3%),阴道镜结果与之符合率分别为100.0%、94.4%、90.6%、85.0%、100.0%。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升级,EGFR、P16、P53蛋白表达率逐渐升高,在正常宫颈上皮中不表达(P<0.05);宫颈癌Ⅰ期11例(68.8%)、宫颈癌Ⅱ期5例(31.3%),EGFR、P16、P53蛋白在不同宫颈癌分期中表达有差异(P<0.05)。结论:TCT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率,联合EGFR、P16、P53蛋白的检测对区别低级别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宫颈尖锐湿疣、其他部位尖锐湿疣以及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与HPV6/11和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地区宫颈尖锐湿疣8例,36例其他部位尖锐湿疣,21例宫颈尖锐湿疣伴上皮内瘤变组织,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HPV-D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在HPV6/11和HPV16/18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1)宫颈、其他部位尖锐湿疣以及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的HPV6/1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4.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和其他部位尖锐湿疣的HPV16/18阳性表达率为38.8%、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尖锐湿疣伴轻/中度上皮内瘤变的HPV16/1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宫颈尖锐湿疣和其他部位尖锐湿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的HPV6/11和HPV16/18都没有阳性表达.[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用原位杂交检测HPV6/11和HPV16/18非常有必要,高危型HPV16/18感染的宫颈尖锐湿疣伴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步法检测P53及VEGF在50例宫颈慢性炎(CC)、30例宫颈尖锐湿疣(CA)、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0例宫颈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中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P53及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0%(37/50)和82.00%(41/5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5%(22/50)和18.00%(9/50),在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30)和10.00%(3/30),在宫颈慢性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0)和0%(0/50),4组间3种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高表达患者3年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VEGF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P53及VEGF蛋白作为肿瘤相关蛋白主要表达在宫颈癌及与癌发生相关的癌前病变CINⅢ级中,其表达与癌变过程呈递增关系,该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53及VEGFC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具有协同促癌作用。VEGF和P53在CINⅢ及ICC中有明显的表达,是监测CIN及ICC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LRIG3蛋白及EGFR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RIG3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中LRIG3蛋白的表达.结果:LRIG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 (12/50)、53.3% (24/45)及3.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0% (42/50)、53.3% (24/45)及93.3% (28/30),宫颈癌组织中LRIG3蛋白的表达与EGFR负相关(P<0.05);LRIG3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级、体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及宫颈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LRIG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通过调节EGFR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LRIG3可作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从而研究两者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COX-2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54.00%和16.00%,且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P<0.05),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3,P<0.05);VEGF-C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00%,52.00%和92.00%,且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585,P<0.05),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3,P<0.05);经S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负相关(r=-0.425,P<0.05)。结论 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且两者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92例,另收集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2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中Egr-1表达情况。培养人宫颈癌细胞株C-33A(HPV-)、CaSki(HPV16+)、HeLa299(HPV18+),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gr-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使用HPV16 E6、HPV18 E6特异性siRNA序列沉默CaSki、HeLa299细胞中E6表达,检测对Egr-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gr-1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良性病变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宫颈癌组Egr-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Egr-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宫颈癌细胞株HeLa299、CaSki中Eg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宫颈癌细胞株C-33A(P<0.01);Eg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细胞株CaSki、HeLa29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后,siRNA组CaSki、HeLa299细胞中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siRNA组CaSki、HeLa299细胞中Eg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Egr-1低表达;高危型HPV16、18可能通过E6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下调Egr-1表达,提升宫颈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8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宫颈上皮内瘤变石蜡标本20例及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EphA2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Ⅰb1和Ⅰb2期组织中表达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0.0%、50.0%、80.0%、95.0%,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6,P<0.05).观察组1(宫颈癌Ⅰb1期)和观察组2(宫颈癌Ⅰb2期)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0%、9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宫颈病变的进展与EphA2蛋白的表达强度之间呈线性相关(r=0.990,P=0.010).高、中和低分化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8%、90.6%和1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5);组织分化程度与EphA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呈线性相关(r=0.977,P=0.016).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2,P<0.05).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其可望作为预测宫颈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1.
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3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宫颈癌、1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53蛋白表达状况的检测.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5).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中,p53蛋白低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81>0.01),与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中,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2<0.005),与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p53蛋白的表达在淋巴转移组与非淋巴转移组差异无显著性(P=0.565>0.01),既p5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无关.结论 p53的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12~2015-12期间本院80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宫颈癌,n=35)、B组(CIN,n=45)。选择同期40例良性宫颈疾病患者,作为C组。三组均收集宫颈组织标本,以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对比检测结果。结果:(1)A组、B组HPV16/18阳性检出率高于C组(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2)宫颈癌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HPV16/18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呈HPV16/18高表达,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苗  王菊  周宗瑶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504-1507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RT-PCR技术检测GCNF蛋白和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CNF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8.3%(18/23)、45.0%(9/20)、33.3%(9/27)和3.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GC-NF mRNA的表达与GCNF蛋白相一致,即宫颈鳞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GCNF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初步认为GCNF蛋白和mRNA表达的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早期信号,以期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韩雅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06-5907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K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法对73例ISCC、30例高级别上皮病变(HSIL)、32例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NCE)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 D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PV16/18、31/33在宫颈病变中总体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鳞癌HPV16/18阳性患者易发生脉管癌栓,HPV31/33阳性患者临床期别易进展。②CyclinD1和Ki67在宫颈病变总体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宫颈鳞癌患者年龄增高分期增加。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CIN和早期宫颈癌共50例患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化法分析P16蛋白、HPV L-1壳蛋白在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9.0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2.9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4.21%)及早期宫颈癌(100.00%)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45.38,P=0.00),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18.18%、35.29%、15.79%及0(χ2=12.59,P=0.00);随着病毒载量提高,P16蛋白与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所改变(χ2值分别为41.37、32.95,均P<0.01).在慢性宫颈炎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呈正相关关系(r=0.52,P=0.01);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8、0.33,均P<0.05);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中,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26、0.62,均P>0.05).结论 P16蛋白、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出现的分子事件,在筛查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0例纳入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55例纳入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血清VEGF和宫颈组织中Ki67、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宫颈癌组血清VEGF及宫颈组织中Ki67、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VEGF及Ki67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VEGF及PD-L1、Ki67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例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66.00%(33/50);血清VEGF及Ki67、PD-L1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水平明显相关(均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PD-L1、Ki6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师雅琳 《中国校医》2021,35(10):750-752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Cytologic Test, TCT)评估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组织P53、P63、P16、Ki-67表达情况,探究其对宫颈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300名妇女资料,所有妇女均进行组织病理诊断,阴性为对照组,诊断阳性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 Ⅲ)。并进行TCT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53、P63、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对CINⅠ、CINⅡ、CIN Ⅲ患者行宫颈小型环切术及宫颈电环切除术,3个月后复查。结果 P53诊断CINⅡ的敏感性为95.83%(23/24),特异性为82.93%(34/41);P63诊断CINⅢ的敏感性为93.75%(15/16),特异性为55.10%(27/49);P16诊断SCC的敏感性为100.00%(2/2),特异性为90.48%(57/63);Ki-67 诊断CINⅠ的敏感性为95.65%(22/23),特异性为97.62%(41/42)。TCT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诊断CINⅠ,CINⅡ,CIN Ⅲ、SCC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3.75%,50.00%。患者3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CINⅠ患者未见疾病复发,CINⅡ、CIN Ⅲ患者细胞学转阴性。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TCT结合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可明显提高宫颈组织中异常细胞检出率,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宫颈癌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104例,其中HR-HPV阳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60例,HR-HPV阳性宫颈炎15例,HR-HPV阴性宫颈炎15例,HR-HPV阳性宫颈癌(CC)14例。检测患者宫颈活检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3种高危型HPV分型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均≥50%,其中阳性率≥80%有7种,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84.3%;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HPV感染率越高(P<0.05);不同宫颈病变者p16蛋白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宫颈病变越严重p16蛋白表达水平越高,CINⅢ级患者p16阳性率(95.8%%)高于CINⅡ级患者(75.0%)(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p16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及HR-HPV感染有关,检测p16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宫颈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在不同期别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诸城市妇幼保健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不同期别宫颈癌石蜡标本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蜡块组织28例,同期因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宫颈蜡块标本20例作为对照。全部病例经病理诊断证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GF-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判断标准为P0.05。结果 IGF-2蛋白主要位于胞质表达。IGF-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百分率依次递减,分别为68.57%(48/70)、28.57%(8/28)、10.00%(2/10),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正常组织中IGF-2低表达或者不表达,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同期别组织中呈现中等量表达,在不同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量较高。IGF-2在宫颈癌发展中起到促进宫颈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COX-2和VEGF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COX-2和VEGF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3例宫颈病变(正常宫颈组织20例、慢性宫颈炎20例、宫颈低度上皮内瘤变18例、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16例、早期宫颈癌9例)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COX-2、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χ2=41.19,P<0.05)。结论:COX-2和VEGF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检测COX-2和VGEF对早期诊断宫颈癌有重要意义,选择性COX-2抑制剂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