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低血浆组、中血浆组、高血浆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液制品输入量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三组冷沉淀及红细胞输入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三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h后,低血浆组PT值、APTT值均高于中血浆组与高血浆组,Fbg值低于中、高血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在输血时,血浆及红细胞比例过低,易促使血液稀释性降低,应以1∶1的比例输注。  相似文献   

2.
马小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5-1216
目的探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依据输血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8比例输注,B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3比例输注,C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比例输注。比较3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产前比较,输血后A组、B组FIB水平均降低,TT、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TT、APTT、PT较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水平高于A组和B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B组FIB水平高于A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适用于产后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缩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比例在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7例创伤大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比例不同分为A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27例,B组(1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5)41例,C组(1.5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24例以及D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45例,比较四组患者输血后效果以及对预后影响。结果:经过观察四组患者输血情况看出,输血前四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05),输血后发现D组患者PT、APTT以及INR水平均高于A组与B组(P0.05);四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D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量明显比其他三组低,SOFA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输注浓缩红细胞量比其他三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大输血患者采取合适输血比例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水平,其中1.5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比例效果更好,提高预后效果,促进疾病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失血患者输入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输入比例的不同,将45例创伤性失血患者分成3组,每组15例,A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B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1∶2,C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2,观察三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输血前三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24 h,A组Hb、Plt、APTT、PT-INR无明显变化,FIB水平高于输血前,且明显高于B、C组输血后(P<0.05);B组APTT、PT-INR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C组输血后较输血前Plt降低,APTT、PT-INR延长,FIB水平降低(P<0.05).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入救治创伤性大失血患者,有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林新梅  刘红  王洪远 《重庆医学》2017,(30):4252-425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内输注红细胞大于10 U且输血前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90例,根据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5;B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0:1.0;C组30例,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为1.5:1.0.比较3组患者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病死率最低.(2)3组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明显升高,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比较:A组患者输血后的PT、APTT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输血后PT、APTT较输血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大量输血患者,按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比例1.0:1.5进行输注,将有利于预防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比例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2)、B组(n=22)和C组(n=22)。A组采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比例(1∶8),B组(1∶3),C组(1∶1)。观察3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输血后,A组PLT、FIB均明显低于产前,APTT、TT、PT均明显高于产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B组PLT、FIB均略低于产前,APTT、TT、PT均略高于产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PLT、FIB、APTT、TT、PT与产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比例浓缩红细胞与血浆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比例对凝血功能影响最小,适合用于对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输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输血后24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三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白晓  李军民  张红  张芙蓉 《重庆医学》2013,42(17):2011-2012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5例输血量在8u以下(不含8u)患者(A组),42例输血量在8~16u以下患者(B组)分别进行输血前和输血后24、72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测定。结果 A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后24h与72h相比凝血功能也有明显变化(P<0.05)。与A组输血后24h比较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在8u以上时,可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和冷沉淀,以纠正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联合输注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罗定市人民医院9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输注同型新鲜冰冻血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冷沉淀足量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IB高于对照组,而TT、APTT和P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8~+、CD4~+、CD3~+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而CD4~+、CD3~+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可有效改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和输血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将48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例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2例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h和输后2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结果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组输后2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结论冰冻单采血小板在治疗DIC时具有较佳的止血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爱蓉  黄毅 《吉林医学》2010,31(23):3816-3818
目的:观察并探讨成分输血在妇产科异位妊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抢救中的疗效。方法:选用我科抢救异位妊娠产妇并发DIC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输红悬液和同等血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成分输血,适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冻血小板、冷沉淀和红悬液。结果:治疗组中的RBC、H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等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PT、APTT和FGB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成分输血在妇科异位妊娠并发DIC时控制止血有重要作用,去除病因后适时应用成分输血,止血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红细胞对凝血功能障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大量输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RBCs)比例将其分为低比例组(D1组,FFP:RBCs为1:3)、中比例组(D2组,FFP:RBCs为1:2)、高比例组(D3组,FFP:RBCs为1:1),均30例,记录三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三组血液制品输注量及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变化。结果三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3组FFP用量(2.60±1.57)L明显高于D1组、D2组,而三组RBCs、血小板、冷沉淀使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大量输血后,三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但D1组D2组D3组,三组纤维蛋白原(Fbg)均下降,但D3组Fbg(2.10±0.56)g/L高于D1组、D2组(P均0.05)。结论对大量输血患者,将血浆和红细胞按1:1比例输注有利于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中输入不同配比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悬液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于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2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FFP:RBC悬液输注配比分为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1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2,对照2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3,观察组输注FFP:RBC悬液输注配比为1:1,比较3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 (krebs vondenlungen,KL-6)水平、输血治疗期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发生率、24h内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输血6h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相似文献   

14.
庄运芳 《海南医学》2014,(11):1674-1676
目的调查本血站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站接受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治疗的6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输注目的,并将患者按照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应证标准,分至控制组和非控制组,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前后8h内的PT及APTT。结果新鲜冰冻血浆合理输注目的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置换、补充多种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占65.71%,不合理输注目的占34.29%,以补充蛋白质、扩容、促进伤口愈合为主,分别占12.51%、8.49%、8.17%。控制组患者输注后APTT、PT较输注前明显缩短,输注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控制组患者输注后APTT、PT较输注前有一定缩短,但输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纠正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但其不合理使用现象临床普遍存在,医院输血科应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新鲜冰冻血浆的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创伤性颅脑损伤行急诊开颅手术的患者199例,按是否使用自体输血分为自体血组108例和异体血组9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以及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自体血组输注含凝血成分血制品比例少于异体血组,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冷沉淀少于异体血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PT、PT-INR、APTT、FIB、TT计数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输血不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接受腰椎结核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两组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决定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SRBC)。试验组在TEG结果指导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决定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SRBC与FFP的输注量、术中输液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血常规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等。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失血量、SRBC和FFP的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FIB)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FIB含量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可以减少成分输血量并减少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于73例正常妊娠妇女(A组)和6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A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B组)的PT、APTT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FDP、D-Di指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妊娠妇女进行凝血系统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和监控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哲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18-419,42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46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45例及PIHS患者125例的血浆凝血指标及D-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晚孕组和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IHS各组血浆PT、APTT、Fbg、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的发病率随Fbg、D-D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PIH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各类24h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患者87例,临床检测记录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数值均较输血前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与输血前比较明显延长,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输血前后24h检测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液后,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降低,临床大输血患者应密切观察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情况,危重患者可使用血栓弹力图动态记录患者凝血情况,必要时补充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降低或避免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韩杰  李春华 《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46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对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56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血浆者设为实验组,监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较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对照组更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机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监测,有条件的同时进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