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腺癌(下称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1997年—2007年间诊治38例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灶大小、初诊时临床分期、原发灶是否手术及化疗、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癌胚抗原(CEA)水平、是否伴骨旁软组织转移、骨转移时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和是否伴有其他脏器转移多项因素进行分析,生存率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率,1年为47.1%,2年为29.6%,3年为24.7%,中位生存期5.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时CEA水平各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骨转移时AL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因子。结论:胃癌患者出现骨转移后其生存率明显下降,骨转移时AL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主要转移的部位依次是椎骨、肋骨、骨盆。骨转移以多发为主,占67.4%。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5%,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生存分析得知,血清AKP水平、PS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癌骨转移主要以腺癌为主,且以多发为主。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骨转移的数目、临床分期、PS评分、血清AK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放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多重逐步Cox回归分析85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回顾分析了3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结果:20例治疗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率7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占85%。治疗后的1、2、3 a生存率分别为65%、25%、5%,中位生存期15个月。而10例未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P〈0.01)。通过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3项:(1)临床分期,Ⅳ期-Ⅰ期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1.903;(2)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1.041;(3)确诊时或手术时的年龄,35-50岁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2.132,年龄〉50岁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2.920。结论:乳腺癌骨转移行放射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初诊时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初诊时年龄是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明确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相关病理因素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同时性肝转移62例,异时性肝转移13例,均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基础上,行肝叶规则或不规则切除70例,结节切除活检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术后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67%,58.67%,28.00%。生存分析显示: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率与原发灶的分化程度、术前CEA、Duke’s分期、肝转移数目、组织分型及淋巴结受侵有关。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转移灶数目≤2.术前CEA水平低的患者预后好: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68例恶性肿瘤脑转移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颅内转移灶部位、转移灶数目及大小、原发灶是否切除对其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依次为:颅内转移灶数目、原发灶是否切除、年龄。认为熟悉恶性肿瘤脑转移手术及预后相关知识是做好临床护理的前提,精心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及放射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3例 PHC 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生存质量,采用 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3例为多发性骨转移,67例呈混合性骨破坏,部位分布以脊柱为主。本组生存时间0~46个月,中位生存期14.5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55.3%、29.1%、12.6%。多元 Cox 回归分析显示,伴其他部位转移(RR =2.67,95% CI 1.51~4.72)、肝内病灶未控制(RR =3.02,95% CI 1.75~5.21)、肝内多个肿瘤灶(RR =2.13,95% CI 1.32~3.44)和诊断骨转移时甲胎蛋白(AFP)偏高(RR =1.89,95% CI 1.08~3.29)为 PHC 骨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PHC 骨转移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伴其他部位转移、肝内病灶未控制、肝内多个肿瘤灶和诊断骨转移时 AFP 偏高的 PHC 骨转移患者预后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照射方法为30Gy/11次或40Gy/20次,应用SPSS软件计算生存期,采用Kaplan 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颅内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器官转移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转移灶数目、颅外器官转移2个因素影响预后。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主要预后因素为颅内转移灶数目及有无颅外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8.
对68例恶性肿瘤脑转移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颅内转移灶部位、转移灶数目及大小、原发灶是否切除对其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依次为:颅内转移灶数目、原发灶是否切除、年龄.认为熟悉恶性肿瘤脑转移手术及预后相关知识是做好临床护理的前提,精心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及放射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Kap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及应用Cox模型将获得随访的7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偶发、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手术方式、有无免疫治疗等因素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4.1%,3年生存率为81.3%,5年生存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筛选出8个对肾细胞癌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是否为偶发癌、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癌栓、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有无肿瘤细胞坏死、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肿瘤病理类型。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是否为偶发癌、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为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与肿瘤的TNM分期、是否行肾癌根治术、是否为偶发癌、术后有无行免疫治疗有关,其中肿瘤的TNM分期为危险因子,后3个因素为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EGFR—TKI治疗的132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用卡普兰-迈耶统计法估计患者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用Cox多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风险因素。结果:13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5.9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1.5%。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不吸烟者、血白蛋白值正常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白蛋白值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女性、不吸烟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EGFR—TKI治疗有延长中位生存期的趋势,血白蛋白值低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