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的分布,分析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可变区基因盒种类及可变区启动子类型.结果 10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大肠埃希菌中有60株占56.0%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共检测出5种不同长度的可变区片段:8株750 bp片段不含基因盒,2株1500 bp片段为aadA2,34株2200 bp片段为dfrA 17-aadA5,4株2500 bp片段为dfrA 12-orfF-aa dA2,2株2800 bp片段为aacA4-cmlA1,其中1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扩增出2200、2500 bp的可变区片段,有11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未扩增出可变区;可变区启动子大多为相对较弱的启动子PcH1、PcW;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相关基因盒在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与细菌耐药性关系密切,所携带的整合子具有较强的捕获外源性耐药基因盒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渠  林琳  张茂棠  刘衡川  方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41-2043,2060
目的:研究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与整合子携带的基因盒种类及其与耐药性之间关系.方法:PCR检测Ⅰ类整合子,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整合子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15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3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集中在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基因(dfr)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dA).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细菌耐药谱和其整合子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关系.方法 采用Vitek32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检测150株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性,PCR检测总DNA中Ⅰ类整合子,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测序确定携带基因盒种类,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分子分型.结果 150株大肠埃希菌中,83株菌耐受>3种抗生素,耐多药率55.3%;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5株,阳性率3.3%;携带Ⅰ类整合子42株,扩增子150~3 000 bp,,有8种带型;耐药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最常见基因盒排列dfr17~aadA5;整合子分布在不同基因型菌株中.结论 健康人携带的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存在Ⅰ类整合子,与细菌耐多药性密切相关;分子分型结果提示整合子能在细菌种内水平传播,整合子是介导细菌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感染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分布,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1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医院门诊患者尿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PCR扩增并测序分析可变区基因盒种类。结果 11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自尿液大肠埃希菌中有50株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共检测出两种不同长度的可变区片段:1 700bp片段(30株)为dfrA17-aadA5,2 100bp片段(5株)为dfrA12-orfF-aadA2,有两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扩增出1 700bp和2 100bp的可变区片段,有17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未扩增出可变区;11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0%,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5.0%;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结论与医院感染相比,社区感染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受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均较低,同时Ⅰ类整合子中携带的基因盒种类也较单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各种来源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STEC)中I类耐药整合子的分布、特征、所含基因盒的状况以及所表达的耐药信息.方法常规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血清学分型,PCR法鉴定产stx1-2毒素性菌株;纸片扩散法对17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CR法鉴定I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标本中共鉴定出46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其中23株为O157:H7;全部STEC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链霉素耐药率为28.3%,氨苄西林为30.4%,而且有5株对至少>4种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耐药谱为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46株分离株中有11株(23.9%)鉴定出I类整合子,PCR产物测序得知9株携带aadA1基因盒,2株携带aadA2基因盒,均来自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39.3%),传递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论I类整合子存在于各种来源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中,并携带相应的基因盒,决定着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研究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东省3所医院2010-2012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3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和整合子可变区,测序分析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类型。结果共收集156株大肠埃希菌,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耐药率<1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0)、亚胺培南(3.85%)、头孢替坦(4.35%)、厄他培南(7.69%)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97%);I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57.69%(90/156),多重耐药菌与非多重耐药菌的整合子检出率分别为66.00%(66/100)和64.71%(22/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敏感菌组(9.09%,2/2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检出的整合子可变区分为9种类型,大部分都含有aadA和dfrA耐药基因盒。结论大肠埃希菌整体耐药情况严重;I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并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关系密切,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β 内酰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整合子阳性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的400株常见病原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的耐药表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0株临床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株为112例,阳性率为28%。其中第1、2类及同时阳性菌株分别为17.50%、4.75%和5.75%,没有筛选到第3类整合子;112株阳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可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4,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2、blaOXA-30和dfrA17,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8;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携带基因为afrA12;37株整合子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6株整合子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0株整合子阳性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本地区临床菌株中整合子分离率较高,其中以第1和2类为主,主要分布于革兰阴性菌中,来源于呼吸和重症监护室(ICU)等院感易发科室,整合子的携带与宿主菌的耐药表型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地区2002年-2010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3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和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类型及att C位点。结果共收集524株大肠埃希菌,均为耐药菌,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的多重耐药菌(MDR)占60.8%;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53.8%(28/524),所检出的整合子可变区分为6种类型,att C位点有16种类型,dfr A17-aad A5基因盒检出率最高(70.2%);Ⅱ类整合子阳性仅有3株;Ⅲ类整合子未检测到。结论大肠埃希菌整体耐药情况严重;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并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关系密切,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安宁地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及流行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昆钢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376株,采用双纸片法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采用K-B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SBLs菌株基因型以及整合子3’、5’保守区的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53.19%(200/376);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敏感性较高,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50%、12.50%,有较好抗菌活性,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携带CTX-M基因占74.00%(148/200),携带TEM基因占34.50%(69/200),携带SHV基因占1.00%(2/200)株,同时携带CTX-M与TEM基因占9.00%(18/200),同时携带CTX-M与SHV基因占0.50%(1/200);整合子检出率占37.00%(74/200),均为Ⅰ类整合子。结论云南安宁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流行率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趋势,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携带整合子为Ⅰ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水产品中分离到的耐药大肠埃希菌,研究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PCR扩增1类和2类整合酶及整合子,将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85株耐药大肠埃希菌中88%含有1类整合酶基因;其中68%能扩增此基因;1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谱型有17种;1类整合子最常见的基因盒有4种。还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1和2两类不同的整合酶和整合子。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整合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8株(国内28株,美国20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耐药特点以及1类整合子的分布,探讨整合子中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及与细菌耐药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琼脂稀释法对18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CR法鉴定1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及分析。结果48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23株为O157:H7;2个地域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大多无差别,只存在对氨苄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的差异,前者为国内分离株(60.7%)高于美国分离株(30%),后者为美国分离株(95%)高于国内分离株(60.7%)。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8株(美国3,中国15)。48株分离株中有11株(22.9%)鉴定出1类整合子,PCR产物测序分析可见,9株携带aadA1基因盒,2株携带aadA2基因盒,传递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论1类整合子及其相关的基因盒广泛存在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中,而且决定着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大肠埃希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PCR检测细菌总DNA中1、2、3类整合酶基因,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50株大肠杆菌中19株携带1类整合子,2株携带2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基因盒,各种基因盒组合中最常见的是dfr17-aadA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单个菌株的耐药谱与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缺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特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ESBLs基因型及携带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分离的206株大肠埃希菌对16种抗生素耐药性,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PCR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ESBLs基因型及携带模式。结果 未见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49. 5%的菌株产ESBLs,产ESBLs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TEM和CTXM基因型是ESBLs优势编码基因,TEM+CTX-M携带模式最常见。结论 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产ESBLs菌株耐药率远较不产ESBLs菌株高,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ESBLs监测,有效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散播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携带情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做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intⅠ1、intⅠ2、intⅠ3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95.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0.0%(均为产ESBLs菌株),且与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密切相关,intⅠ1基因的阳性16株(80.0%),intⅠ2、intⅠ3基因均阴性。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机制-整合子密切相关,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圳龙华地区餐饮业从业人员携带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为该类人群的卫生细菌学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检测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菌株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菌株ESBLs基因(TEM、SHV、OXA、CTX)。采用PCR法检测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及其耐药基因盒。结果 108株大肠埃希菌对9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氨苄西林87.0%、阿莫西林/棒酸60.2%、头孢呋辛59.3%、头孢唑林50.9%、头孢曲松36.1%、头孢他啶34.3%、头孢西丁31.5%、头孢吡肟16.7%、亚胺培南11.1%;其中61.1%(66/108)株菌对2种及2种以上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在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株中,产ESBLs株的检出率为37.9%(25/66),其中产ESBLs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ESBLs基因的检出率为72.7%(48/66),其中,携带TEM基因的为11株、SHV17株、CTX13株、OXA11株;有的菌株同时携带SHV和CTX,或TEM和CTX,或OXA和CTX2种基因。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54.6%(59/108);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中耐药基因盒检出率79.7%(47/59),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CTX-M、OXA占32.2%(19/59)。结论深圳龙华地区餐饮业从业人员携带的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性与ESBLs产生及ESBLs基因密切相关;该类基因易在细菌间传播,故餐饮业从业人员携带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分离株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A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做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int Ⅰ 1基因,转座子merA基因和tnpA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95%,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0%(均为产ESBLs菌株),且与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密切相关,int Ⅰ 1基因的阳性16株(80%),merA基因2株(10%),tnpA基因均阴性.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机制-整合子和转座子系统密切相关,携带Tn21/Tn501转座子的大肠埃希菌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Ⅰ类整合酶在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状况,分析和评估Ⅰ类整合酶在该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按CLSI 2010年标准,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产ESBLs株,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数据经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等耐药性较低,对其他各类的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有稍下降的趋势;150株大肠埃希菌中104株Ⅰ类整合酶扩增阳性,产ESBLs菌株中Ⅰ类整合酶的检出率为71.8%,非产ESBLs菌株中检出率为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和阴性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大肠埃希菌5年中耐药性多呈轻度升高趋势,Ⅰ类整合酶与产ESBLs耐药无关,Ⅰ类整合酶阳性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整合酶阴性菌株,建议临床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耐药性,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MicroScan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45株新生儿败血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ESBLs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13.O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100.O%,产ESBLs检出率高达57.8%,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73.1%~92.3%);对26株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发现11株携带有TEM基因,12株CTX-M- 14基因型,两株CTX-M-1基因型,5株SHV基因型,同时部分菌株携带有≥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医院新生儿败血症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以产ESBLs株为主,其主要基因型为CTX-M基因,但也存在TEM、SHV等多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校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Ⅰ类整合子检测,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21株检出I类整合子(42.0%),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扩增得到5种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片段大小在730~2 550 bp,片段包含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腺苷酰基转移酶的aadB、aadA6、aadA2基因盒,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乙酰基转移酶的aac-6Ⅱ基因盒,编码PSE-1蛋白PSE-1基因,编码二氢叶酸还原酶的dfrA1基因。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I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科3年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提取产ESBLs菌的质粒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ESBLs株质粒TEM、SHV、CTX-M1、CTX-M9和OXA5种基因,并对其扩增物进行DNA序列分析,测定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143株大肠埃希菌与77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84株为产ESBLs菌,占38.2%;ESBLs研究菌株全部携带TEM型、77.4%携带CTX-M9型基因;同一菌株携带2、3、4个基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4.8%、33.3%和7.1%;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药耐药菌,其中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达80.0%~100.0%;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效果.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以TEM型和CTX-M9型为主,携带>2个耐药基因的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研究中发现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