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失笑散加味对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失笑散加味,对照组口服金佛止痛丸,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子宫各个动脉治疗前后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失笑散加味对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子宫血流动力学影响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隔姜铺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腰骶部和下腹部隔姜铺灸,于月经前6 d开始,到经期第3天停止,1次/3 d;对照组于经期第1天开始服用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连服3 d。2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观察组子宫动脉PI、R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子宫动脉PI、RI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子宫动脉PI、R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隔姜铺灸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片,作用机制可能与隔姜铺灸能改善患者子宫血流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胡慧菊  郑瑜 《新中医》2016,48(5):167-169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予痛经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静脉血清前列腺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变化,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疼痛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动脉上行支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舒张峰值比(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I、RI、S/D指标改善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F_(2α)、PGE_2、E_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GF_(2α)、PGE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PGF_(2α)、PGE_2、E_2、P含量,促进子宫动脉血流,从而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戊酸雌二醇加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值、子宫动脉RI和PI值、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型内膜比例高于对照组、C型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RI,PI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RI,PI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月经量、行经时间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月经色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行经腹痛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及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方法: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推拿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螺旋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值。结果: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螺旋动脉RI和PI值均变小,子宫动脉的细小分支,如放射动脉和螺旋动脉的RI和PI变化更加明显。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痛经患者子宫动脉高阻低速血流状况,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治疗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寿胎丸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和HCG肌注支持疗法,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结果:治疗组患者愈显率为80.77%、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患者愈显率为65.38%、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PI及R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治疗早期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动脉RI、PI指数,改善子宫蜕膜血流灌注,全面改善患者胎盘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因气滞血瘀所致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和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将63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膈下逐瘀汤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值的变化。结果:经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效相近;两组显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PI、RI均下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改善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较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更具有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少子宫动脉血流阻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全国名中医何成瑶教授经验方温经通阻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并评估温经通阻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上整合素αvβ3mRNA的表达、子宫内膜RI、PI指数及痛经VAS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1)实验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观察表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中医症状,且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对中医症状改善疗效优于GnRHa治疗,且均能改善寒凝血瘀型EMs痛经,温经通阻方可降低子宫内膜血流PI、RI指数进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温经通阻方灌肠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内异症不孕患者半年内的妊娠率;温经通阻方灌肠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9.
陈娥  张雄  林陈娟 《新中医》2022,54(18):138-141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任脉灸联合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 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 例寒凝血瘀型PD 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 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任脉灸联合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记录2 组治疗前后腹痛程度,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2 组治疗前后任脉平均温度,检测2 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比较2 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任脉平均温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任脉平均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子宫动脉PI、RI、A/B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子宫动脉PI、RI、A/B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0.56%(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7.78%(P<0.05)。结论:任脉灸联合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PD 疗效确切,能促进任脉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隔姜灸配合延胡索填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取151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出现痛经时开始服用,直至疼痛缓解,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配合延胡索填脐治疗,月经来潮前5 d开始施治,持续7 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灸治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子宫微循环指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P<0.001),不同疗程间的变化趋势也呈下降分布(P<0.001),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I、RI及A/B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I、RI及A/B值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1%,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配合延胡索填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GF2α水平、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仇华  杨晖  陈平 《新中医》2016,48(6):136-138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解痉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于经前7天开始服温肾活血解痉中药(调冲止痛方)10天,对照组于痛经时服用芬必得2~3天,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痛经程度评分、复发时间)、免疫功能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比值)、前列腺素F_(2α)(PGF_(2α))水平、子宫血流动力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改变。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5.0%,对照组为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对照组PGF_(2α)水平下降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值上升、CD8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动脉阻力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随访3月,痛经复发率治疗组为35.0%,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过敏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胃痛等不适8例。结论:调冲止痛方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降低前列腺素水平,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PGE2、PGF2?含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PI、RI)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GE2、PGF2?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和R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PGE2、PGF2?含量及子宫动脉PI和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助于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和体内激素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经止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月经前3d口服中药调经止痛方,每日1剂,连服7d;对照组服用萘普生片,中病即止,最多不超过5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连续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孕酮(P)降低,雌二醇(PGE_2)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和弓状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调经止痛方可明显降低血清PGF_2、P水平,升高PGE_2含量,并参与调节机体生殖内分泌水平趋于平衡,促进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疼痛,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止痛方联合艾灸三阴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温经化瘀止痛方(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丹参、炒白术、元胡、香附、乌药、小茴香、肉桂、干姜、炒蒲黄、川断、清半夏、炙甘草)联合艾灸三阴交治疗;对照组52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82.69%(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明显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经化瘀止痛方联合艾灸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还具备副反应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止痛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经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效果.方法: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温经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VAS)、PF2α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I、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症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将60例子宫腺肌症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补肾活血化瘀法中药和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的12周活胎率及两组12周活胎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搏动指数(PI)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2周活胎率为73.3%,对照组12周活胎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活胎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搏动指数(P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周活胎者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血流搏动指数(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法有助于子宫腺肌症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提高妊娠成功率;补肾活血化瘀法有助于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子宫腺肌症患者流产多发生在68周;子宫腺肌症患者妊娠后建议安胎至8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郭瑞玲 《新中医》2018,50(3):131-134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月经情况、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月经颜色紫暗及月经有血块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月经颜色紫暗及月经有血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RI及A/B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RI及A/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P-1及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β-EP及PGE_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MCP-1、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β-EP、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和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MCP-1、HMGB1等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5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贴敷组6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口服药物组60例,予复方益母胶囊口服,空白对照组30例,予穴位贴敷无药物的空白贴。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患者子宫动脉RI、PI、A/B均降低,血清OT、PGF_(2α)、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经症状,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匮温经汤治疗虚寒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金匮温经汤)和对照组(4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症状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A/B)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PI、RI、A/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温经汤治疗虚寒证原发性痛经,可通过纠正子宫血液灌注情况,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