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应重视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爱民  黄岚  李巍 《西部医学》2009,21(2):173-174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残、致死率高,本文就如何认识高血压对非心脏手术的影响及其潜在的风险性作一评价并提出术前处理参考建议,以期对广大非心血管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分类及防治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星虹 《医学综述》2004,10(10):606-608
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JNC)在1997年发表其第6次报告,迄今已整整过去了7年。期间,世界范围内关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为此,2003年5月JNC吸收了这些新理论和新研究成果,公布了第7次报告。  相似文献   

3.
王学航 《当代医学》2014,(24):148-148
中西医在高血压的疾病理论认识、治疗原则以及复方治疗研究方面具有相同的认识;在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以及药物研究方面的认识存在不同。中西医结合可以说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疾病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问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实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并已成共识,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高血压病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是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聚集。因此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因此治疗高血压患者要尽早、要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1],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2]。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JNC)在1997年发表了其第6次报告后,世界范围内关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成果。经整整6年之后,美国在2003年5月公布了JNC-7报告。从JNC-16到JNC-7,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  相似文献   

6.
目前,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诊断、药物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此项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医师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ABPM的护理往往被忽视,而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分析。献未见这方面的报道。现将我们两年多实践的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常见的失治原因和对策,方法:对125例原已确诊高血压而未治疗的住院患的失治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治原因多种多样,其根本原因是患缺乏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部分 基层医生对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和对初治病人选药不尽合理。结论:对高血压病人应开展健康宣教,加强对纯收缩人期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和合理选择降压药。  相似文献   

8.
抗高血压药物有六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以前五种药物应用最为广泛。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尽管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近几年来一些大规模的高血压药物疗效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及JNCⅥ的公布使我们对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我们决定对高血压病人开始治疗时,药物选择和联台用药不仅要考虑病人年龄,血压升高的程度,更要注意病人靶器官损害、临床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否,井根据这些因素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危险性分组以指导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导致这三高的因素是部分人对高血压基本知识认识不足,存在认识上的许多误区。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误区的健康教育,可以为高血压的长期控制、减少并发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居民高血压的认知能力,分析高血压危险因素。方法 对东西湖区15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抽样调查,调查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 对血压正常值的知晓率为16.9%,对饮酒、高盐、高油脂摄入等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知之甚少。结论 调查人群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大力开展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5年来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报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近况并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的监测价值。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药物疗效评价、自主神经活动以及心脏起搏功能的评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所以对高血压患者应常规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期指导高血压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抗高血压药物特点及其经济学评价(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极大推动了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根据2004年10月发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终末期肾病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重视高血压药物的特点及其治疗中的经济学评价,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利用好我国现有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农村高血压患现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提高农村人群对高血压的认识,改善生物行为,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结论 高血压病防治在农村基层医院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EH)引起的左室肥厚(LVH)已被公认是与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LVH逆转作用已逐渐被广大学者所认识并肯定,我们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其对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鼎良 《上海医学》2004,27(6):373-375
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一自然现象,并将舒张压视为比收缩压更为重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这一时期的高血压指南和临床实践都将舒张压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和评价降压疗效的主要指标。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发表,收缩压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199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五次报告(JNC5)将收缩压的危险性提到与舒张压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为生之本探讨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是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结合当前西医学认识的有机结合,亦是对中医学“标本论治”的进一步发挥,对于控制、治疗高血压及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本文从现代临床对血压定义的认识出发,结合心主血、主神的理论认识,分别从高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影响因素、损伤脏器等方面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心为生之本对于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及其作为基础治疗法则的必要性,并从心神、血液、心气、血脉等方面提出相应治疗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阴阳五行与人体体质等多个维度标本兼治,因势达变,更加有效地解决高血压“居高不下”“难以速效”的实际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与“治病求本”具有重要意义,亦是对中医学与西医学理论认识的有机结合,对于中医学衷中参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预防高血压,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我们通过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计划和以最佳科研证据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与传播,达到预防高血压,减少与高血压有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高血压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控制血压水平,而且可以减少患脑卒中、冠心病和肾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进展及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高血压危害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针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世界卫生组织在不同时期多次对高血压的诊断予以修订,由原来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到1999年参照美国JNC6重新修订为:凡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并应进行治疗。2003年5月与6月美国和欧洲先后发表了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与欧洲高血压指南(ESH/ESC),  相似文献   

19.
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天津高血压药理研究室于1991-09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是由新药研究管理中心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管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专门从事抗高血压的新药筛选及药效学评价。工作宗旨:提高技高血压药物研究水平,确保得到客观可靠的药效学实验数据,使其评价规范化;保持国内高血压药理研究领先地位,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任务:1.承担新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抗高血压新药筛选及药效学研究;2以合作或委托方式承担国内外各单位对抗高血压药物药效学评价;3.为该领域的研究和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开发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辖区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护理,干预前及干预期满3年后对生活方式改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都存在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认识不足。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药物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之中,可以改善生活方式,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