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目的 评估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5月我科诊治126例3~12岁OSAHS患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67例),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术+腺样体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以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6个月疗效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治疗儿童OSAHS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听阈改善明显。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以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为主,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儿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厚导致鼻塞的疗效.方法 对76例下鼻甲黏膜肥厚致鼻塞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双侧下鼻甲,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来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结果 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左侧为7.8±0.4,右侧为7.5±0.8;术后1个月左侧为5.6±0.3,右侧为5.3±0.6,术后3个月左侧为3.0±0.9,右侧为3.3±0.6.左右侧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下鼻甲黏膜肥厚导致鼻塞的一种微创、疗效确切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2008年选择下鼻甲肥大致鼻塞经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537例患者,应用双极射频行下鼻甲黏膜下消融术,术后3d、1周、1月、3月、6月、1年分别复查。结果:532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鼻腔呼吸通畅,3例在此治疗后鼻腔通畅,2例下鼻甲骨肥大患者效果欠佳,后经下鼻甲黏膜下骨折外移术或部分切除术后获满意效果。结论:射频消融术具有治疗方便、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出血少、术后不需鼻腔填塞、并发症少、恢复快、解除鼻塞效果明显的优点,是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2008年选择下鼻甲肥大致鼻塞经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537例患者,应用双极射频行下鼻甲黏膜下消融术,术后3 d、1周、1月、3月、6月、1年分别复查.结果:532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鼻腔呼吸通畅,3例在此治疗后鼻腔通畅,2例下鼻甲骨肥大患者效果欠佳,后经下鼻甲黏膜下骨折外移术或部分切除术后获满意效果.结论:射频消融术具有治疗方便、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出血少、术后不需鼻腔填塞、并发症少、恢复快、解除鼻塞效果明显的优点,是治疗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鼻甲肥大、解除鼻阻塞、保护鼻甲黏膜功能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疗效。2003年10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鼻腔囊泡、肉芽增生、息肉复发或粘连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16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3例。观察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对照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用VA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鼻塞的主观感觉,并观察术后鼻甲黏膜修复情况及鼻腔干燥、出血、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为8.25±0.76,对照组为8.22±0.81,术后6个月观察组为2.45±0.88,对照组为2.69±0.97。两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并发鼻腔干燥6例,鼻出血5例,两组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2-04收治的67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2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手助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胃瘫以及胃漏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以及胃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超声辅助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治疗月经过多临床效果和技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由于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并自愿接受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50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相似(P>0.05)。结论超声辅助下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是治疗月经过多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尺神经前置对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尺神经前置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术后两组并发症有切口红肿、皮下血肿、钢板断裂、神经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对症治疗及综合护理,两组的并发症基本缓解。结论尺神经前置术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中具有促进临床疗效、改善肘关节功能和减少不良反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30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各15例。研究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传统组:给予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记录研究组和传统组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角,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和传统组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传统组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但增加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传统组VAS评分、AOFAS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治疗相比,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接近的疗效,且对患者创伤小,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距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和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检测与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基本手术情况,跟骨关节内骨折在手术前后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Gissane角等各指标值,手术后Maryland评分、美国足踝协会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与SH-36评分、手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分别为(50.3±4.5)min、(15.8±2.3)m L、(4.3±1.3)d、(4.9±0.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值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在功能、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AOFOS评分、SH-36评分分别为(91.8±1.4)分、(79.3±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后足部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江亚  刘群  刘锴 《创伤外科杂志》2017,(12):932-935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p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背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用于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并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三种内固定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包括PFNA组、DHS组、ALP组,每组3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内固定术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与PFNA组比较,DHS组和AL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明显较多(P0.01),但3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拔出、肢体缩短、延期愈合、肺部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PFNA组未出现髋内翻的情况;DHS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A组和AL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6%,略高于DHS组和ALP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DHS、ALP 3种内固定术均有效地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血量的影响,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4年6月—2016年7月胸腰段骨折患者120例,分为A组(氨甲环酸20mg/kg,手术前30min静脉滴注,n=43)、B组[氨甲环酸10mg/(kg·h),手术中持续静脉滴注,n=38]、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n=39)。三组患者均行胸腰段骨折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单次及术中持续应用氨甲环酸均可明显降低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血量,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但术前单次给药临床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