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定位时临床常用一次性灌肠器来灌注钡剂。配制液多,浪费钡剂。我科利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50ml注射器用于灌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使用利索灌肠液和传统的搪瓷筒灌肠均有缺点 ,利索灌肠液量少(110mL) ,而且每次不能全部注入直肠内。传统的搪瓷筒灌肠法不易观察药液的灌注情况及速度 ,如需调节速度 ,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抬高或放低灌肠筒来实现 ,操作不方便 ,劳动强度也大。灌肠筒和灌肠管不是一次性使用 ,如果消毒不严格 ,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上述缺点 ,我们设计了一次性灌肠器 ,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  一次性灌肠器采用塑料正压软包装 (内盛 0 .2 %~ 0 .5 %肥皂水或等渗盐水 5 0 0mL) ,灌肠器和灌肠管采用一…  相似文献   

3.
正灌肠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是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用药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灌肠多采用一次性保留或不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肠道给药,给药量由几十毫升到几百毫升不等[1,2]。给药不能定位、不能留置、不能重复使用等。如开塞露或带有润滑性质的液体进行灌肠时,由于灌肠器相对患者直肠没有固定,因此灌肠器易滑出直肠,导致灌肠中途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研究对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窦永霞 《护理研究》2007,21(4):319-319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我们所用的搪瓷筒灌肠器存在很多缺点,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观察到搪瓷筒内的液面,且无调节夹,无法调节速度,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取下或挂上来调节,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也大,灌肠筒及灌肠管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以上存在的缺点,设计了一次性灌肠器,现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一次性灌肠器采用输液用过的瓶子内盛灌肠液(0.1%~0.2%肥皂水,温度38℃~41℃为宜),然后将输液器插入瓶内排气成功后将输液器针头取下,接一次性肛管,使用时在肛管的前端涂液状石蜡。2优点一次性灌肠器由于…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防漏式灌肠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外科胃肠道手术的病人术前需要肠道准备或灌肠治疗。以往我们使用一次性灌肠器灌肠时 ,由于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或灌肠压力增大时 (肠道肿瘤 ,粪便梗阻 ) ,灌肠液或肠内容物可顺肛管从肛门溢出 ,污染床褥及病人的衣裤 ,给工作带来不便。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们把原有的一次性灌肠器加以改进 ,在原灌肠器的肛管前 15cm处增加一个直径约 4cm的圆型橡胶护圈 ,灌肠时 ,根据负压原理 ,使保护圈紧贴肛门处 ,防止灌肠液及肠内容物外溢 ,经过临床应用 ,其保护效果显著 ,给工作带来方便 ,安全可靠 ,也适合其他科室病人灌肠介绍一种防漏式…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用注射器代替灌肠器 ,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代替肛管 ,对 18例患儿进行保留灌肠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患儿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7个月~ 3岁。均为肠道用药 ,进行保留灌肠。2 操作方法 按常规将患儿臀部抬高 ,左侧卧位 ,取一次性头皮针 1根 ,用无菌剪刀剪去针头部分 ,保留全部塑料管 ,将管头剪圆滑 ,根据药量选择 5ml或 10ml一次性注射器 ,抽取药液 ,连接头皮针塑料管 ,用液体石腊油润滑头皮针塑料管前段 ,排尽空气 ,缓慢插入小儿肛门约 5~ 10cm ,注入药液 ,再取 2ml温开水注入 ,将头皮针塑料管拔出 ,…  相似文献   

9.
潘爱兰 《现代护理》2007,13(21):2034-2035
目的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结肠癌采用术前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的时间及病人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降低(P<0.01);肠道清洁满意度提高(P<0.01);清洁肠道所用时间缩短(P<0.001);病人依从性提高(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翠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7-898
目的: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术前清洁灌肠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两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满意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依从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保留灌肠在小儿科是很常义的一项操作,如抽搐时用水合氛醛灌肠,肠道感染时给予药物灌肠。传统的方法是用30ml或50ml灌肠器抽吸药液后接上肛管或直接插入病儿的肚门灌入药液,近几年来,我种对此进行了小小的改革。现将其方法及优点报告如下。1方法根据所需药液的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5ml或10ml).抽取药液后,接上头皮静脉穿刺用的一次性针头的塑料管(针头去掉),前端涂上石脂油后插入病儿的肛门,注入药液。2优点2.1操作简便且省时传统的玻璃灌肠器需浸在0.5%过氧乙酸中消毒,使用前须用生理盐水冲洗而一次性针筒和针头随时可…  相似文献   

12.
巧用吸痰管     
王晓红  李鹏 《护理研究》2007,21(21):1962-1962
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或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  相似文献   

13.
龙春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60-8060
由于溃病性结肠炎患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常见用柳氮磺吡啶灌肠,使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自2008年至今,我们采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代替灌肠器作药物保留灌肠。临床应用方便,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灌肠方法护士首先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对患者进行灌肠前教育,取得患者配合。准备柳氮磺吡啶2g用碾钵碾成粉沫倒入50ml注射器内然后再抽取0.9%氯化钠溶液50ml致溶解。患者取左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床单,臀部抬高20~30cm。取  相似文献   

14.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尤其在小儿科对于高热患儿采取保留灌肠是一项有效的降温措施,对于因食重引起的高热不退属首选.传统的搪瓷筒灌肠法不易观察药液的灌注情况及速度,如需调节速度,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抬高或放低灌肠筒来实现,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也大.灌肠器和灌肠筒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上述缺点,结合临床实际,作者用一次性输液器具设计制作了一次性小儿灌肠器,在临床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我们所用的搪瓷筒灌肠器存在很多缺点,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观察到搪瓷筒内的液面,且无调节夹,无法调节速度,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取下或挂上来调节,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也大,灌肠筒及灌肠管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以上存在的缺点,设计了一次性灌肠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灌肠是小儿肠道疾病术前肠道准备的重要技术操作。多年来,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沿用传统的灌肠筒灌肠。传统灌肠筒既笨重又需清洗消毒,不易观察灌肠液的流速和流量[1],而及数额有限(科室一般只配备1~2个灌肠简),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试用了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厂生产的一次性吊瓶式输液器(容量为300ml)作为小儿灌肠器(下称替代灌肠器),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取得满意效果。1操作方法撕开密封塑料外包装,取出一次性吊瓶式输液器,挂于输液架上,关闭调速器,打开吊瓶上盖,倒入所需的灌肠液,盖上吊瓶上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压缩式保留灌肠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保留灌肠除用于治疗肠道内感染外,还作为治疗妇科盆腔炎、男性前列腺炎等疾患的辅助手段。目前临床上进行保留灌肠时大多使用一次性灌肠袋,而这种袋状的灌肠器存在着使用固定、患者自己难以控制灌注速度、不易保温、无过滤设施、一次性使用成本高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压缩式保留灌肠器,经临床应用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YS-GC型灌肠器与传统灌肠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传统组用传统灌肠筒一套,导管末端连接肛管进行灌肠;改进组用YS-GC型灌肠器,连接一次性14号导尿管(或吸痰管)进行灌肠.[结果]两组病人对灌肠器接受率、心理紧张率、直肠异物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组病人不良反应均低于传统组.改进组护士认为操作程序少、时间短,药液温度容易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导管内药液残留量小,注入药液的速度容易掌控,采纳率为100%.[结论]改用YS-GC型灌肠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方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结肠癌采用术前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的时间及病人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降低(P<0.01);肠道清洁满意度提高(P<0.01);清洁肠道所用时间缩短(P<0.001);病人依从性提高(P<0.01).结论 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使用利索灌肠液和传统的搪瓷筒灌肠均有缺点,利索灌肠液量少(110mL),而且每次不能全部注入直肠内。传统的搪瓷简灌肠法不易观察药液的灌注情况及速度,如需调节速度,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抬高或放低灌肠筒来实现,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也大。灌肠筒和灌肠管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上述缺点,我们设计了一次性灌肠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