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为研究IL 1R相关激酶 1(IRAK 1)和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 3 激酶 )在IL 1诱导NF κB活化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Lipo fectin介导反义IRAK 1寡核苷酸或反义PI 3 激酶寡核苷酸转染HEpG2细胞后 ,用Western杂交检测IRAK 1和PI 3 激酶表达水平 ,以SandwichELISA法检测NF κB的活化。结果表明 ,①反义IRAK 1寡核苷酸和反义PI3 激酶寡核苷酸分别抑制IRAK 1和PI3 激酶表达 ;②反义IRAK 1寡核苷酸或反义PI 3 激酶寡核苷酸部分抑制NF κB活化 ;③与反义IRAK 1寡核苷酸或反义PI 3 激酶寡核苷酸单独转染HEpG2细胞相比 ,反义IRAK 1寡核苷酸和反义PI 3 激酶寡核苷酸共转染HEpG2细胞对NF κB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表明IRAK 1或PI3 激酶调控NF κB活化但不能完全激活NF κB ,IRAK 1和PI3 激酶在调控NF κB活化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 NF- κB p6 5反义寡核苷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单个核细胞 NF- κB p6 5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未用过任何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相关的药物 ,符合 1993年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的活检组织被用于固有层单个核细胞 (L PMC)的分离和培养 ,并用 NF- κB p6 5反义寡核苷酸 (A-SON:5 '- GGAACAGTTCGTCCATGG- 3')及错义寡核苷酸 (MSON:5 '- GGAACAGTTCGTCTATGG- 3')和地塞米松 (EDX)进行干预。采用 :1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检测 NF-κB p6 5蛋白表达情况 ;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 IL- 1βm RNA和 IL- 8m RNA的表达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测定 IL- 1β,IL- 8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 ,NF-κB p6 5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减少 L PMC的 NF-κB p6 5表达 ,阻断 L PS刺激引起的 IL - 1βm RNA和 IL -8m RNA的表达的增强以及两种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的增高 ,其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 (P<0 .0 5 )。结论认为 :NF-κB p6 5反义寡核苷酸有可能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基因药物 ,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IL-2和IL-15协同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探讨IL-2和IL-1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IL-2、IL-15和IL-2 IL-l5组刺激CTLL细胞的增殖,^3H—TdR掺入法测cpm值;IL-2、IL-15和IL-2 IL-l5组诱导PBMC中NK和LAK细胞的发育,4h^51Cr释放实验检测对K562和LiBr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IL-2和IL-15都能诱导CTLL认细胞的增殖和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IL-2和IL-15可明显协同上调CTLL认的增殖和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IL-2和IL-15在免疫调控和应答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为细胞因子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睾丸局部感染时Sertoli细胞IL-1、IL-6、TGF-β和FasL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抗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溶脲脲原体(UU)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直接注入大鼠膀胱模拟上行性感染的途径,分别在1周、2周、3周处死大鼠,分离取得睾丸组织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及从大鼠睾丸组织中分离获得高纯度的Sertoli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正常组与UU感染组、致病性大肠杆菌组之间:IL-1,IL-6,TGF-β和FasL表达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UU和E .coli感染后,其IL-1分泌升高,IL-6分泌下降,TGF-β分泌升高,FasL表达也升高,结论:大鼠Sertoli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可通过IL-1,IL-6,TGF-β和FasL的表达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52在IL-6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0、0.5、5和50 ng/ml IL-6处理Hela细胞后,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RT-PCR检测细胞中miR-15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CyclinD1和MMP-9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2和WNT1的靶向关系。脂质体介导转染miR-152模拟物后,RT-PCR检测miR-152的表达,CCK-8、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52对IL-6处理的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0 ng/ml)相比,0.5、5和50 ng/ml IL-6处理Hela细胞后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miR-15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呈IL-6浓度依赖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WNT1是miR-152的靶基因。成功上调miR-152表达可逆转IL-6对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促进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论:miR-152参与IL-6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TGF-β1、sIL-2R)水平。结果: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TGF-β1、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②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组IFN-γ、TNF-α含量明显低于阴性组,而sIL-2R含量则高于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IL-4、IL-6、TGF-β1含量无差异;③随着PBMCs中HBVDNA含量升高,TNF—α含量逐渐降低,IL-4和sIL-2R含量逐渐升高,而IFN-γ,IL-6、TGF-β1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持续存在及含量变化与细胞因子相对异常有关,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TCR Vβ7.1基因对IL-1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R Vβ7.1基因与IL-1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S识别和杀伤中的效应机制和相互作用。方法:用脂质分别包裹TCR Vβ7.1基因和IL-12基因并转染健康人PBMC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S,流式细胞仪检测TCR Vβ7.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IL-l2基因在MCF—7/S中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改良MTT法检测TCR Vβ7.1基因修饰PBMC对IL-12基因转染前后MCF—7/S的杀伤活性。结果:TCR Vβ7.1基因和IL-l2基因在PBMC和乳腺癌细胞MCF—7/S中稳定表达;ELISA法检测提示IL-12基因修饰前后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活性检测表明IL-12基因修饰可明显增强TCR Vβ7.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S的杀伤作用。结论:TCR Vβ7.1基因修饰CTL及IL-l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株共培养,提高了CTL的杀伤作用,说明TCR识别基因与杀伤基因在抗肿瘤效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蓖麻毒素是否具有诱生U93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2上清中的I-6和IL-8。结果: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生具有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诱生2种细胞因子的量逐渐增加;随蓖麻毒素剂量的增加,诱生2种细胞因子的量均减少。结论:蓖麻毒素诱导2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为其抗癌应用或其它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脂多糖诱导人粒细胞HL-60分泌IL-lβ、TNF-α、IL-6能力差异及其相关T0u样受体和信号通路。方法采用酚水法提取牙龈卟啉菌ATCC33277株脂多糖(Pg—LPS)。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Pg—LPS作用的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水平。采用TLR2或心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结合靶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类型。采用JNK、P38MAPK和NF-kB通路特异性阻断剂的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的相关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实验中采用大肠杆菌O111:B4脂多糖(E-LPS)作为对照。结果1μg/ml Pg—LPS分别作用2,4、48和48h或1μg/ml E—LPS分别作用48、48和72h,HL-60细胞分泌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Pg—LPS诱生的TNF-α最高浓度与E-LPS相近(P〉0.05),但诱生的IL-Iβ和IL-6最高浓度明显高于E—LPS(P〈0.05)。TLR2单抗可抑制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或IL-6的活性(P〈0.05),但B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活性仅可被TLR4单抗所抑制(P〈0.05)。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的信号通路分别为JNK和NF-kB、JNK和P38MAPK及NF-kB、JNK和P38MAPK(P〈0.05),E-LPS则分别为JNK和P38MAPK及NF-kB、P38MAPK和NF-kB、P38MAPK和NF-kB(P〈0.05)。结论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活性高于E-LPS。TLR2和11尉分别可能是Pg—LPS和E-LPS的受体。Pg-LPS诱导HL-60细胞合成上述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通路与E-LPS明显不同,不同细胞因子合成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IL-1β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探讨阻断IL-1β作用后对其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扩增两段基因序列IL-1β1(17-331,315bp)和IL-1β2(246-505,260bp),经T-A克隆后构建反义RNA表达载体pcDNA3.0-antiIL1β1和pcDNA3.0-anti-IL1β2。采用阳离子聚合物(jetPEI)的方法转染HepG2肝癌细胞,RT-PCR方法检测反义RNA的表达水平,胞内因子染色的方法分析IL-1的表达水平,MTT方法分析NK-92细胞对HepG2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以LPS刺激的人PBMC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两个约315bp和260bp的基因片段,先构建克隆载体pMD18T-IL-1β1和pMD18T-IL-1β2,质粒PCR、XhoI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利用PfuDNA聚合酶进行PCR,产物纯化后经EcoRI、XhoI双酶切,反向插入pcDNA3.0,获得人IL-1β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antiIL-1β1和pcDNA3.0-antiIL-1β2。PCR、PstI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将其分别转染HepG2细胞,RT-PCR检测显示HepG2细胞能够高水平表达两种反义RNA,胞内因子染色发现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该细胞对NK-92杀伤的敏感性明显升高,其中IL-1β1反义RNA的作用更为显著,效靶比10∶1时,NK细胞对HepG2的杀伤活性提高了约20%。结论:以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为靶点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下调肝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介素 - 1受体相关激酶 - 1(IRAK- 1)和 IRAK- 2在白介素 - 1(IL - 1)诱导 AP- 1活化中的作用。方法L ipofectin介导反义 IRAK- 1寡核苷酸和反义 IRAK- 2寡核苷酸转染 Hep G2细胞。用逆转录 PCR法检测 IRAK - 1和 IRAK- 2m 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分析 IRAK- 1和 IRAK - 2蛋白表达水平。以 Sandwich EL ISA法检测 AP- 1的活化。结果反义IRAK- 1寡核苷酸和反义 IRAK- 2寡核苷酸通过抑制各自靶基因 m RNA和蛋白表达抑制 IL- 1诱导的 AP- 1活化 ;反义 IRAK-1寡核苷酸与反义 IRAK- 2寡核苷酸共转染 Hep G2细胞对 AP- 1的抑制作用较两者单独转染明显增强。结论 IRAK- 1和 I-RAK- 2在调控白介素 - 1诱导的 AP- 1活化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IL—6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IL-6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IL-6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的人RPE经IL-1β(10μg/L)刺激及地塞米松作用后,采用ELASA、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培养的人RPEIL-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用IL-1β刺激后8h,RPE细胞表达的IL-6约为2000ng/L@106细胞;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IL-6蛋白的产生(200ng/L@106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表达的IL-6在RPE细胞胞浆中呈浓淡不一的棕黄色,地塞米松作用组染色较浅.原位杂交表明,IL-6mRNA在RPE细胞胞浆中的表达呈浓淡不一的紫蓝色,地塞米松作用组染色与对照组相同.图像分析显示,二者的吸光度(A)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IL-1β刺激下,人RPE细胞可表达IL-6的mRNA及其蛋白,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RPE细胞中IL-6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cl-2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nucleotide,AS-PS-ODN)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机理。方法 合成bcl-2 AS-PS-ODN作用于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多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 AS-PS-ODN处理前后bcl-2,c-myc,survivin,bax,s100A2,TNFα,TGFβ1及IL-6等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bcl-2 AS-PS-ODN能够诱导NCI-H446细胞凋亡,随着bcl-2 mRNA水平的下降,IL-6表达增高72.71%(P<0.05),TNFα表达下调65.90%(P<0.05),而c-myc,survivin,bax,s100A2,TGFβ1等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IL-6表达增高及TNFα下调参与bcl-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β1-42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向炎症性细胞转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分别经过LPS与Aβ1-42刺激,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M-CSF受体CSF2RA和CSF2RB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在Aβ1-42刺激下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采用TLR4抑制剂分别干预LPS和Aβ1-42处理后的RAW264.7,检测CSF2RA与CSF2RB受体的表达变化,炎症因子IL-1β、IL-6的释放。结果 RAW264.7细胞表面GM-CSF受体CSF2RB在LPS与Aβ1-42处理后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CSF2RA表达没有显著性改变;炎症因子IL-6与IL-1β在Aβ1-42刺激后分泌增加,同时TLR4抑制剂抑制LPS和Aβ1-42对细胞的刺激。结论 Aβ1-42通过TLR4促进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郭甫坤  吴曙光 《现代免疫学》2000,20(6):350-352,355
为研究IL-1R相关激酶1(IRAK-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L3-激酶)在IL-1诱导NF-κB活化中,本文采用Lipofectin介导反义IRAK-1寡核茜酸或反义PI3-激素寡核苷酸转染HEpG2细胞后,用Westem杂交检测IRAN-1和PI3-激素表达水平,以Sandwich ELISA法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表明,①反义IRAK-1寡核苷酸和反义PI3-激酶寡核苷酸分别抑制I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A、B 2组,经致死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移植入BALB/c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移植后,A组注射NS;B组注射IL-18BP.比较A、B 2组小鼠aGVHD的程度,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结果:移植后,B组小鼠较A组小鼠的aGVHD程度轻,血清IFN-γ、IL-2的浓度低,血清IL-10、IL-4的浓度高.结论:①IL-18BP可以减轻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反应;②IL-18BP促进Th1/Th2平衡向Th2漂移,可能是IL-18BP减轻aGVHD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脱颗粒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MC,用(0、10、20、50)ng/m L的IL-33进行刺激,分别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Western blot法检测c-Kit表达水平;于收集的各IL-23处理组培养上清中分别加入β己糖胺酶底物,通过底物与β己糖胺酶反应所得产物吸光度值,间接测定上清中β己糖胺酶含量。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组织胺含量评估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IL-33促进BMMC的c-Kit表达。不同剂量的IL-33作用于BMMC 30 min后,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β己糖胺酶及组织胺的释放。IL-33作用于BMMC 24 h可促进IL-1β分泌,以50 ng/m L IL-33时作用最显著;IL-33可促进IL-6分泌,以50 ng/m L浓度时作用最显著;IL-33可促进TNF-α分泌,以20 ng/m L浓度时作用最显著。结论 IL-33可刺激BMMC脱颗粒,并分泌IL-1β、IL-6及TNF-α。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过敏原诱导哮喘小鼠T细胞不反应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过敏原诱导哮喘小鼠T细胞不反应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敏原在体外处理哮喘小鼠DC及T细胞,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0和TGF-β1以及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在0~10 mg/mL范围内,哮喘小鼠DC分泌IL-10、TGF-β1水平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高,正常小鼠DC各浓度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在0~1 mg/mL范围内,Th2细胞因子的分泌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高,但在10 mg/mL的OVA作用的下,IL-4、IL-5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则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IL-2和IFN-γ的分泌也受到明显抑制(P<0.05).而对正常小鼠T细胞,OVA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其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无影响.③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DC分泌的IL-10和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大剂量过敏原(10 mg/mL的OVA)可诱导哮喘小鼠T细胞不反应性,但与DC分泌IL-10和TGF-β1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LPS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 (MC)分泌IL 6及表达IL 6mRNA基因的影响 ,探讨严重细菌感染时新生儿机体防御反应机制。方法 :取肝素抗凝剂脐血 ,用密度离心分离法分离MNC ,以RPMI16 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 10 6 ml- 1 ,将细胞悬液铺于 2 4孔培养板上 ,依次加入不同浓度脂多糖 (LPS)培养 36h或同一浓度LPS(1μg ml)培养不同时间 ,收集培养上清液及细胞 ,分别用ELISA和RT PCR方法测定IL 6及IL 6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脐血MNC在LPS刺激 3、6、12、18、2 4、36h后IL 6分泌水平逐步增高 ,6h以后增加尤为明显 ,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LPS刺激组与无LPS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 ,6h内IL 6变化水平无差异 ,6h以上各点有显著差异 (P <0 0 1)。RT PCR方法检测显示LPS刺激后 3h即可见IL 6mRNA基因表达。②脐血MNC受不同浓度LPS刺激时 ,IL 6分泌水平随LPS浓度递增。③全部脐血MNC均检测到IL 6mRNA基因表达。结论 :LPS能诱导新生儿脐血MNCIL 6mRNA基因转录 ,从而促使IL 6合成、分泌 ,该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巨噬样细胞THP-1分泌IL-1β、TNF-α、IL-6能力及相关Toll样受体(TLR)的差异. 方法 采用酚水法提取Pg ATCC33277株脂多糖(Pg-LPS),并用红外光谱法和鲎试验进行鉴定.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Pg-LPS作用的THP-1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水平.采用TLR2或TLR4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结合靶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类型.实验中采用大肠杆菌0111:B4株脂多糖(E-LPS)作为对照. 结果 1μg/ml Pg-LPS作用THP-1细胞,分别于0.5、6和6 h检测分泌IL-1β、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TLR2或TLR4单抗均可有效阻断Pg-LPS作用的THP-1细胞分泌IL-1B或IL-6(P<0.05),但仅,ILR2单抗显示了阻断TNF-α分泌的作用(P<0.05).E-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活性仅可被TLR4单抗所阻断(P<0.05). 结论 Pg-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活性略高于E-LPS,TLR2而非TLR4是Pg-LPS介导靶细胞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主要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