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了解核医学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及防护中的薄弱环节。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TLD)和光致发光剂量计(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对核医学人员佩戴的H_p(10)、H_p(3)和H_p(0.07)剂量计进行月受照剂量监测,并以此评估核医学职业人员全身有效剂量、眼晶体当量剂量和手部当量剂量;利用COMO170表面污染仪对核医学人员的体表进行表面污染监测。结果 ~(18)F注射人员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眼晶体剂量值最高,分别为0.34和0.35 mSv,回旋制药人员手部剂量值最高,为48.2 mSv;部分人员核素操作后手部和工作服有放射性核素污染。结论 ~(18)F操作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手部剂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7):693-694
目的了解邢台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的情况,以保护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为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计(TLD)的方法,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通过对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的检测结果表明,介入放射操作人员73名以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平均分别为108、94μGy/h。全年个人受照剂量94.5%的人小于国家剂量限值(20mSv/a)。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放射介入手术不同,所以全身各部位均有可能受到X射线的照射,应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放射科医师个人剂量当量,评价与分析放射防护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放射科诊断工作人员X射线诊断接诊人次、诊断环境有无不合格监测点、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人员与传统放射诊断人员TLD值比较等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放射诊断工作人员X射线诊断接诊人次与其TLD值无相关性(r=0.066),诊断环境有无不合格监测点其放射科医师的TLD值比较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t=2.45,P<0.01),CT诊断人员与传统放射诊断人员TLD值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t=1.671,P>0.05).结论本文认为影响放射科医师个人剂量当量的主要因素是放射防护设施,加强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监测是减少放射科医师X射线受照剂量的关键;X线诊断接诊人次量估算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方法似不够妥善,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TLD元件开展个人射线剂量当量监测为宜,以正确评价放射诊断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4.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5):462-464
目的了解邢台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状况,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规范发展介入放射学,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共测定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手术操作人员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为980和735.3μGy/h,并且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操作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结论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江苏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指环个人剂量计及胸章个人剂量计测量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手部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手部年剂量均值为55mSv,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因介入手术的不同手部剂量存在较大差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均值为2.317mSv。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高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介入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水平,分析特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依据北京市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项目,为北京地区部分医疗机构介入工作人员配发铅衣内、外剂量计和眼晶体剂量计。剂量计类型均为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TLD),监测周期为2个月,通过监测铅衣内、外Hp(10)及眼晶体Hp(3)来估算介入工作人员全身有效剂量和眼晶体当量剂量;采用AT1121型X、γ剂量率仪监测日常防护条件下介入术中术1和术2位人员操作位辐射剂量水平,并对剂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连续3年的监测中,监测周期内全身有效剂量最高值为0.92 m Sv,眼晶体剂量最高值为4.64 m Sv,每批次监测中约有40%的人员铅衣外剂量值低于或等于铅衣内;各操作位点中,剂量率高点位于胸和腹部位置。结论介入工作人员职业受照水平满足国家限值要求;介入术操作中附加防护设施摆放合理,防护用品使用得当,工作人员站位正确;剂量计佩戴中的不舒适及不方便导致不规范佩戴情况较多,需对剂量计外形及监测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沈阳军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情况,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双热释光剂量计(TLD)方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 6所医院的17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全体人均年剂量为2.38 mSv。其中173人低于国家剂量限值(20 mSv/a),占98.3%;3人高于国家剂量限值,占1.70%。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高于常规放射诊断工作人员所接受剂量,需要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确保从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降低介入操作人员受照剂量。方法 合理正确的使用X射线机的剂量控制装置和附加防护装置。结果 介入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结论 只要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利用上球管型X射线机进行介入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搞好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对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不同体表部位的受照剂量进行调查监测。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分别测量不同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胸部和手部表面剂量。结论:介入放射诊疗操作者接受的胸部和手部剂量最高,助手次之,其他人员相对较小。工作人员应注意介入手术中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降低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泰州市12家开展介入手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120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采用指环剂量计和常规胸章剂量计测量调查对象手部及全身剂量当量,检测周期为1年。结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0%,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手部年剂量均值为28.03 mSv,年个人剂量均值为1.41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介入手术的类型不同而手部剂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医用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及使用率均不高,辐射防护安全意识和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施,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有效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有效监督,进一步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南平市心脏介入术者的职业照射剂量分布,评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风险.方法 用热释光探测器检测心脏介入术者有关部位的受照剂量,与肝脏和下肢介入术者比较.结果 心脏介入术者体表各部位的受照剂量和年有效剂量,均大于肝脏和下肢介入术者;体表各部位受照剂量以手部最大,腹部和头胸部次之,脚部最小;估算心脏介入术者全身年受照有效剂量4.00 mSv;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仪器累积剂量与眼晶体、胸部的受照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术者受照剂量及年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年剂量限值,但大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水平,应加强心脏介入术的放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使用不同辅助防护设施时介入诊疗中职业人员站立区域辐射剂量水平,为介入职业人员的放射防护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根据DSA设备的特点,使用451P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在使用不同辅助防护设施条件下介入职业人员操作位不同高度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比较改进辅助防护设施后的防护效果。结果双球管曝光时术者位剂量要比单球管曝光时大。使用铅屏风,对第一术者的屏蔽效果优于第二术者。双球管曝光时使用铅屏风可降低第一术者31%~99%的剂量,可降低第二术者12%~90%的剂量;单球管曝光时使用铅屏风可降低第一术者4%~65%的剂量,可降低第二术者2%~30%的剂量。改进现有辅助防护设施,可明显降低术者头部、胸部、腹部的剂量,对足部剂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结论通过使用铅屏风、改进辅助防护设施等措施可以不同程度的屏蔽介入工作场所术者位的X射线,保护介人职业人员,降低辐射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介入放射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介入放射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并且介入手术医生因近距离操作会受到较高的辐射剂量,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对介入手术医生受照剂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有关文献进行汇总可知,目前有多种方法来评估介入手术医生的受照剂量,例如单剂量计法、双剂量计法、模体法以及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已经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说明一方面在逐步降低估算全身受照剂量时的误差,另一方面从某一种疾病受照剂量的估算,逐渐发展全面到多种疾病,各种手术类型及手术部位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介入手术医生的受照剂量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为介入手术医生的防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并对其辐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提出合理化的辐射防护建议。方法 本次用于场所防护检测采用100粒单粒活度为0.8 mCi的125I粒籽源;单粒125I粒籽源周围剂量当量率研究采用的单粒粒籽源出厂活度为0.85 mCi;采用点源模型对不同分工的医务人员受照剂量进行理论计算;同时使用TLD对单粒125I粒籽源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使用AT1121型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对场所进行布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 术前分装人员,在佩戴0.025 mmPb铅防护手套的情况下手部剂量将降低为5.02 mGy/a;术中手术人员手部剂量将降低为3.01 mGy/a;对于术后护理人员而言,100粒粒籽源在植入深度为2 cm,穿戴0.25 mmPb铅衣的情况下,年受照剂量将降低为0.013 mGy/a。单粒125I粒籽源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结果表明距离源30 cm以外基本为本底水平。针对单粒粒子源周围剂量率分布,使用点源模型以及TLD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点源模型计算结果较TLD实验测量结果较大,距离越近,相差越大;距离越远两者结果越接近。对于治疗场所而言,使用点源模型以及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点源模型较实测结果较大。结论 针对单粒125I粒籽源,距离较近时需看作线源,而非点源,因此在距离较近时,点源计算模型较实测结果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点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越来越接近。建议分装、手术人员、护理病患的护士穿戴防护用品;放射性粒籽植入的患者在手术后穿戴铅围裙或在手术部位覆盖铅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估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根据福建省部分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监测数据,分析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周围剂量当量和年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共监测医疗机构12家,相关仪器35台,放射工作人员163人。电子加速器18台,工作场所部分周围剂量当量超标,与机房防护门、机房周围屏蔽体等比较,控制台操作位周围剂量当量率最低;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4台)和X射线模拟定位机(13台)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接近本底水平(0.08~0.18)μSv/h;放射治疗工作人员163人,年个人剂量当量2.5mSv/a,与设区市和县属医疗机构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比较,省属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最低。结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方便介入放射工作者介入手术操作,同时真实记录介入工作者受照剂量。方法 对放射介入操作人员手部剂量测量时,将剂量计佩戴于手指和手腕情况下的剂量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手腕剂量计测得的剂量相对于手指部位的剂量计测得的剂量的偏差为-31%~37.5%之间。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佩戴于腕部的剂量计测读的值评估操作人员的手部剂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职业受照剂量,为PET/CT中心防护设计和国家防护标准制定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应用普通TLD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胸部、颈部受照剂量,用指环剂量计测量他们手部剂量,每月测量一次,共测量6个月;同时在铅衣内、外相对位置粘贴剂量计,比较两者剂量大小。结果 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全身剂量较高,他们分担了各自中心集体剂量的64%~94%;甲状腺受照剂量为1.20~1.70mSv/a,个别人员手部剂量超过了500mSv/a;穿铅衣可以将受照剂量减少8%。结论 分装和注射人员是PET/CT中心主要的受照人群,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降低他们的受照剂量,尤其是手部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现场调查,模拟介入放射治疗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手术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 对已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20家单位调查,17台X射线机测定结果表明,介入手术操作者身体主要部位受照剂量的平均值超过国家标准(43μSv·h-1)的7~23倍。结论 初步摸清了全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调查表;工作场所剂量水平测定;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检测和手部剂量检测;单次介入术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检测。结果 年介入应用44192例;有1/3的工作人员未列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57%的X射线机操作位置各检测点空气比释动能率大于150μGy·h-1;介入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为0.508mSv,手部年累积剂量55mSv。结论 应通过研制标准及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更新和改造介入X射线机、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降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