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新药研究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主体,有选择地吸收西医药学基础理论和各相关学科理论方法,构建完整而系统的中药新药研究理论体系,加强中药药化、药理、药动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理论研究 。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系统操作技术平台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针对当前中药一、二、三类新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就中药精选小复方的定义和特点,筛选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认为:根据国情和中医药理论特点,中药新药开发必须走先定病证再选药组方的研究之路;应完善和规范中药组合的君、臣、佐、使法则,且据以选药组方;应系统挖掘古方剂学遗产,探索全面建立和全方位利用古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向古方剂要新药。本文提出了一种确立小复方具体药物精选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及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剂量配比最优化的考察方法,以求实现中药新药开发的程序化,规范化,定量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杨丽敏  陆阳 《中草药》2004,35(8):956-959
RT-PCR是近10年内在中药及其活性部位、活性成分药用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它对于研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阐明中药药性理论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建立分子水平上的中药活性检测系统,或以受体和基因为靶点寻找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RT-PCR技术在中草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和临床药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和寻找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中药一、二、三类新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就中药精选小复方的定义和特点、筛选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认为:根据国情和中医药理论特点,中药新药开发必须走先定病证再选药组方的研究之路;应完善和规范中药组合的君、臣、佐、使法则,且据以选药组方;应系统挖掘古方剂学遗产,探索全面建立和全方位利用古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向古方剂要新药。本文提出了一种确立小复方具体药物精选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及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剂量配比最优化的考察方法,以求实现中药新药开发的程序化、规范化、定量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从《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看中药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内经》“有故无殒”的思想出发,阐明了“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有病则病当之”等中药毒性理论,突出了在中药毒性研究中“药”和“证”密切联系的特点。指出了我国目前中药毒性研究中离开证去孤立研究中药毒性的错误,分析了由此导致的新药研发中有效新药被淘汰,临床上合理用药受到限制,中药安全性在国际上受到质疑的现况。进一步提出将“有故无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等中医思想的现代科学研究作为中药毒性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及采用证候动物模型进行中药毒性研究等举措,以建立新的中药毒性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注册和审批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新药注册、专利和文献,进行信息学统计;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若干关键技术领域的进展。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论文、专利和药品注册等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加强,针对成型技术、释放度、吸收动力学和体内药动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在研究方法学上存在重要缺陷,多局限于单组分评价和套用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评价方法,亟待建立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但需要加强新药研发和注册,其评价理论亟待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研究是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新药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中药,主要包含新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以及复方制剂等。其中,有效成分新药的药用物质基本清楚:与化学药类似,不同点是:中药有效成分中的杂质大多为主成分的结构类似物,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大多相似,故对限度控制的要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将现代新型给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与中药制剂发展结合,不断深入进行中药新型给药技术的研究,无疑将大大加快中药制剂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整个中药现代化的步伐。”这是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叶祖光教授,在日前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制剂专业委员会成立和首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新型给药技术与中药现代化学术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的筛选方法方法建立现代中药新药筛选系统,利用OLIGo芯片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基因表达差异谱数据库、高速计算机和处方模拟软件,对整体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达到对中药新药有效性的检测。结果新药筛选系统可使中药的理论和作用机制明确,使使中药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结论新药筛选系统是一个中药研究的有效方法,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中药配位化学的提出和配位化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及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论述了配位化学在中药研究中的特殊作用。从而提出现代中药研究必须打破传统的中药研究模式,树立整体观思想,从配位化学的视角来研究中药配合物的形成机制、稳定性、药动学过程等,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2.
杨平  阳长明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2):1951-1956
通过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发布的《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个中药药学技术指导原则的解读,对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的背景和思路进行介绍,强调应尊重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用药经验,以质量源于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整体质量评价、分阶段研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中药新药的研发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仍存在内容不明确、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如何做好中药成药性评价是决定中药新药研发成败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包括评价指标选择、适应症定位、物质基础分析、作用机制探讨、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在内的关键技术是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的重要药理学问题。采用多种现代成药性评价技术,正确认识中药新药的概念,把握药物内涵的本质和传统中药理论的思想精华,有助于中药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药研发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的研究,特别是现代中药的研发在我国的医药研究领域乃至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我国近二十年来在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国际大制药公司靶点依赖性新药发明的主要环节。提出现代中药研究应充分借鉴国际大公司在原创新药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原创性研究,包括:①在临床有效的前提下开展靶点的确证和新治疗靶点的发现;②加强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③对于临床确有疗效且作用靶点明确的有效成分,应按先导物优化的方式,寻找新的有价值的备选药物。提出我国今后现代中药研究两个关键问题:①以近代临床应用为基础的靶点依赖性先导物的筛选、评价与优化;②在分子及基因水平对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诠释。以上两个方向将支撑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创治疗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920-1920
为推动中药行业实现自主创新,促进中药新药研发理论的突破,由中国中药杂志社主办的“中药新药研发理论与技术创新高级研讨会”定于2006年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我国著名中药新药研究和临床方面的专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领导,中药及相关学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研发人员,制药企业界相关人员以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有关人士等共同参与,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832-1832
为推动中药行业实现自主创新,促进中药新药研发理论的突破,由中国中药杂志社主办的“中药新药研发理论与技术创新高级研讨会”定于2006年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我国著名中药新药研究和临床方面的专家,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领导,中药及相关学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研发人员,制药企业界相关人员以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有关人士等共同参与,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作为高通量筛选技术,为中药研究的信息分析提供了技术手段,该技术可以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序列的表达信息,能够解决高通量基因表达平行分析的问题,可广泛用于分析中药成分、寻找特异性的中药反应基因、探讨中药药理机制,也为发展中药给药个体化和开发新药提供了新的方法,可望成为基因组学与中药学研究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降脂中药研究勾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阶  张金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05-1008
在梳理近年国内外降脂中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降脂中药体外筛选模型、有效单体、复方和单味降脂中药以及降脂中成药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降脂中药的研究现状,提出降脂中药有效单体的开发利用和中药有效单体组分配伍的思路,强调通过借用中药筛选细胞模型发现新的降脂中药单体和降脂机制,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研制新药的单一模式,针对单味药固定组分的改变、不同药物有效组分配伍的加减、不同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和有效单体性味归经等展开研究,加快中药有效单体配伍理论的创新,使中药配伍研究从饮片层次上升到组分层次,使中药药理的作用靶点、作用环节及作用机制更加清楚,促进中药新药研究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新药开发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1985年7月1日《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新药研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根据卫生部药政局印发的新药品种资料汇编,对1987-1995年近八年审批的中药新药进行了具体分析。1987-1995年卫生部比中药新药607个。在数量上逐年呈增长趋势。按五类药分:一类药96个,二类药27个、三类药234个,四类药246个,五类药1个,四类并五类药3个,其中三、1四类最多,共占总数的79.0%,按药材,原  相似文献   

20.
论述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中选题依据,选题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中药民族药处方需满足的基本条件以及处方的来源,为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开发选题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