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陈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69-170,17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精神科实习期间的压力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某精神病院精神科实习的95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精神科实习压力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主要压力源为处理精神科突发、紧急情况能力差,担心受到精神病患者的攻击,担心染上传染病,担心护理患者时出现差错或事故,担心患者拒绝为其进行护理操作。性别、家庭居住地、高考填报志愿时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和所处的实习阶段影响护生实习压力程度(均P〈0.05)。结论精神科临床护理教师应根据护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为护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减轻他们在精神科实习期间的压力,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很多护校将精神科列为一个实习点,但进入精神科实习的护生往往对精神科专业知识了解不深,重视不够,在临床实习中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影响临床带教质量。本文根据精神科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心理特点,结合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对精神科实习护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对临床带教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使她们能顺利完成精神科临床实习。分析了精神科实习护生带教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认为护生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有偏见,缺乏精神科相关知识与技能,对专科实习目的及时间安排认识不同;带教老师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带教积极性不高,"用"多于"教",教师素质和带教氛围有不同影响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心理状态,以加强手术室护理章节的教学质量。方法设计高职护生实习心理状态调查表,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高职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时的心理状态。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实习工作中感到紧张与担忧。结论针对高职护生实习心理状态,应加强手术室护理临床见习、实习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章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见习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必经阶段,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护生能够顺利融入职业角色不可缺少的环节[1].如何让护生在较短的见习时间内学到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奠定良好的实习基础、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见习护生采用小组教学法带教,取得良好带教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PBL教学法在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生对急诊临床实习中应用PBL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名应用PBL教学法的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92%的护生接受PBL教学法,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结论PBL教学法适应急诊护生实习带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对,临床见习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选择2012年3-4月在我院临床见习的护生,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结果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情境模拟临床实践能力教师评价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境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见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护理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临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为了使在校学习3~4年后的护生能够更快地掌握临床护理技能、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水平,我科(普外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严密的带教计划,既有利于带教老师有目的性教学,又能使护生有明确的见习目标,做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生毕业实习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方法 对149名实习护生实行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采用自制的护生调查问卷对毕业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及专科护生对实习教学内容的认可度在50%以上,中专护生在护理人文知识、护理前沿知识、护理新技术方面的认可率分别为18%、12%、9.3%,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毕业实习教学内容的认可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毕业实习教学方法与手段认可程度方面,各层次护生对“多媒体教学”“边讲边做”的认可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手段认可程度方面,各层次护生对专业知识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及护理教学查房的认可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手段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良好的护患沟通是精神科护理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关键,有助于预防意外发生和患者回归社会[1]。为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护患沟通障碍,探讨沟通技巧,笔者对扬中市精神病防治中心精神科病房收治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了调查,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统计调查在校男护生职业规划情况,提出一种男护生职业规划健康度评估模型,定量分析男护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重庆医科大学在校50名男护生进行调查,根据归类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维度的权重,得到职业规划的评价分数.结果 影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职业定向是在校男护生职业规划中较薄弱因素.结论 该模型能够较精准的评估在校男护生职业规划情况,明确男护生在职业规划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男护生职业教育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提高优质护理病房本科护生临床带教质量。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该科实习的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方法,通过目标制定、实施、评价三个步骤完成教学。出科时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以及护生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生综合素质成绩、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标教学法运用于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能保持教学连贯性,明确教学活动重点,增强护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利于评价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戴月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61-162,172
目的 了解本校高护生对医疗事故及举证倒置等医疗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及现状,提高护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学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成在校高护生组及临床实习护生组各50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高护生在医疗法律知识答对率、对医疗事故概念及举证倒置实行时间等法律知识的知晓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校实习护生对医疗法律知识的认知比在校护生强,但仍有部分护生相关认识匮乏,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3.
大专护生在临床见习中对护理内涵的认识及带教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944-945
我校从2000年起,为了让大专护生更好地了解护理的内涵,在大专护生完成1年级的课程后.安排4周时间进行临床护理见习。在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发现大专护生对护理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并随见习时间发生改变,因此,我校高护临床教学组老师决定随机抽取2003级临床见习阶段的大专护生120名进行跟踪研究,以探讨她们在临床见习中对护理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在校本科护生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在校本科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某高校护理学院297名在校本科护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在校本科护生护理职业安全意识调查量表》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科护生护理职业安全意识得分为(2.86±0.89)分,其中法律事务性危害意识得分最低,为(2.64±0.77)分。结论:本科护生职业防护相关知识认知度较低,且存在认知盲区,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护生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降低其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况,以指导教育管理者对高职护生实习前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采取深度访谈结合观察法收集资料,深入访谈了14名面临实习的高职护生。结果采用Nancy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出五大主题:即高职护生面对实习生活呈期待与焦虑并存的情绪状态,缺乏胜任实习的信心,渴望在校期间获得最多、最新的临床知识,希望学校能考虑护生自己选择实习医院的意愿,实习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结论教育管理者应了解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状况的重要性、鼓励实习热情、对男护生特别引导和激励、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及主动提高护生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治疗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名护理专业学生(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评价两组护生综合素质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带教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姜今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70-357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针刺伤发生、预防、处理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院实习的102名护理专业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情况、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及报告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自我防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102例实习护生中有100%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能够正确处理的护生仅为17.6%,88.2%的实习护生针刺伤后未报告或未及时报告,48.0%的实习护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高危操作时未戴手套操作,87.3%的实习护生未接受过针刺伤防护教育。结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前要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实习医院应建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以减少针刺伤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科男护生职业价值取向,以及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男护生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对象: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71名在校的本科男护生;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和资料。结果:男护生职业定向极不稳定,只有32.39%的在校男护生比较坚定自己的选择,67.61%的男护生毕业后会选择转行。  相似文献   

19.
蔡琴  朱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857-2859
目的 调查精神科临床护士对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现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异同,以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提高精神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认知量表”,对10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性别、年龄、职称的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有不同主题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病区环境、安全护理、专科护理认知较好,但对人文关怀、护患沟通认知有偏差;年龄大、职称高的护士与年轻护士相比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有偏差.年轻护士需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年龄大的护士要从思想上认识,转变观念,充分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精神科护理人员要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基础上,保证患者的安全,并注意护士行为,更需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患沟通,从而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提高精神病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调查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患者家属不良的心理状态得到纠正。结论掌握精神科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