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手助腹腔镜下对多发性子宫肌瘤进行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因多发性子宫肌瘤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手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60例采用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随访2年,B超监测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助腹腔镜组剔除肌瘤个数与B超符合率100.0%(50/50),术后复发率4.0%(2/50);单纯腹腔镜组与B超符合率86.7%(52/60),复发率16.7%(1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既有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点,又可借助手的感觉触摸,可更干净的剔除多发性子宫肌瘤,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不同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阴式组)与30例同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的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90±12.10)min,腹腔镜组(110±10.11)mini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100±12.20)mL,腹腔镜组(200±20.12)mL;剔除肌瘤数:阴式组(4±100)个,腹腔镜组(2±1.00)个;住院费用:阴式组(5412±120.12)元,腹腔镜组(7420±200.56)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阴式组(22±4.15)h,腹腔镜组(24±3.1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阴式组(7±20.0)d,腹腔镜组(6±200)d,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和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手术适合于肌壁间、多发性子宫肌瘤或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子宫后壁的患者。而腹腔镜则适用于盆腔粘连、附件肿块及不孕症探查和肌瘤位于子宫前壁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患者的情况斌择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腹、腹腔镜和阴式3种剔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腹式组),阴式肌瘤剔除术48例(阴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1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腹式组和阴式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均小于腹腔镜组,腹式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大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P<0.05。(2)腹式组、腹腔镜组和阴式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是32.31±4.12小时,20.39±3.12小时和18.39±2.94小时,F=56.327,P=0.000,术后3天内累计自动排便率分别是57.14%、71.77%和81.25%,腹式组首次自动排便曲线低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χ2=10.067, P=0.007。(3)腹式组、阴式组和腹腔镜肌瘤残留率分别2.86%、2.08%和4.88%,1年复发率分别是0.00%、2.08%和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剔瘤术和腹腔镜下剔瘤术较传统开腹剔瘤术更具微创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而开腹剔瘤术和阴式剔瘤术在节省医疗费用上更具优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斌  塔拉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46-46,3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作用。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用垂体后叶素12u+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40例用缩宫素20u、+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子宫肌层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垂体后叶素组为(86.78±35.67)min,明显短于缩宫素组的(105.46士40.12)min(P〈0.05),术中出血量垂体后叶素组(60.58±51.24)ml,明显少于缩宫素组的(105.49±59.36)ml(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问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效果优于缩宫素,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中原医刊》2009,(13):51-52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接受阴式是根据肌瘤的部位选择阴道穹窿切口,前壁肌瘤取阴道前穹窿横切口,上推膀胱,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后壁肌瘤取阴道后穹窿横切口,分离直肠打开后腹膜,打开腹膜后探查肌瘤位置和数目,用布巾钳钳夹肌瘤牵引到阴道切口处,用小“s”型拉勾拉开膀胱或后阴道壁直肠暴露肌瘤,向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后子宫收缩,用电刀纵行切子宫肌壁至瘤体组织,钝性剥离至剔除肌瘤,如瘤体较大可分块切除经阴道取出;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按传统手术方式进行。结果①术后情况: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阴式组分别为(3.1±0.5)d、(18±8)h、(4.5±0.6)d;腹式组分别为(4.5±0.6)d、(32±9)h、(7.5±0.5)d,两组各个观测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中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王新莉 《中原医刊》2009,(11):62-6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腹腔镜下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单发23例,多发7例。单发肌瘤中肌壁间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6例,阔韧带肌瘤2例。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115±33)ml,手术时间(110±46)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0.4)d,术后病率为0,术后住院天数为(5.2±1.7)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田宁 《中原医刊》2011,(2):103-104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应用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32例和观察组子宫肌瘤剔除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而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9±24)ml,观察组为(75±21)ml;观察组手术时间(53±10)h,对照组为(65±12)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同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且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为子宫肌瘤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记录比较二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出现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引流量(34.37±12.06)ml,对照组(38.30±12.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缺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医疗花费少,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腹腔镜组)3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组(开腹组)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3.3±0.8) d,明显短于开腹组(6.2±0.7) d,术后病率和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腹腔镜组(5.88%,8.82%)亦明显少于开腹组(41.18%,35.29%),手术时间腹腔镜组(105.8±43.1) min,明显长于开腹组(75.9±26.0)min,P均<0.05.结论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阴道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手术可行性、观察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式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0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出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TVM组术中出血量少与LM组比较(P〈0.05),TVM组手术时间比LM组短(P〈0.05),TVM组剔除肌瘤数比LM组多(P〈0.05)。结论阴道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部位无限制,适合肌瘤数目多,部位较深或有轻度盆腔粘连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合肌瘤数目少、阴道狭窄及未婚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特点及各自优势。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8例患者和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的肌瘤数量、重量以及术后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剔除肌瘤重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剔除肌瘤数目较多,住院费用较低但术后最高体温较高(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微创手术的良好特性,并各有适用指征及特点而不可完全互相替代,但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阴式手术可作为微创手术的首选治疗术式,并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隋丽红 《中外医疗》2014,(24):37-38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的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开放性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以做出科学的比较。结果 18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对应数值是(97.36±22.15)mL、1.7%、(4.7±0.81)d。而6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所对应的数据是(115.26±20.41)mL、11.7%、(7.3±1.25)d。结论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的病发率,对于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海南医学》2010,21(22):90-92
目的比较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连续收治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3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免气腹组)和传统腹腔镜组(传统组),每组68例。记录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免气腹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体温〉38℃和术后需镇痛例数较少,同时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腹腔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任开文  康忠 《西部医学》2009,21(9):1527-1528,153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问:〉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最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瑜瑷 《当代医学》2014,(19):32-33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7月~2013年7月的卵巢良性肿块瘤患者40例,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n=20),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48±12)min,术中出血量为(60±3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5±0.5)d,住院天数(3.0±1.0)d;对照组(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60±15)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4)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0.5)d,住院天数(6.0±2.0)d;2组患者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对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优劣进行文献复习。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3例有子宫肌瘤切除指征,直径≥10cm肌瘤患者,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及配套设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肌瘤重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8±11)min,术中出血量(743±251)ml,子宫肌瘤重量(320±80)g,排气时间(1.5±0.5)d,手术后3d均出院。结论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手术时间短、缝合可靠的优点,特别适合在巨大肌瘤切除术中使用。但手术出血的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的4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中19例行腹腔镜手术,2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结论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尤其在右斜位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后壁子宫大肌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下后壁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过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70.6±40.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6±42.5)m L,术后排气时间(24.00±6.58)h,术后住院时间(3.80±1.23)d,术后腹部伤口均愈合良好,其中4例因术野暴露不清,中转开腹,余均能在镜下手术完成,且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肌瘤大小不是腹腔镜手术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詹玮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7-128
目的 探讨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及直径、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手术时间、剔除肌瘤最大直径以及术后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临床医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