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分型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未累及关节面患者80例,将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将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两组A1、A2、B1、B2、B3型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3型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C1、C2、C3型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O.05),两组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胫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在对B型及A1、A2型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疗效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无明显优势,并且其对A3型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差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问收治的采用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方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负重时间、优良率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合时间、负重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近期疗效相当,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遵循手术个体化原则,使患者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设立为观察组(Evans分型:Ⅰ型26例,Ⅱ型6例),选择同期行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对照组(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宋忠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5-116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00%,对照组7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MIPPO)技术胫骨内侧固定治疗胫骨中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MIPO技术治疗5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内固定物位置不同分为胫骨内侧固定(A组,28例)和胫骨外侧固定(B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问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PO技术钢板放置内侧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环境,具有创伤小、血运损伤小、局部软组织并发症少及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经X线或CT证实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n=38,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9±0.6)个月]较对照组[(5.2±0.4)个月]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但研究组疗效优良率(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P〈0.05),其中软组织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骨髓炎及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关节融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薛滨勇  王建新  苏艳 《海南医学》2011,22(17):18-20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20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实验组加用中药方剂内服,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两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治疗4个月盾治疗效果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t=7.11,P〈0.05),实验组愈合率为90%,对照组愈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O.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治疗起效人数比例(40%、75%、96%、100%)均高于对照组(20%、40%、70%、80%,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0.5=10.3)d,对照组90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9.2±12.3)d,实验组愈合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总体骨折愈合率,加快愈合速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洪洋  钱光  姜海莹  董有海  程根祥  杨群  童文卿 《上海医学》2007,30(3):179-181,F0002
目的探讨可塑性微型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掌指骨髁间、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36例(187个部位)掌指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分成可塑性微型角钢板内固定组(A组)、异型AO钛钢板组(B组)和克氏针交叉联合固定治疗组(C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关节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术后关节恢复显著优于C组(P值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3,P〉0.05)。A、B组术后感染、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x^2=6.91、14.45,P值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关节僵硬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5,P〈0.05).结论可塑件微型角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掌指骨髁间、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41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切口双钢板治疗组患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2个月患膝关节HSS值均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t=0.79,2.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双切口双钢板治疗组长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t=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双钢板固定所提供的力学稳定性相似,临床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黄玉楷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57-15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在Pilon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52例住院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25例对照组患者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2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5.2%和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4%vs528.0%,P〈0.01)。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快,踝关节功能恢复理想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吸收肋骨钉与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胸部外伤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记忆合金接骨板进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率[11.43%(4/35)]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82±0.69)d]明显少于对照组[31.43%(11/35)、(5.01±1.04)d](X2=4.16,t=2.2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13.3±28.6)min比(109.4±30.4)minl、术中出血量[(100.4±21.5)mL比(97.6±39.2)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5.47±0.82)d比(5.69±0.94)d]、术后住院时间[(10.29±2.06)d比(10.48±2.09)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比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40、0.29、0.14,X2=0.40,P〉0.05)。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胸部X线,两组患者均无骨折再移位。结论可吸收肋骨钉与记忆合金接骨板均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理想的术式。前者在术后镇痛率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李轩  罗亮 《西部医学》2013,25(8):1183-118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PFNA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随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深静脉栓塞,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与内固定异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及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置人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梁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采用ORIF手术治疗的ORIF组和采用MIPPO手术治疗的MIPPO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的功能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愈合的优良率。结果①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手术时间[(72.3±13.7)min]及住院时间[(9.1±0.6)d]显著短于OR!F组[(92.7±22.5)min、(19.4±2.7)d],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等,恰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基层医院可采用MIPPO技术对胫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周智  左文山  谢跃  王黎明 《疑难病杂志》2014,(11):1152-1155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GustiloⅡ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GustiloⅡ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33例)和外固定支架组(3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价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与外固定支架组术中出血量、肿胀消退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MIPPO组较外固定支架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MIPPO组较外固定支架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vs.21.9%,P>0.05),但MIPPO组中发生感染例数相对较多。末次随访MIPPO组优良率亦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90.9%vs.78.1%,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GustiloⅡ型胫腓骨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相对快,远期疗效佳,而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因掌骨干骨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患者(微型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行微型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60例(克氏针组)采用经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行克氏针固定术。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TA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型钢板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6±1.5)周,明显短于克氏针组(8.4±1.3)周(t=3.241,P〈0.05)。根据两组患者的TAM评分,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克氏针组(70.0%)(χ2=7.135,P〈0.05)。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在微型钢板组和克氏针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干骨折有较为明显的疗效,较克氏针术的疗效更佳,且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总体疗效及术后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和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优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作为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及双股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髌前横弧形切口切开暴露髌骨骨折,手法复位后大巾钳或点式复位钳暂时固定,然后分别采用双股钢丝及可吸收螺钉加1号可吸收缝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5个月,双股钢丝组全部于术后一年左右二次手术取出钢丝,有22例钢丝未能完全取出。可吸收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双股钢丝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加1号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效果优于双股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和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等,以评价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4±30)min,术中出血量为(76±51)mL;对照组分别为(126±37)min、(138±57)mL,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均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7±1.76)周,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7±5)分;对照组分别为(10.45±2.22)周、(95±6)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6/38),对照组为21.9%(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相比较,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虽然在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症状,值得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55-56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达90%(27/30),对照组的优良率达83.3%(25/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延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内固定物折断2例。结论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