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2年,在Lacy和Ballinger成功的证明了移植胰岛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探索。1989年,Ricordi C等人完成了第一例自体胰岛移植,这预示着胰岛移植是一项具备临床实用价值的医疗手段。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胰岛移植的报道,对胰岛细胞来源、移植部位及移植胰岛存活支持等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鼠胰岛与睾丸细胞共移植诱导同种胰岛移植免疫豁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究大鼠胰岛与睾丸细胞共移植后睾丸细胞Fas配体表达能否对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受体,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并体外检测睾丸Sertoli细胞对活化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移植胰岛平均存活期为(6±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共移植,当睾丸细胞数量为5×10  相似文献   

3.
日本研究人员5月29日报告说,他们将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与拥有增殖能力的干细胞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细胞,移植到患有重度糖尿病的大鼠体内之后,显著改善了大鼠的症状. 通常,胰岛素不足引发的糖尿病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移植胰岛进行治疗,但是要想获得充分效果,需要多个供体的胰岛,因此长期面临胰岛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4.
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砚虎  钱薇 《山东医药》1995,35(12):39-40
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移植不仅能纠正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还可有效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胰岛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较理想方法。现将有关研究概况简述如下。1 临床胰岛移植概况 据国际胰岛和胰腺登记处报道,至1991年,欧美11个研究中心报告了40例Ⅰ型糖尿病胰岛移植患者,供体移植物均来源于经胰岛细胞纯化、分离的成人胰岛,胰岛移植后,有8例变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维持时间最长14个月。国内从1981~1991年底,有59家医院应用经短期培养的人胎儿胰岛组织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939例,主要移植部位有腹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类胰岛样细胞簇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移植至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效果.方法 将传代培养6个月以上的大鼠胰腺上皮细胞经高糖、10 mmol/L尼克酰胺、1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和10 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化诱导后,分化成类胰岛样细胞簇,应用双硫腙染色法进行鉴定;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收集成熟的类胰岛样细胞簇,移植到糖尿病鼠的肾被膜下,检测糖尿病鼠血糖水平.结果 诱导后1周,自单层的扁平上皮细胞以出芽的方式生长出三维的类胰岛样细胞簇,双硫腙染色后呈桔红色.随着类胰岛样细胞簇的成熟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并对高糖刺激有反应性.移植实验表明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类胰岛样细胞簇移植可以将糖尿病鼠的血糖从(22.43±0.23)mmol/L~(28.96±1.52)mmol/L逆转至(9.60±0.34)mmol/L~(11.80±0.98)mmol/L之间.结论 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类胰岛样细胞簇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移植后可以逆转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6.
新闻回顾:病理学家保罗·雷思于2005年2月18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去世,享年81岁。保罗·雷思被尊称为胰岛移植之父。雷思博士是最早研究胰岛细胞的科学家之一。1972年,雷思博士首次用实验鼠成功完成了胰岛移植,治愈了老鼠的糖尿病。之后,他继续用狗、猴子实验,并于1980年在人身上成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 胰岛细胞移植无疑有着治愈糖尿病的希望。将成千上万个胰岛细胞植入体中,使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分泌能力,这种方法就是胰岛细胞移植。人类研究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已有30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从动物实验到人体试验,最终应用于临床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胰岛细胞移植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期发表了我国现在美国哈佛大学 Joslin糖尿病中心从事胰岛移植与细胞生理学研究的徐刚和袁敏敏生医生 ,撰文介绍有关胰岛细胞移植研究的进展 ,特别是关于胰岛分离化和抗排斥的新用药方案等表明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应用的前景和希望 ,可供国内进行胰岛移植研究的参考。从本期起本刊将继续约请现在国外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道撰文 ,及时介绍国外糖尿病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和问题 ,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息快递     
“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在中国获重大突破日前,由中国自主创新的“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承担,于2003年成功实施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目前通过临床7例患者的应用,已有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或者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来自同种异体大鼠的MSCs,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DM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糖尿病大鼠组(MSCs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并行环孢霉素A灌胃的糖尿病大鼠组(MSCs+CsA组)。分别于造模前、成摸时和移植细胞后7、14、28天时检测OGTT和体重;每周固定时间测一次随机血糖;处死大鼠前从心脏取血测胰岛素;移植细胞后7、14和28天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移植MSCs后7天和14天都可在MSCs组和MSCs+CsA组大鼠胰腺的血管内及其周围、胰腺外分泌组织和/或胰岛内发现Brdu阳性细胞。移植MSCs后14天MSCs+CsA组OGTT的2h血糖值较DM组有下降趋势(P=0.069);三组糖尿病大鼠间胰岛素水平和体重无明显差异;移植MSCs未使MSCs和MSCs+CsA组胰岛中增殖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左心室注入的大鼠MSCs可以迁移到损伤的胰腺组织中,植入的MSCs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不显著,不能证明能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也未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在胰岛损伤高峰期移植细胞,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72年,在Lacy和Ballinger成功的证明了移植胰岛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胰腺的体外构建及其在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8只,采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建立微重力环境下共培养SD大鼠胰岛和睾丸支持细胞,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进行胰岛移植。移植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摘取30 d以上保持血糖正常水平的大鼠肾脏组织,清洗后固定,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下观察,并进行Fas-L、胰岛素免疫组化学法染色,对大鼠移植物进行鉴定并检测葡萄糖糖耐量。结果分离纯化的睾丸支持细胞贴壁后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细胞基本已全部贴壁生长,细胞立体感较强,显微镜下可见极少量球形精细胞贴附于睾丸细胞上,经台盼蓝染色后活细胞透亮,总数占95%以上。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呈宽大柱状或纤维样,排列紧密,多个一起存在时融合成片,界限不清,呈单层膜状,一般有3~4个突起,突起相互连接,胞质铺展较大,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空泡状结构。培养24 h后,睾丸支持细胞-胰岛球形细胞复合物逐步形成,复合物呈球形,被支持细胞包裹;Fas-L免疫组织切片染色可见支持细胞呈阳性,与胰岛素阳性的β细胞检测结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一致,共培养的胰岛生长状态相对较好。从血糖水平结果总结,微重力环境下共培养睾丸支持细胞-胰岛细胞复合物能够提高胰岛活性,降低其免疫原性;与接受新鲜胰岛移植的SD大鼠相比,复合物移植使模型大鼠保持血糖正常时间明显更久。结论移植睾丸支持细胞-胰岛细胞复合物的模型大鼠体内胰岛对葡萄糖保持明显的敏感性,复合物移植组大鼠平均血糖基本在2 h内可以恢复正常,与正常检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2.
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胰腺组织干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及其在实验性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estin结合的免疫磁珠从大鼠胰腺导管细胞中分离和纯化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及诱导分化形成胰岛样结构,进行体外和体内的功能评价。结果大鼠胰腺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后,表达胰岛素mRNA,并形成胰岛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胰岛结构内含有大量胰岛素阳性细胞和少量胰高糖素阳性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干细胞分化出胰岛,有胰岛素释放,其释放量约为正常胰岛的39.4%。将干细胞分化来的胰岛移植到免疫缺陷的糖尿病小鼠后可以明显改善糖代谢的紊乱。结论胰腺组织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成为具有治疗糖尿病功能的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3.
063胰岛细胞移植对糖尿病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俄]/1995,73(2).-32~34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缺损,大多数用胰岛素治疗不能矫正。然而胰岛细胞移植能使患者的免疫状况恢复正常。作者对157例糖尿病患者施行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取新生小猪的胰腺,洗净后...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胰岛细胞替代(胰腺器官移植或分离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目前胰腺移植主要作为肾移植的附属手术,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胰岛细胞移植比胰腺移植更简单、安全。胰岛保存、分离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将胰岛移植从基础研究推向临床应用。Edmonton方案在胰岛移植临床应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体胰岛干细胞研究、胰岛异种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解决胰岛供体来源不足问题,为胰岛移植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_作者对链激酶(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进行了胰腺移植并对宿主胰和移植胰的胰岛细胞,特别是A、B、D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免疫组织学检查。 方法:采用体重250-300g的Lewis系大鼠,分为正常组(Ⅰ组)STZ处置的糖尿病组(Ⅱ组)STZ处置的糖尿病+胰移植组(Ⅲ组),饲养2月后供实验用。糖尿病鼠的制备为:用STZ按60mg/kg静脉注入,1周后血糖上升至300mg/dl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医生角度,治疗1型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重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总量。目前胰岛细胞再生的3种途径包括: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干细胞移植。其中,前两者由于供体及免疫排斥等原因难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因此促使学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寻求具有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潜能的干细胞,作为胰岛β细胞替代治疗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在移植学会纽约会议上,美国明尼苏达医院大学Najarian教授报告,接受胰岛细胞移植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素需要量减少。胰岛细胞系来自婴儿或成人新鲜尸体的胰腺。10名患者进行胰岛细胞移植。其中包括7例因晚期糖尿病性肾病而曾行同种肾移植者,被移植的肾脏功能正常;行胰岛细胞移植时,患者均正在使用免疫抑制疗法。胰岛细胞的移植方法:腹膜内5例,肌肉内1例,经门静脉者4例;其中门静脉可能是最好的部位,因肝脏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两支良好的血供。移植的细胞数量也不同,胰岛组织的量以其总胰岛素含量计算,并以正常成人胰腺的百分率表示,肌肉内移植者为14%,腹膜内为<1%~8%,门静脉为<1%~11%。移植后,3例胰岛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睾丸Sertoli细胞预防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分对照组、1×106细胞组、2×106细胞组、4×106细胞组,每组8只糖尿病大鼠,分离纯化猪胰岛细胞,植入糖尿病大鼠肾被膜下,观察胰岛的有功能存活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术后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6.0±0.6)d、(21.6±5.7)d、(35.7±8.9)d、(48.9±12.7)d,共移植组有功能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移植物存活时间与睾丸Sertoli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术后第5天移植肾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4×106睾丸Sertoli细胞移植组有更多的大量结构完整猪胰岛细胞存活,浸润淋巴细胞被诱导凋亡。结论Fas配体阳性表达的SC细胞共移植能明显有效地抑制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诱导局部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在有糖尿病倾向(DP)和糖尿病BB大鼠中,已明确天然的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胰岛细胞有杀伤作用。除上述的杀伤机制外,又发现一种新的对胰岛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巨噬细胞。 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在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或杀伤细胞进入BB大鼠胰岛细胞之前,巨噬细胞是最先进入胰岛的主要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和其它类型的细胞在胰岛中确切的作用尚不清楚。但是,  相似文献   

20.
陈曦  宁光  李宏为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105-109,I0010,I0011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疾病的希望,临床应用的成功显示了胰岛移植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移植后患者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使胰岛移植仅适合用药物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或需进行肾移植的患者。显然,诱导免疫耐受无疑将大大扩展胰岛移植的指征,更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将从中得益,避免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诱导免疫耐受、延长同种异体移植胰岛存活的最新实验进展,包括外周和中央型耐受的诱导。对一些细胞表面分子,如共刺激分子、黏附素及细胞因子受体等进行干预,均可延长移植于非自身免疫疾病背景小鼠的同种异体胰岛存活时间。去除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诱导供体特异的调节性T细胞是建立外周耐受的重要途径,甚至对有抵抗耐受倾向的自身免疫性非肥胖糖尿病小鼠也有效。通过骨髓移植,结合无须清除原始粒细胞的方案,能获得造血细胞嵌合,使胰岛成功移植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受体中,并尽可能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