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蜂毒多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研究使用大豆磷脂、胆固醇、羧酸化PEG-胆固醇制备了蜂毒多肽空间稳定脂质体,并将二硫键稳定抗人肝癌单链抗体联结PEG-胆固醇末端。使用酶联免疫法考察了蜂毒多肽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的活性。蜂毒多肽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有较高的肿瘤细胞选择性。体外实验证明,其对SMMC-7721细胞的杀伤能力远强于蜂毒多肽空间脂质体,而对Hela细胞的杀伤能力与蜂毒多肽空间脂质体无区别。蜂毒多肽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可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2.
潘弘  牛国琴  潘俊  陆伟跃 《药学学报》2006,41(6):506-512
目的研究人鼠嵌合抗肿瘤细胞核单抗(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免疫活性及体外靶向性。方法合成聚乙二醇末端带吡啶二硫丙酰基的磷脂衍生物(PDP-PEG-HSPE),制备含PDP-PEG-HSPE的空间稳定脂质体,经二巯基苏糖醇还原后共价连接马来酰亚胺衍生化抗体。荧光胺法和钼蓝法测定脂质体与抗体的连接效率及抗体密度,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ELISA法检测脂质体表面的抗体免疫活性。体外实验考察该免疫脂质体与固定Raji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为(115±33) nm。当初始Ab/PDP-PEG-HSPE=1∶10时,脂质体与抗体的连接效率为71%,抗体密度为106 μg Ab/μmol PL。chTNT-3经化学修饰后连接到脂质体表面,其免疫活性基本保留。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能特异性地结合固定Raji细胞。结论通过PDP-PEG-HSPE法共价连接抗体制备的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能基本保留chTNT-3的免疫活性,具有体外靶向细胞核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热敏靶向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立  宋玲 《医药导报》2006,25(10):1035-1036
介绍热敏靶向脂质体在肿瘤热疗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介绍热敏长循环脂质、磁性热敏脂质体、免疫热敏脂质体和多聚物热敏脂质体等新型热敏靶向脂质体的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近十多年来聚乙二醇(PEG)修饰免疫脂质体的研究概况,就其在体液中空间稳定的实现、靶向部位聚集、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敏  许玉杰 《药学进展》2007,31(3):97-103
综述肿瘤靶向给药的基础和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系统的发展。分类介绍普通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微乳、传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药-脂结合物纳米粒等)、表面修饰的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及主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免疫脂质体、免疫聚合物纳米粒及受体-配体介导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与开发。在传统药物制剂的基础上,发展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增加药物定向富集到肿瘤部位甚至肿瘤细胞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脂质体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茜 《医药世界》2005,(12):79-80
脂质体是有靶向性、疗效高等特点,本文主要对温度敏感性脂质体、PH敏感性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聚合膜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六种类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应用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已成为趋势。脂质体可明显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作者对国内外普通脂质体和修饰脂质体(包括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和pH敏感脂质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脂质体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五种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质体具有靶向性、疗效高等特点,本文主要对温度敏感性脂质体、pH敏感性脂质体、免疫脂质体、聚合膜脂质体和前体脂质体等5种类型作一综述,并扼要介绍了其它几种新出现的脂质体。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修饰的立体稳定脂质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稳定脂质体(长效脂质体)是一种表面含有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修饰的类脂衍生物的新型脂质体。它在血液中驻留时间延长,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具有长效作用。将抗体或其他配体连接于长效脂质体表面的聚合物末端,可得到立体稳定的免疫脂质体,从而达到长效与靶向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免疫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艳  洪芳 《中国药房》2001,12(2):112-113
免疫脂质体 (immunoliposomes)是单克隆抗体修饰的脂质体的简称 ,集脂质体的特性和抗体的靶向性于一体 ,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释系统。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及生物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4种基本模式。近些年来 ,免疫脂质体较之后3种肿瘤治疗模式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快。本文拟就其在肿瘤的化学治疗、肿瘤抗体靶向酶 -前药治疗、硼中子俘获治疗和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作一概述。1用作肿瘤化疗药物的载体化疗是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 ,但化疗药物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也较大。以免疫脂质体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免疫脂质体应用于大鼠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干扰素-γ免疫脂质体应用于大鼠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大鼠治疗后第3,7,10天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肺转移结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脾脏CTL细胞毒性、NK细胞毒性及TNF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γ免疫脂质体应用于小细胞肺癌大鼠的治疗,对肿瘤抑制作用强,治疗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小,能延长大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MPEG—EPE),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SLs),同时制备不含MPEG—EPE的传统脂质体(CLs),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在冻干-再水化过程中的荧光泄漏程度及其与人血浆蛋白的吸附指标,评价MPEG2000-EPE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试验前后SLs的粒径及浊度变化不大,荧光泄漏程度和人血浆蛋白吸附量也远小于CLs,提示其对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载药免疫脂质体及体内外寻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载阿霉素第三代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寻靶、抑瘤效果。方法 设计将人膀胱癌单抗与聚乙二醇羧酸(PEG-COOH)端相联,使构成的脂质体既充分发挥PEG的保护功能,延长药物血循环时间,又使单抗伸展在外部充分发挥其寻靶作用,即第三代免疫脂质体(IML)。进而研究载抗癌药的免疫脂质体的制备方案,制备出阿霉素免疫脂质体(IML-ADM)使达到对药物高包封、高稳定,又不降低单抗活性的目的。以人膀胱癌靶细胞EJ和人直肠癌非靶细胞LOVO进行体外杀伤和体内肿瘤的抑瘤实验。结果 IML-ADM对EJ细胞和LOVO细胞杀伤,及对EJ细胞移植瘤体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证实脂质体载药以单抗制导达到主动靶向给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蒽环类抗生素是一类非常有效且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应用转铁蛋白受体单抗(TFR—M)为载体的免疫导向化疗能把化学抗肿瘤药物专一地导人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处,提高了肿瘤灶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是一种疗效好、毒性低的抗肿瘤疗法;将脂质体技术应用于肿瘤化疗能减小毒性、延长寿命,多柔比星隐形脂质体给药组的瘤重抑制率比普通脂质体高;另外对那些要求靶向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释放药物的微小粒子,将多柔比星与乳酸-乙醇酸共聚物(D,L—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键合的方法是潜在的、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癌作用江春顾学裘高颖王俊平以巨噬细胞EA花环形成率为指标,证明了人参多糖多相脂质体(ZM1,ZM2)可激活正常或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受体,将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同时还证明,...  相似文献   

16.
介绍近十多年来聚乙二醇(PEG)修饰免疫脂质体的研究概况,就其在体液中空间稳定的实现、靶向部位聚集、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免疫脂质体作为靶向药物传递体系,以其增效减毒的特性在肿瘤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逐渐完善,选择合适的偶联方案对制剂的活性及稳定性至关重要.了解靶向分子结构及偶联反应机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修饰和连接技术,有效实现免疫脂质体靶向传递的作用.本文就免疫脂质体中抗体的类型、抗体和磷脂的修饰技术以及抗体偶联脂质体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将人鼠嵌合抗肿瘤细胞核单抗(chTNT-3)共价连接到多柔比星脂质体表面,制得的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粒径分布为(123.1±28.4)nm,多柔比星包封率大于98%。初步稳定性考察表明,在低温(4℃)贮存7d,制品平均粒径及分布变化小,药物泄漏少于3%,免疫活性保持不变,理化性质尚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因传递是基因治疗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尤其是当全身给药时,生理学和生物学屏障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障碍。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在治疗肿瘤中拥有独特优势,近几年备受关注。研究者们对脂质体的新制备材料、制备工艺、修饰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其靶向性,降低其毒副作用。除了阳离子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以及受体介导的脂质体,本文重点强调了新型的细胞穿膜肽修饰的脂质体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及其类似物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及其类似物在基因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对阳离子脂质体,聚阳离子脂质体,阴离子脂质体,pH敏感型脂质体,融合脂质体,立体稳定脂质体,以及其类似物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阳离子脂质体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在遗传病和肿瘤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