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MR平扫、应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及MRI特异性对比剂铁羧葡胺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验证铁羧葡胺在病灶检出方面的优势。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选择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例59例,根据相对金标准判定共13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先行梯度回波(GRE)T1WI、去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动态梯度回波Gd—DTPA增强MRI,48h后行铁羧葡胺动态GRE增强扫描及去脂FSE T2WI与GRE TW^*W延迟扫描。统计各序列对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结果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序列、动态GRE增强扫描、GRE T2^*W延迟增强扫描检出病灶数分别为130、115、127个;平扫GRE T1WI序列、去脂FSE T2WI检出病灶分别为84和106个;Gd—DTPA动态GRE增强检出123个病灶。对于其中44个的微小病灶(〈1cm),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检出率达到932%(41/44),铁羧葡胺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27%(32/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GRE T2^*WI检出率为886%(39/44),Gd—DTPA动态增强检出率为795%(35/44),平扫去脂FSE T2WI检出率为545%(24/44),平扫GRE T1WI检出率为34.1%(15/44)。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显著提高了对于微小病灶(〈1cm)的检出率,与平扫MR(包括去脂FSE T2WI和GRE T1WI)及Gd—DTPA动态增强M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羧葡胺延迟增强去脂FSE T2WI及GRE T2^*WI序列优势主要为提高肝微小病灶(〈10c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MRI序列对各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显示优势。方法:搜集209例不同病理时期的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统计并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反转恢复(FLAIR)T1WI(T1-FLAIR)、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T2-FSE)、T2-FLAIR、自旋回波(SE)T1WI (T1-SE)增强扫描及DWI对脑囊虫病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各病灶中,囊泡在T2-FSE上检出率(96.05%)最高;头节在T2-FLAIR(97.01%)上检出率最高;灶周水肿在T2-FLAIR上检出率(98.02%)最高;肉芽肿在T1-SE增强扫描上检出率(95.10%)最高;钙化在T2-FSE上检出率(69.92%)最高。结论:各期脑实质型囊虫病变在MRI不同序列图像上各有其显示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增强T2-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探讨增强T2-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肿瘤、同时确诊或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58例,患者在进行传统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基础上,加做增强T2-FLAIR序列。观察2种增强序列图像上转移瘤的数量、大小、部位及转移瘤的强化显示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增强T2-FLAIR序列显示的部分脑实质结节状转移及软脑膜转移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增强T1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结节转移的直径增强T2-FLAIR序列较增强T1WI序列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T2-FLAIR序列对于软脑膜的转移及皮质区的小结节状转移灶有很高的检出率,对常规的MRI增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联合磁敏感成像(SW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及SWI序列全脑扫描。结果:共检出病灶313个,T1WI 78个,T2WI 207个,FLAIR 292个,DWI 286个,SWI 297个。SWI显示245个病灶内分布斑片状、点状出血灶,其它序列共显示43个内分布出血灶。SWI、D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2WI(χ2=82.465,χ2=59.584;P〈0.01),SWI、FLAIR及DWI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3.052;P〉0.05)。结论:联合SWI与DWI有利于提高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SWI与DWI应作为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常规扫描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UBE T2FLAIR序列对脑内微小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扫描后再行3D T1WI序列和CUBE T2FLAIR序列增强扫描,统计并比较2种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结果:35例共129个病灶,CUBE T2FLAIR显示124个病灶,显示率98.4%;3D T1WI序列显示112个病灶,显示率8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在显示脑内微小转移瘤方面,CUBE T2FLAIR序列比3D T1WI序列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国产Gd-DTPA大剂量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Gd-DTPA三倍量(0.3mmol/kg)增强MRI检查脑转移瘤时病灶体积与病灶检出的关系。方法用国产Gd-DTPA大剂量增强MRI检查70例脑转移瘤患者。先行平扫,然后静脉注射常规量(0.1mmol/kg)国产Gd-DTPA。注射后即刻行T1WI扫描、20min后行延迟扫描。距第一次注射30min后,再注射0.2mmol/kg的Gd-DTPA,从而达到累积剂量0.3mmol/kg。第二次注射后即刻及20min后分别行T1WI扫描。对MR扫描所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三倍量增强比常规量增强扫描发现了更多的转移病灶(86→363,P<0.01)。对于直径大于10mm的转移瘤病灶,三倍量增强的检出率和其它扫描序列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转移瘤病灶,三倍量增强的检出率和其它扫描序列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对于直径小于5mm的病灶,三倍量增强扫描可以检出89.8%~97.8%的病灶,而常规量增强扫描仅能检出0.4%~0.9%的病灶(P<0.01)。结论国产Gd-DTPA三倍量(0.3mmol/kg)增强可提高脑转移瘤病灶的检出率,尤其对于直径小于5mm的病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MRI不同成像序列检查乳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中不同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例(良性15例,恶性2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患者,采用横轴位FSE T1WI,FSE T2WI-FS,EPI-DWI和3D-FSPGR-FS-CE T1WI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结果:35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DWI和3D-FSPGR T1WI动态增强序列对乳腺病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3%、69%、91%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液供应特征.结论:在乳腺MR检查中FSE T1WI,FSE 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微  李云波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85-1389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PET-MRI检查中联合应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双反转恢复(3D SPC DIR)序列和18F-FDG代谢显像对脑内癫痫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难治性癫痫的18F-FDG PET-MRI资料。2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颞叶癫痫19例、额叶癫痫4例、顶叶癫痫2例。所有患者采用薄层T1WI、T2WI、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MPRAGE)和3D SPC DIR序列进行MRI检查。PET和MRI同步扫描。分析双反转恢复序列在PET-MRI检查中对致癫灶的定位诊断准确性。结果:25例患者中常规序列MRI联合18F-FDG检出病灶13例(52%),SPC DIR序列联合18F-FDG检出病灶21例(84%),两种检查方式对癫痫病灶定位诊断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34)。结论:癫痫灶术前定位采用一体化PET-MRI时,建议加扫3D SPC DIR序列,能提高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快速T1加权序列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快速T1加权序列各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 45例可疑腹部疾病的患者先采用T2 加权快速自旋回波 (T2 WI/TSE)序列扫描 ,再加扫快速多层绕相梯度回波 (DUAL/FFE)、选择水激励梯度回波 (sT1WI/WATS/FFE)及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 (3D/T1WI/TFE)序列进行扫描。结果  45例中 6例正常 ,3 9例异常。 3种快速T1WI序列中 ,DUAL/FFE(OP)序列对检测腹部含脂质病变较为敏感。sT1WI/WATS/FFE序列对检测胰腺病变较为敏感 ,3D/T1WI/TFE序列对于肝脏结节性病变较为敏感。结论 在MRIT2 WI/TSE序列的基础上合理地结合与DUAL/FFE(OP)、sT1WI/WATS/FFE、3D/T1WI/TFE序列 ,可更好地显示腹部各病变的特征 ,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增强T1WI及增强T2FLAIR两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34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SET1WI和T2FLAIR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序列上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和部位以及转移瘤的强化显著性、病变强化区的边界等,并分析两者间偏差的原因。结果:34个病例,MRI平扫共检出129个病灶,增强T1WI发现194个病灶,而增强后T2WI FLAIR共发现185个病灶,4例增强后T2FLAIR较增强后T1WI显示的病灶多,6例增强后T2FLAIR显示的病灶少于增强后T1WI,25例两者显示的病灶相同,增强后T1WI因为脑浅表层血管混淆而漏诊误诊7个病灶,在对比增强后T2FLAIR均可明确诊断。大多数转移瘤在T1WI的强化程度高于T2FLAIR序列。转移瘤的肿瘤与灰质、肿瘤与白质的CR(对比率)以FLAIR序列为高,而转移瘤的肿瘤与灰质、肿瘤与白质的CNR(对比噪声比)以T1WI为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强后T2FLAIR序列可以有效显示脑转移灶,很好地鉴别大脑浅表部位的血管和转移瘤,增强T1WI序列能更明显地显示转移瘤的强化,两者同时使用,可以提高转移瘤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平衡全稳态快速场梯度回波(3D B FFE)序列在脑积水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设备对50例脑室系统积水的患者进行3D B FFE序列脑室系统成像扫描.比较该方法与常规T1WI、T2WI显示中脑导水管和室间孔形态的效果. 结果 50例患者3D B FFE序列图像均清晰显示脑室系统,对中脑导水管和室间孔的扩张、狭窄、梗阻的程度和形态与常规SE序列T1WI、T2WI显示效果相比较,3D B FFE序列有明显优越性. 结论 3D B FFE序列脑室成像扫描能清晰显示脑室积水情况,为临床确诊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作为一种MR脑室积水成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GRE-T2*WI、FSE-T2WI、STIR序列在脊柱转移瘤MRI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MRI扫描序列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探讨各种方法的序列设计特点、信号特点及适用性。方法:50例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患均进行矢状GRE—T2^*WI、FSE—T2WI、STIR序列扫描,并与矢状T1WI图像对照,比较3种序列对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脊髓受压、受侵,椎间盘、椎旁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情况。结果:GRE—T2WI和STIR序列显示脊柱转移瘤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较优;FSE—T2WI显示脊髓受压、受侵的情况较优;软组织肿块的显示基本一致。结论:矢状GRE-T2^*WI可作为脊柱转移瘤常规扫描序列的首选,FSE—T2WI如有脊髓受压、受侵时可作为常规扫描序列;STIR是常规扫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增强T1WI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成像,计数两种序列上转移瘤的数目,测量肿瘤强化程度、强化百分比和肿瘤体积,计算肿瘤与白质、肿瘤与脑脊液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0例中1例仅增强T1WI发现3个点状强化灶,余19例共327个转移灶中平扫FLAIR序列发现100个,增强T1WI发现292个,两者共发现298个;增强FLAIR序列发现181个。与增强T1WI相比,仅增强FLAIR序列显示的35个转移灶中,26个位于皮层或皮层下;2个小脑半球灶直径达14mm,余33个直径均<5mm。受血管结构的影响,增强T1WI上7个病灶假阳性,9个为假阴性,而在增强FLAIR序列上均明确诊断。在T1WI上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强化百分比高于FLAIR序列,而肿瘤与白质、肿瘤与脑脊液的CR和CNR则以FLAIR序列为高,增强T1WI和增强FLAIR序列上的转移瘤体积平均为(4.2±6.2)cm3和(4.0±6.5)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对位于皮层表面的病灶,其与增强T1WI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3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5例肝脏转移瘤患者进行DWI、T2WI及Gd-DTPA-T1WI扫描,观察肝脏转移瘤的信号特征,并统计分析3种序列所检出的转移瘤数目.结果:对于直径大于1.0 cm的32个转移瘤灶,3种序列都准确检出;而直径小于1.0 cm的微小转移瘤,在T2WI上共检出76个,病灶信号均为略高信号;在DWI上共栓出85个,呈高信号;在增强门脉期T1WI上共检出68个,大部分瘤灶呈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种序列对转移瘤的检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DWI对肝脏微小转移瘤的敏感性较高,将DW与T2W、GD-DTPA-T1W 3种序列相结合,可以互相弥补各序列不足之处,将大大提高肝脏微小转移瘤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2FLAIR序列在诊断脑实质囊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实质囊虫病患者行FSE T2WI及T2FLAIR扫描,分析并比较FSE T2WI及T2FLAIR序列显示的病灶数目。结果:60例患者中,FSE T2WI清晰显示185个病灶,其中位于皮层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的病灶显示模糊,T2FLAIR清晰显示203个病灶;T2FLAIR多显示的18个病灶多位于皮层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结论:T2FLAIR显示病灶能力优于FSE T2WI序列,位于皮层及邻近脑沟、脑室旁的模糊病灶在T2FLAIR序列能清晰显示。充分利用T2FLAIR序列可进一步提高脑实质囊虫病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脑脊液、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实验及胸水等检查、胸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确诊的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SET1WI、FSE T2WI、Gd-DTPA增强T1WI检查,其中3例采用了FLAIR序列。结果:病灶绝大部分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和基底节区,直径多在5~15mm。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性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的“靶征”,由中心到外周分别为低信号靶心-高信号环-低信号环,灶周水肿较轻,结节状或环形强化。颅内其它结核感染征象有助于诊断。在各扫描序列中T2WI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显示较佳。结论:脑实质多发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的特征是多发病灶,并具靶征及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17.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MRI表现及最佳检查序列。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胰岛素瘤的MRI表现,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常规增强和动态增强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比较增强前后MRI不同序列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并与CT检查进行对照。结果:MRI检出了所有6例胰岛素瘤,其中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的检出率最高(6/6),其次是常规SE T1WI(5/6),而FSE T2WI(2/6)、常规增强T1WI(2/5)和动态增强检查(2/3)的显示率较低,但增强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显示肿瘤的富血供特征。CT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平扫1/4,双期增强2/3)要低于MRI。结论:对于胰岛素瘤,MRI是一种较佳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检出双期增强CT检查漏诊的肿瘤。MR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是最佳检查序列,增强尤其是动态增强则能反映肿瘤的富血供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MR脊柱转移瘤不同序列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脊柱转移瘤在各序列信号及检出数.结果 54例患者平扫(包括714椎体)及强化扫描16例(包括190个椎体),①各序列受累椎体数目的计数资料的χ^2检验中,T1 WI与T2 WI、T2 WI与STIR、T:WI与增强扫描的分别配对对比的χ^2检验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WI与增强扫描、STIR与增强扫描分别配对对比的χ^2检验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T1 WI、T2 WI、STIR信号测量的计量资料统计的t检验中,T2 WI的SD、SCR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WI、STIR及增强扫描的SD、SCR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与STIR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平扫的黄金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螺旋桨扫描技术(PROPELLER FSE)和平面回波成像(EPI)两种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探讨PROPELLER技术在DW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67例临床疑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行PROPEL-LER FSE DWI、EPI DWI和常规T1WI、T2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检查,比较两种不同的DWI序列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和对病变的显示程度。结果67例EPI DWI图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磁化率伪影,67例PROPELLER FSE DWI图像未见明显伪影及变形。67例中共发现并确诊46个急性脑梗死灶(4例为颅内多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颅底区域12个,非颅底区域34个。PROPELLER FSE DWI和EPI DWI均可分辩出所有非颅底区域梗死灶。对12个颅底病灶PROPELLER FSE DWI检出率达100%,而EPI DWI可以明确诊断的7个,检出率达58.3%,病灶形态显示不充分或变形者3个,占25%,漏诊2个,漏诊率为16.7%。所有颅底区域病灶EPI DWI上信噪比(SNR)低于相应PROPELLER FSE DWI的SNR(t=-2.874,P<0.05)。结论PROPELLER FSE DWI能提高图像SNR,有效消除颅底磁化率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颅底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