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AgI模拟酶纳米材料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对血清样品中的癌胚抗原(CEA)进行高灵敏检测.方法 合成一种壳聚糖修饰的碘化银(CS-AgI)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对合成的CS-AgI进行表征,以CS-AgI为信号标记物修饰CEA抗体,采用夹心式免疫分析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一种高效、灵敏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定量分析检测所构建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 成功合成CS-AgI纳米颗粒,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100 nm.以CS-AgI纳米颗粒为信号标记物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检测CEA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交流阻抗响应值与样品中的CEA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增加趋势,并在CEA浓度为0.1~80 ng/mL范围内展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检测限达到0.05 ng/mL.结论 基于AgI模拟酶纳米材料构建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可以高灵敏检测CEA,同时具有较好的精确性、重现性和选择性,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家兔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记录、采集的技术方法,初步分析描述电信号的特征。方法:以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在其脊髓内插入多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利用相关软件初步分析所记录的神经电信号。结果:可长时间采集记录到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家兔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大鼠大脑皮层和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采集、记录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其大脑运动皮层和脊髓内插入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结果:分别成功采集记录到皮层和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皮层及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胡蓉  杨联云  刘兵 《重庆医学》2011,40(27):2745-2746,2748,2700,2809
目的探讨采用碳纳米管-硫堇(CNTs-THi)/苝四甲酸二酐衍生物膜(PTC-NH2)/纳米金(nano-Au)构建的新型的高灵敏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的性能。方法以氧化铟锡(ITO)电极为基底,在其表面首先电沉积一层纳米金,然后依次修饰CNTs-Thi、PTC-NH2、nano-Au,固载癌胚抗原特异性抗体(anti-CEA)制得新型高灵敏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该免疫电极的峰电流响应与癌胚抗原的浓度在1.0~75.0 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 5,检测下限为0.5 ng/mL。结论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下限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金(核)铂(壳)结构纳米粒子(Au@Pt-NPs)及其Au@Pt-NPs/玻碳(GC)修饰电极(CME),考察该修饰电极在中性介质中对多巴胺(DA)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研究表明金和铂之间存在协同催化作用,使Au@Pt纳米粒子比单独铂和金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循环伏安行为显示修饰电极的氧化峰电流与溶液中DA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72μg/g、检测限为1μg/g,可作为DA的一种灵敏而快速的电化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AuNPs/GC)测定痕量邻苯二酚的新型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支持电解质的pH、沉积电位对邻苯二酚响应值的影响.结果:AuNPs/GC电极对邻苯二酚有很强的电催化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在1.0×10-6~1.0×10-4 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检出限为3.0×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7%(5.0×10-5 mol/L邻苯二酚,n=10).结论:该修饰电极制备简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其用于环境水样中邻苯二酚含量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石墨烯-依来铬青蓝R(GO-ECR)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高灵敏检测CA19-9的新技术。方法化学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并滴涂于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制作GO-ECR修饰玻碳电极,在偶联剂EDC和NHS作用下以共价键合方式将CA19-9抗体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固定的抗体与CA19-9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铁氰化钾溶液作为检测探针,对比免疫反应前后铁氰化钾响应信号的差异,利用信号降低程度与CA19-9浓度正相关,实现对CA19-9的特异性高灵敏检测。结果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CA19-9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U/mL,检测限为0.01 U/mL,且能准确测定临床血清样本CA19-9的浓度。结论构建的GO-ECR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简单、准确、特异地检测CA19-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基于铂与石墨烯纳米复合物(Pt@GR)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 在洁净的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壳聚糖与Pt@GR的复合物,通过共价作用将纳米金固定在电极表面,进一步固载甲胎蛋白抗体制得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示差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对该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制备基于普鲁士蓝和石墨烯的免疫传感器以对照研究不同传感器的性能特点.结果 免疫反应最佳时间为24 min,测试底液最佳pH为6.5.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连续扫描100圈,其电流响应下降5.1%.平行测定5支电极的RSD为8.1%,加标回收率为96.40% ~ 102.49%.在测试底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其线性范围为0.1 ~ 100.0 ng/mL,检测限为0.026 ng/mL.结论 基于Pt@GR复合物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甲胎蛋白的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改变电极形状及埋入方式,使其更适合长期埋入。方法 以95%铂、5%铱合金制模均匀拉丝成直径为60μm的金属丝,外加5μm聚脂类绝缘体涂层制成微电极,距头端8mm处开始制成10图直径为0.5mm的弹簧状,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微电极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以神经束外一直微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远端连接肌电图仪,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以同心针状电极刺激,记录神经束电信号。结果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固定良好,且可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经分析已导出的电信导波形具有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征。结论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可稳定获取家兔周围神经束电信号。  相似文献   

10.
钨丝微电极的制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生理研究中,应用微电极进行神经元胞外记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进行细胞放电记录需要采用合适的微电极,理想的微电极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好,噪音水平低并且要具有较大的穿刺强度,常用的微电极根据其制作时应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玻璃微电极与金属微电极,前者绝缘性能好,电阻值适宜、尖端较细、信噪比好适合于急性实验时应用.为了观察慢性动物脑细胞放电活动,避免动物脑组织感染,并能反复多次穿刺引导记录,需要采用尖端强度较大的金属微电极(钨、铂、铱等),其中以钨丝电极用的最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