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儿童的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测试96例癫痫儿童和50例正常对照儿,评估其心理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大多数的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的担忧及社交困难,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后患儿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未干预组改善不明显。结论:癫痫患儿因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是消除或减轻患儿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应成为癫痫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癫痫儿童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美国"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测试96例人选的癫痫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儿童,评估其社会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儿,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的担忧及社会交往困难;起病年龄、病程、就诊年龄影响其生活质量(P<0.05或P<0.01);心理抑郁、家庭环境、发作担忧、记忆功能、药物影响和发作频率等因素对QOL的影响较大,相关程度呈递减趋势.结论 癫痫患儿QOL明显降低,加强对癫痫儿童的综合治疗,控制发作是提高其QOL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治疗癫痫儿童心理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明华 《淮海医药》2002,20(2):128-129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癫痫心理障碍疗效。方法:采用美国癫痫患生活质量表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度评估,并通过癫痫科普知识讲座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心理干预。结果:65%患儿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及药物副作用的担忧。生活满意度低,情绪和精力差,认训功能及社会能力低下,干预后患儿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非常显性。结论:癫痫患儿存在心理障碍,抗癫痫药物和心理治疗不能相互替代,只有两的综合治疗才是有效控制发作,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齐宝珠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98-2999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的心理障碍及心理需求,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对31例癫痫患儿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根据其需求有针对性地干预后,心理障碍可减轻。结论:心理干预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减轻或消除癫痫患儿的心理障碍,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患儿认知障碍及多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癫痫惠儿的认知状态及影响因素,并给予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美国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表的神经认知测试系列对128例GTCS患儿进行认知状态评估,分析影响因素;并通过心理治疗、高压氧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对GTCS患儿的认知障碍进行干预。结果 ①70.3%(90/128)的GTCS患儿存在认知障碍,轻度障碍58例,明显障碍32例。②发病年龄、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AEDs的使用,心理社会因素,EEG改变对认知障碍有明显影响。③干预后有认知障碍者的例数明显减少,对照组认知障碍无显著改善。结论 癫痫患儿存在认知障碍,抗癫痫药也是影响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因素,心理疗法、高压氧、药物(AEDS 同笑口服液)综合治疗是有效控制发作,改善患儿认知状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儿家长心理韧性水平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调查50例良性癫痫患儿及其家长。结果家长心理韧性是患儿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即家长心理韧性越强,患儿生活质量越高。结论家长的心理韧性能够影响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癫痫患儿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癫痫患儿家长的心理韧性,为提高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珂  洪丽  王献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296-1298
目的:评价各种危险因素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l)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I(QO-LIE-31中文版),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测查,对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120例成年癫痫患者中47.5%伴发抑郁.负性影响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因素为发作频率,而正性影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职业和对癫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癫痫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是积极、有效的.结论: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真正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82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定,判断患者焦虑状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中山市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相关因素,探讨有效干预的措施。方法于2013年9月~2015年1月釆用问卷调查方式,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对110例女性癫痫患者和100例正常女性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SDS、SAS评分,并比较已育与未育女性癫痫患者的SDS、SAS评分及QOL得分,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对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分析其干预效果。结果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较正常女性容易伴发抑郁、焦虑情绪,且未育女性癫痫患者的SDS、SAS评分高于已育患者,QOL得分低于已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年龄越小、经济负担越重、未婚未育、全面性发作、发作频率越高,越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干预前,QOL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育龄期癫痫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焦虑情绪,且未育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起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经济负担、是否婚育是影响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发生抑郁、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癫痫发作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中的脑瘫儿童的异常心理及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脑瘫儿童6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进行评价测试。实验之前对所有脑瘫儿童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并记录,护理期结束时同时对所有脑瘫儿童进行综合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脑瘫儿童的护理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测试评定后的数据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实验组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有效率(90%)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对脑瘫儿童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提高患儿的综合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福利院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患儿系统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地中海贫血(地贫)患儿的心理特征及需求,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例3~14岁地贫儿童进行问卷,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同样治疗,干预组另给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遵医依从性、行为问题检出率等.结果大多数地贫儿童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障碍,经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在遵医依从性、行为问题检出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对地贫儿童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地贫儿童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康复训练过程中脑性瘫痪儿童家长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小儿康复科进行3个月以上康复训练的107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父母或同其共同生活的其他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共调查107人,男51人,女56人,年龄22~65岁。分析心理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心理状况与其文化程度及医疗费负担比例不同存在差异,其中中学以上学历组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显著高于小学及文肓组,而医疗费负担比例高低对家长心理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公费劳保和医疗保险组明显高于自费组。结合患儿家长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点,通过充分了解并分析其特点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使其接受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其家长的心理状况与文化程度的高低及医疗费用负担对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61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鸣  钱元桂 《安徽医药》2009,13(3):290-29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对61例癫痫患者(癫痫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10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并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痫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5)。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及用药种类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其与患者的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及用药种类对其影响较大。临床应重视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尽量减少或避免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发生,以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62例癫痫患儿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神经系统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临床上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而患儿心理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为了解决癫痫患儿的心理特征,提高治疗效果,我科开展了对癫痫患儿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探讨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入院的94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氨茶碱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生活质量与咳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显著性上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人际关系、环境支持、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儿者治疗后咳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茶碱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干预后2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孕不育患者多数存在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口腔颌面部犬咬伤89例患儿的252名直系家属进行心理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对其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的心理改变.结果 口腔颌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存在恐惧、焦虑、抑郁、愤怒、无助、自责心理障碍,干预后其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干预后患儿家属SAS总分以及SCL-90各因子评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口腔颌面部犬咬伤患儿家属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伴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肺结核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适时干预,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患者的身心影响,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36例的肺结核伴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本科36例肺结核伴有心理障碍患者给予适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疾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了心理障碍,并达到了康复的目的,使患者的治疗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癫痫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卫生宣教。对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规则用药的自律性,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和癫痫诱发因素的预防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规律用药、合理饮食、休息与活动、乐观心态、定期随访、诱因预防、护患配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对减少癫痫发作,减轻其造成的脑损害,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定期评估,通过发育量表来评价早期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的100例高危儿50例(男23例,女27例)为干预组,设立同期的高危儿50例(男21例,女29例)为对照组,通过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高危因素:孕妇年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位、妊娠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神经心理发育商和运动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对孕妇年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位、妊娠并发症分析发现对照组、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防治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医院、康复室、家庭为联合的干预模式,能客观、准确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