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应用储存失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疗效、预后.结果 肿瘤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反应率低于异体输血,5年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自体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性、安全的,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成分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立翔  李伟道 《重庆医学》2004,33(6):919-921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不同于一般疾病,有其特殊性.恶性肿瘤患者输血,虽然可以提高放化疗的耐受力,但是又能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1].随着大剂量放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扩广应用,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体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方法:对比应用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的疗效、预后。结果:肿瘤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反应率低于异体输血,5年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自体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不同于一般疾病,有其特殊性。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输血虽然可以扩充血容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放化疗的耐受能力,近期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输血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存在着更大的风险,输血可能引起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使肿瘤细胞迅速生长,增加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并增加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对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子宫肌瘤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清IgG、IgA、IgM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输血后5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见升高,IgG的含量变化最明显(P〈0.01),输血后2周,又回落到原有水平;子宫肌瘤组、对照组输血前、后5日及2周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2周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清IgG、IgA、IgM含量发生改变是暂时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应开展成分输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检测 2 8例围手术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血清补体成分 C3 、C4的水平。结果显示输血后 1 0天内 C3 、C4水平普遍下降 ,与输血前相比 C3 下降均值为 364.8(P<0 .0 1 ) ,C4下降均值为30 6.6(P<0 .0 0 2 5)。而此后 C3 、C4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均为 P>0 .0 5。提示输血对围手术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C3 、C4水平的影响 ,在输血后 1 0天内较明显 ,C3 、C4水平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7.
张秀山 《医学综述》2008,14(19):2933-2936
近年来,人们发现围术期异体输血对于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对肾移植患者研究表明,异体输血可以通过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延长其移植器官存活期,而免疫水平低下,特别是长期接受异体输血或肾移植的患者,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因而,有学者推测围术期异体输血可能影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期长短,并且这已在直肠癌和乳腺癌患者中得到初步证实。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肿瘤患者手术输血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日益关注,也必将促进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等输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定量检测38例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后IgG、IgM、IgA、C_3、C_4的水平。结果 输血后10天内各项指标普遍下降,IgG P<0.025,IgA P<0.05,C3 P<0.05,C4 P<0.0025。输血后20天、30天内5项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暂时性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定量检测38例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前后IgG、IgM、IgA、C3、C4的水平。结果 输血后10天内各项指标普遍下降,IgG P〈0.025,IgA P〈0.05,C3 P〈0.05,C4P〈0.0025。输血后20天、30天内5项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暂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PMA)的变化,探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CRP和PM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1例肺癌、33例大肠癌和30例外伤后需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5天和输血后2周血浆超敏CRP(hs-CRP)和PM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后5天,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2周,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但肺癌组和大肠癌组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前后,有转移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无转移组(P<0.01),输血后5天和2周,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P<0.01)。各组输血后5天hs-CRP和PMA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而输血后2周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有转移组、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输血后2周二者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无转移组、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与输血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的进展有密切关系,CRP和PMA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病情程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刘和平 《中外医疗》2012,31(30):29+31-29,31
目的研究并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的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未去除白细胞输血,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白细胞输血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无论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还是在术后感染以及转移复发等方面,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输液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更加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与复发的几率,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近两年经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2例肿瘤患者和29例未经去白细胞输血肿瘤患者,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了解输血效果。结果61例肿瘤患者共输血224次。术后感染、复发、输血反应、疗效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去白细胞输血组。结论肿瘤患者临床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术后感染、转移复发及输血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因其潜在的风险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随着自体血液回收机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联合使用白细胞滤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逐渐应用于出血风险较高的禁忌症手术,如剖宫产和恶性肿瘤手术。研究结果表明,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是安全的,用于恶性肿瘤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本文对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和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黎继兰 《当代医学》2013,(35):44-44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组,每组30例。未去白细胞输血组采用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去白细胞输血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白细胞输血的效果。结果与未去白细胞输血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23.3%相比,去自细胞输血组患者的3.3%的较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转移复发率为16.7%,对照组则为3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能够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近两年经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2例肿瘤患者和29例未经去白细胞输血肿瘤患者,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了解输血效果。结果61例肿瘤患者共输血224次,术后感染、复发、输血反应、疗效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去白细胞输血组。结论肿瘤患者临床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术后感染、转移复发及输血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杨悦饶  蔡玲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97-4798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对免疫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以及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60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600例和对照组2000例,观察组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照组输未滤除白细胞的血液,观察对比两组情况。结果:白细胞过滤器对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4%,红细胞的回收率在93.1%以上,去除白细胞组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白细胞产生副作用的一种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时应该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病人的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血技术不断提高和成份输血的大力推广,恶性肿瘤病人的输血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好疗效,对经过化疗和(或)放疗治疗的病人进行输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检测28例围手术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水平。结果显示输血后10天内IgG、IgA、IgM普遍降低,差异显著(分别为P<0.025,P<0.05,P<0.025)。而此后,3种Ig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输血对围手术期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随着肾脏移植的普遍开展,肾脏移植前后的输血治疗可明显改善移植肾的存活率,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研究表明,输血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1981年,Gantt提出,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输血治疗可促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 ,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对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 3 2例肿瘤患者和 2 9例未经去白细胞输血肿瘤患者疗效进行比较 ,了解输血效果 ,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6 1例肿瘤患者共输血 2 2 4次 ,术后感染、复发、输血反应疗效两组比较 ,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 ,结果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疗效明显优于未去白细胞输血疗效。强调临床应用去白细胞处理输血 ,可降低术后感染 ,转移复发 ,输血反应 ,并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