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枝汤及其体外消化道模拟产物对于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 End.3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 End.3细胞,分为正常组,对照组,5%,10%和20%桂枝汤含药血清组及5%,10%和20%模拟药组。比较各组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PGES)、分泌型磷脂酶A2(s PLA2)、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和胞浆型磷脂酶A2(c PLA2)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浓度桂枝汤含药血清和模拟药组中,PGE2、PGES、s PLA2及15-PGDH和c PLA2含量均随着血清含药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桂枝汤含药血清和模拟药相同药物浓度组中,各指标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桂枝汤及其体外消化道模拟产物对于IL-1β介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 End.3细胞分泌功能具有相似效果,可为模拟产物应用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桂枝汤四个主要组成成分不同组合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刺激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通过放免法测定这些不同组合成分作用细胞后的上清液PGE2含量。结果:组合中有20组成分组合能降低因IL-1β刺激而产生的PGE2含量,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些成分的组合有可能是桂枝汤有效部位A双向调节体温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桂皮醛解热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桂皮醛解热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诱致大鼠发热模型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作为实验体系,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及bEnd.3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桂皮醛能有效抑制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显著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含量,亦能明显抑制IL-1β刺激bEnd.3细胞PGE2的释放。结论:桂皮醛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影响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制作高、中、低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脂多糖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细胞上清液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均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0%、5%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NO的释放(P<0.05或P<0.01),10%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LTB4的分泌(P<0.05),2.5%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IL-1β的分泌(P<0.05);但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PGE2、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白背叶根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NO,LTB4,IL-1β的释放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61-2163
目的:通过考察糖槭叶多糖(ASP-A)和糖槭果多糖(ASP-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两类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1α(TNF-1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糖槭多糖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TNF-1α,PGE2,IL-1β的分泌量。结论:ASP-A和ASP-B在浓度小于200 mg·L-1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且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TNF-1α,PGE-2,IL-1β的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秦艽止痛巴布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前列腺素E2浓度的影响,探讨秦艽止痛巴布剂对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AA),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和PGE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PGE2显著增高(P<0.001);各治疗组IL-1β、PGE2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秦艽止痛巴布剂治疗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LI-1β活性和炎症介质PGE2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对内毒素致炎大鼠PLA2活性影响及其抗炎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邱耕  涂植光  李晓文 《中草药》2002,33(7):630-632
目的研究苦参碱抗炎机制和其抑制磷脂酶A2(PLA2)活性的作用.方法用[3H]花生四烯酸掺入大肠杆菌膜为底物检测细胞内外PLA2方法,测定了苦参碱对内毒素(LPS)造成的大鼠急性内毒素炎症时血清中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活性和外周血白细胞中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活性的影响,同时用Fura2-AM作荧光指示剂检测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证实苦参碱的抗炎作用.结果在LPS介导的急性内毒素血症大鼠,30 mg/miL的苦参碱0.2 mLip 1 h对外周血sPLA2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1.9±1.8)%,此时胞内cPLA2活性抑制率是(28.4±6.0)%,而Ca2+浓度是(157.10±20.56)nmol/L,比对照升高1 5.3%.足跖肿胀实验亦证明苦参碱对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苦参碱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新型PLA2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妇科灌肠Ⅱ号冻干粉对子宫内膜异位细胞雌激素(E2)及前列腺素E2(PGE2)分泌影响。[方法]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为工具,模拟人体内中药灌肠法,将间质细胞和Caco-2细胞共培养,将妇科灌肠Ⅱ号及其他干预因素通过Caco-2单层细胞模型后作用于间质细胞。24 h后检测间质细胞培养液中E2和PGE2的浓度。[结果]妇科灌肠Ⅱ号能降低异位间质细胞分泌的E2和PGE2浓度。[结论]妇科灌肠Ⅱ号能通过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局部病灶E2分泌来抑制疾病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探讨了大黄及其主要成分大黄酸、大黄素、番泻苷A和B对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影响,并观察了大黄的解热作用。结果:①对于调控引起AA释放的胞质磷脂酶A(cPLA2)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大黄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AA释放及前列腺素E2(PGE2)生成显著增加。由于大黄酸显著抑制cPLA2活性,故认为其对AA释放的影响与PLA2的亚型有关。另外,大黄酸对LPS所致的COX-2mRNA表达亦有抑制作用。②大黄素虽对MAPK级联反应没有影响,但可显著抑制PGE2生成和COX活性。因此认为,大黄素通过抑制COX活性…  相似文献   

10.
黄芪提取物对白介素1β诱导人羊膜炎症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诱导人羊膜产生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前列腺素E(PGE2)、白三烯C(LTC4)24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取干燥黄芪根(60g),用水提取,提取物过滤,滤液(100mL)真空浓缩,冻干。冻干提取物(2.92g)溶于组织培养液中备用。原代单层培养的羊膜细胞取自剖腹产妇羊膜。结果:IL-1β(0.01~10ng/mL)浓度依赖性刺激IL-6、TNF-α和LTC4产生,PGE2释放显著增加。黄芪提取物对此具有抑制作用,对IL-6生成的抑制率约为75%,同时抑制PGE2释放,阻断IL-1β对LTC4产生的诱导作用。结果提示,黄芪…  相似文献   

11.
乌芍制剂对关节炎大鼠抗风湿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芍制剂抗风湿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动物模型,观察乌芍制剂对关节炎大鼠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关节病理改变。结果:乌芍制剂(常规剂量和大剂量)能改善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病理改变,对PGE2有明显抑制作用(P=0.009-0.000),但主要在致炎的2周左右作用最为明显,而氨甲喋啶(MTX)对PGE2无明显影响(P=0.104);乌芍制剂及MTX能明显地抑制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51-0.000和P=0.011-0.000),这种作用一直延续至致炎后4周。结论:乌芍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和抑制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而发挥抗风湿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诱导人羊膜产生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释放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汤中分离获得的单体成分桂皮醇对发热相关的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终浓度的桂皮醇(0.093,0.186,0.372,0.744,1.488 mmol·L-1)孵育3 h,之后以30μg·L-1的IL-1刺激12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暴露于质量浓度为30μg·L-1IL-1后,rCMEC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醇后,随浓度增加可下调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0.744mmol·L-1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皮醇能下调IL-1刺激rCMEC释放升高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苦皮藤不同提取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增殖的影响,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FLS-RA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苦皮藤水提物(A)及其醇提物(B),对醇提物根据极性大小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C)、二氯甲烷部位(D)、乙酸乙酯部位(E)、正丁醇部位(F)、剩余层部位(G)。噻唑蓝(MTT)法检测苦皮藤各部位不同浓度(10、20、40、80、160μg/mL)干预细胞24 h、48 h、72 h,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NF-α(20 ng/mL)体外诱导HFLS-RA增殖,加入不同浓度的各个提取部位(10,40,160μg/mL)作用72 h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前列腺素E 2(PGE 2)的含量。结果:MTT结果表明,苦皮藤的B、C、D(80,160μg/mL)能显著抑制HFLS-RA细胞的增殖(P<0.0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E、F、G四组对细胞的活力均无明显影响。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NF-α组细胞上清中IL-1β、IL-6、MMP-3、PGE 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1);与TNF-α组比较,B、C、D(40,160μg/mL)能显著抑制IL-1β的表达(P<0.05,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C(40,160μg/mL)能显著抑制IL-6的表达(P<0.05),D(160μg/mL)能显著抑制IL-6的表达(P<0.05);C、D(160μg/mL)能显著降低MMP-3含量(P<0.05);A、B、D(160μg/mL)可抑制PGE 2的表达(P<0.05),C(40、160μg/mL)能显著抑制PGE 2的表达(P<0.05,P<0.01)。结论:苦皮藤可抑制HFLS-RA增殖及其分泌IL-1、IL-6、MMP-3、PGE 2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方证相应原理,旨在探索建立一种模拟病毒-细菌共感染的桂枝汤汤证体外细胞模型,为进一步桂枝汤汤证动物模型的建立积累数据。方法:研究桂枝汤含药血清对不同浓度比例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混合物刺激的大鼠肺的巨噬细胞(NR8383)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采用大鼠肺巨噬细胞株NR8383,分别用25,50,100 mg·L-1的Poly(I∶C)与1,5,10 mg·L-1LPS刺激NR8383细胞,前者于3,6,12,24 h后取细胞上清,后者于6,12,24,48 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通过上述2个指标选择Poly(I∶C)与LPS合适的浓度区间与反应的最适时间。利用其Poly与LPS配比为10∶1,20∶1,30∶1,40∶1,50∶1来探讨其对NR8383细胞的TNF-α,IL-1β的含量和TLR-2,3,4,6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桂枝汤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通过上述TNF-α,IL-1β,TLR-2,TLR-3,TLR-4,TLR-6 6个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刺激效应和桂枝汤干预效应最为明显的Poly(I∶C)-LPS比例。结果:选择刺激时间为6 h,Poly(I∶C)在50 mg·L-1以下,LPS在1 mg·L-1时作为合适的刺激浓度。在所用Poly(I∶C)-LPS(10∶1,20∶1,30∶1,40∶1,50∶1)中,与正常组比较,Poly(I∶C)-LPS 50∶1组合刺激效应显著(P0.01),与相对应的模型组比较,桂枝汤含药血清对Poly(I∶C)-LPS 10∶1组合干预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Poly(I∶C)-LPS 10∶1刺激NR8383巨噬细胞株NR8383可以作为一种桂枝汤汤证细胞模型,用于桂枝汤及其类方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从桂枝汤中分离出的单体桂皮醛对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与发热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信号元件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rCMECs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12.5、25、50、100及200 mg/L)孵育3h,随后以30ng/ml的IL-1刺激12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以上为阳性细胞,证实为rCMECs.暴露于浓度为30ng/ml IL-1后,rCMECs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后,随浓度增加而下调IL-1升高的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100 mg/L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桂皮醛能下调IL-1刺激下rCMECs释放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折算剂量桂枝汤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进行桂枝汤不同折算剂量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汤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不同时点体温的改变,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及下丘脑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 结果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酵母4.5h体温明显升高(P<0.05);6.5h模型组体温升高较桂枝汤大剂量组明显(P<0.05);7.5h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8.5h大剂量组体温基本接近正常.模型组大鼠血清IL-1、TNF-α、血浆和下丘脑PGE2水平明显升高;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血清IL-1、TNF-α、血浆和下丘脑PGE2水平明显.结论 按照"1两13.8克"折算的桂枝汤,解热作用明显,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IL-1、TNF-α、血浆和下丘脑PGE2有关.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索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文献,分析整理以探讨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通过阐述桂枝汤对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对中枢发热介质cAMP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对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仙仲注射液对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关节滑液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1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每周0.5ml,1次)、海诺特组(海诺特每周0.5mL,1次)、仙仲Ⅰ、Ⅱ组(仙仲注射液0.5 mL/次,每周1次和2次),均为关节腔给药.给药8周后观察滑膜、软骨的阿尼林蓝(Mallory)染色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并检测关节滑液白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组织形态学变化:Mallory染色见海诺特组和仙仲Ⅰ组全层未钙化,软骨蓝绿染色胶原保存完整;滑膜及软骨软骨组织学改变评分标准(Makin)评分表明海诺特组效果与仙仲Ⅰ组相当(P0.05),仙仲Ⅰ、Ⅱ组及海诺特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关节液中白介素-1β(白介素-1β)、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E2):海诺特组及仙仲Ⅰ、ⅡII组均降低(PM).05).[结论]仙仲注射液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退变具有-定修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桂枝附子汤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PGE2的变化来判定桂枝附子汤的疗效。[结果]血清中IL-1β、PGE2含量,空白组和雷公藤组、桂附组及雷公藤组和桂附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而模型组和空白组、雷公藤组、桂附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桂枝附子汤能控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PGE2等炎症介质的活性,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