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者30例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体疗效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好,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均为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30%同对照组患者的70.37%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观察时间和术后输血量,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临床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使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搭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出现率6.7%较对照组2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例,2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 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0例.结果 145例患者痊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观察组中出现再次血运情况患者2例,占比5%,再狭窄患者4例,占比10%;在对照组中再次血运重建患者共4例,占比10%,术后6例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情况,占比15%,观察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术后再狭窄产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7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3例70岁及以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一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疾病、治疗情况、术中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1%),随访5年死亡4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低心排综合征、脑梗死等并发症49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呼吸功能衰竭及肾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少,死亡率低,预后好,疗效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报告11例手术结果。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低温下进行,经胸正中切口,除1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者用左乳内动脉搭桥外,均用大隐静脉,搭2支和3支桥各5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静脉搭桥移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术后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人们健康的重大威胁.而重症冠心病(单支或多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射血分数<40%)日益增多.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对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该手术后并发老年急性胆囊炎的较少见,也是临床上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状态不适合行胆囊切除术,且抗生素和止痛药又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感染和止痛的效果[1].2010年,我科有2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经在B超引导下行胆囊穿刺引流术及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结果.现将观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C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6年6月经我院行CABG治疗的32例CAD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痊愈出院(97%),1例因术后渗血多,行2次开胸止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联合使用合贝爽与异舒吉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合贝爽与异舒吉联合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了IABP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患者中4例患者死于心功能衰竭,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充分做好患者护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严密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65例术前未发生心房纤颤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新发AF的治疗经验。结果 65例OPCAB术后有18例发生了新发心房纤颤,发生率为27.7%,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AF均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OPCAB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术后房颤。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冠心病治疗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分别为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CABG)。相对来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CABG)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并且存在严格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要求,很多患者由于年龄原因、合并症原因或者体质原因难以采用手术治疗,只能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尼可地尔是近些年研发的一种冠心病治疗药物,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新进展。本文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改为无创通气;另4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对照组)继续维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两组患者进行氧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及完全撤机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总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氧动力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衰竭较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安全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 32例AMI发病时间为8小时至27天,经规则内科治疗后仍持续心绞痛的高危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AMI近期、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可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