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或住院HIV检测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来共检测出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171例,阳性率为1.21‰,检测率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比例为4.7∶1,平均年龄34.84岁,以20~39岁年龄组最多,占75.02%。外省人口占52.05%。高中/中专及以下低文化程度患者占71.93%,职业分布以服务业最多(29.82%)。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传播,为91.5%,其中,非婚异性性接触传播占58.48%,同性性接触传播占31.58%。结论深圳地区HIV感染/AIDS检测率近年来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经性传播,尤其是男性同性恋患者性传播越来越多,艾滋病防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整理资料后进行分析。结果:203例男男性接触者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以高中/中专为主(38.9%),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86.7%),主要居住在罗湖(47.78%)、福田(23.65%)。首次性行为年龄最小12岁,最大30岁,52.2%的男男性接触者第一个性伴为男性,平均性伴数31个;双性恋占47.3%,同性恋占43.8%,异性恋占2.0%;过去6个月与男性肛交每次都用安全套仅41.4%;14.3%回答曾经与外国人发生性接触;12.3%回答曾有医生护士或保健人员告之得了某种性病;54.2%做过HIV检测。结论:男男性接触者普遍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低,加强对MSM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干预的具体策略。方法选取河北省某市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调查的男男同性恋者200例,对其实施问卷调查。结果与性伴侣接触场所多以浴池和桑拿为主,占比高达50.5%;最近一年内肛交男性性伴数≤2个;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高达76.5%;艾滋病病毒感染率17%,梅毒感染率45%,丙肝率13%。结论浴池是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性病感染的重要场所,应对浴池型艾滋病性病感染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此控制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连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现状及其行为习惯。方法:对参加大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发出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51份。其中男性136人(90.1%),女性15人(9.9%)。近期(7d以内)调查中92.2%的患者并未存在漏服,但在既往史调查中发现有多半数患者曾经存在漏服。感染后有性生活的为67.4%,58.3%与配偶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与其他性伴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87.0%。被调查人群感染后至今有性接触的在不同性别上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感染后再有性接触者男性多于女性;在不同文化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感染后再有性接触者学历高中以上者多于初中以下者。认为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有必要使用安全套的占77.3%。临时性伴中92.9%的人群并不知晓患者的病情。同性性行为(MSM)人群中,有固定同性性伴的占50.5%;群交行为发生率19.6%。男性性工作者(MB)人群中目前每天的性伴数目,1个以上者占62.5%。有群交行为62.5%。结论:应有计划地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慌、歧视,减少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引发的社会问题。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关怀和感情支持,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峨山县1998-2013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8-2013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中HIV/AIDS的疫情资料,分析全县艾滋病疫情特征。结果 1998-2013年峨山县共报告HIV/AIDS 106例,平均年龄(37.3±12.1)岁;男性为主占60.4%;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61例占57.5%;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学历43例占40.6%;传播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88例占83.0%;样本来源主要为临床医疗机构69.8%,其次为检测咨询13.2%和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11.3%。结论峨山县是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HIV流行有向大众人群和家庭内扩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同性恋性取向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陶林 《中国性科学》2005,14(10):6-8,16
目的:调查深圳市高中学生中是否存在同性恋性取向,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如何,性取向与父母养育方式是否有关。对象与方法:深圳市6所学校高二在校生915名,用自行编制的性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的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性爱对象是异性占91.8%,同性占1.4%,两性都喜欢占4.6%,男女两性都不喜欢1.3%。与同性经常接吻占1.3%,偶尔接吻占3.4%,经常互相抚摩占2.4%,偶尔抚摩占11.3%。同性恋性取向女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其他女生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女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性恋性取向的男同学父亲的过分严厉和惩罚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母亲的过分严厉、惩罚和偏爱具有极为显著性差异。男性同性恋性取向的学生们心理健康状态最差,各项SCL-90的症状评分都高于其他男同学,并且呈极为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高中生中已存在同性恋性取向问题,尤其是男性同性恋性取向已经给学生带来了烦恼,迫切需要心理咨询和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报告,1991~1992年通过异性恋传播而感染HIV的AIDS病例数呈最大比例增加。1985~1993年,报告与有感染危险性或已证明感染HIV的异性性伴接触的AIDS患者的比例从1.9%增加到9%;同期该病在男性同性恋中的比例从66.5%减少到46.6%,然而在妇女和异性恋男性中因静脉药瘾而感染HIV的比例从17.4%增加到27.7%。1993年异性恋接触的AIDS病例比1992年增加130%,大多数异性恋引起的AIDS是由于和静脉药瘾者(IDU)接触(42.3%)或性伴未报告或不知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49.7%)。与199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可行的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天山区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1995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4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病人3560例.2014年全年报告HIV感染者/病人389例,其中HIV感染者258例,死亡11例;14个街道办事处均有报告,其中以团结路街道办事处分布最多,占18.51%;男性占65.04%,女性占34.96%;(30~ 3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占32.13%;维吾尔族的比例最高,占72.49%;传播途径以性途径感染为主,占64.01%(其中异性性接触感染占54.76%,同性间感染占9.2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为32.90%,母婴传播占1.29%.结论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疫情得到一定控制;性途径感染的人数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同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男性同性恋可以传播的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性同性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其存在时间的久远已无可追朔.自1981年发现致死性疾病艾滋病(AIDS)中70%以上是男性同性恋以来,才引起人们对男性同性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性分析了解中国≥50岁人群的HIV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50岁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的相关文献,同时结合云南部分地区(1989~2012)年≥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疫情显示,近年≥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报告数比重有增加趋势,部分地区已经超过50%;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等均呈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性途径感染HIV成为主要的流行方式(55.66%~91.74%),部分地区男男性接触感染高达17.10%;临床医疗机构检测、自愿咨询检测、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成为发现≥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三种主要方式(近90%);感染者普遍存在非婚异性接触史(37.89%~79.00%),部分地区有男男性行为接触史12.73%。≥50岁男、女感染者感染HIV的因素不同,男性普遍因为有生理需求(63.35%)而发生嫖娼行为(80.37%),且基本未使用安全套(95.60%);女性更多的是因为与HIV阳性配偶(87.69%)发生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82.00%)而导致HIV感染。结论≥50岁人群艾滋病疫情逐年严峻,流行特征呈现一定的地区差异,HIV感染者高危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且使用安全套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湖北省武汉市男-男性接触者HIV高危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同性恋酒吧对96名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21~30岁年龄段者占41.7%,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95.8%,职业以学生、企业职员和公务员为主;50.0%曾与一个女性有过性交,13.5%与1名以上的女性有过性交;44.8%第一次发生男-男性关系的年龄在16~18岁。全部的调查者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过同性性行为,其中77.1%有过口交行为,87.5%有过肛交行为。结论:武汉市男-男性接触者中的HIV相关行为存在高度的危险性。因此,需加强在该人群中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以阻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及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看法和需求.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7名男性同性恋者,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访谈对象以20~25岁者居多,职业分布广,文化程度差别大;绝大多数被访者有幸福感,12人感觉有压力,其主要来源于家庭与社会;大部分被访者能正确说出艾滋病预防与传播途径,多数人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大多数被访者有多性伴情况,安全套使用率较高;大部分被访者对政府目前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持怀疑态度.结论: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生活压力较大;高危性行为普遍.政府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应加强对该人群的服务需求与特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元阳县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特点及死亡年限,为今后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中下载元阳县(2004-2014)年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筛选≥50岁HIV/AIDS病例;利用SPSS 17.0对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与接触史、生存时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元阳县(2004-2014)年间,共报告194例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其中男性131人,女性63人,死亡人数58人(29.9%)。平均年龄(58.4±8.2)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77.8%),已婚有配偶者占大部分(80.9%),职业以农民为主(77.8%)。≥50岁HIV/AIDS占当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比例呈逐增加,从2004年的4.76%上升到2014年的15.28%,增长趋势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16,P0.01);主要分布在南沙镇,胜村乡、新街镇;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92.8%),大部分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72.5%死亡患者生存年限≤1年。结论元阳县50岁及以上感染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病例的生存年限较短,应将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常规工作,根据老年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贵州省册亨县(2012~2016)五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流行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索适合册亨县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有效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方法对147例实验室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五年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47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3例,艾滋病病人64例;男女性别比为1∶0.62;(20~50)岁92例,占62.59%;性接触传播137例,占93.20%;农民及流动人口99例,占67.35%。结论近五年册亨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病例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性接触传播占绝对多数,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比逐年提高;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比例较高,特别是农村老年病例数占比有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例以广泛播散性环状肉芽肿(GA)为皮肤表现的艾滋病(AIDS)病例。患者为同性恋男性,43岁,出现泛发性瘙痒性皮疹2年。最初发生于面部,渐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HIV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性病门诊做HIV检测的6895例患者进行了检测,并对经确诊试验阳性的47例患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6895例做HIV检测的患者中47例HIV阳性(0.70%)。47例HIV阳性患者中男性同性恋41例(87.23%)、双性恋14例(29.79%)、多性伴22例(46.81%)、异性恋6例(12.77%),37例梅毒血清阳性(78.72%)。结论:男性同性恋存在传播HIV的高危行为,是HIV传播的桥梁人群。对这一人群的STD/AIDS监测、检测及干预工作已刻不容缓。同时,有效控制性病特别是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坛医院HIV/AIDS首诊患者6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HI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90例HIV/AIDS首诊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感染者平均年龄35.3岁,男女之比为1:2;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男男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感染率分别为17.5%和16.7%,夫妻性传播7.8%,双性性行为感染11.6%,示艾滋病已由"桥梁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向普通人群蔓延;90年代非法采供血/血浆和接受过HIV污染血液的受血者首诊时CD4<50个/μL占37.3%,且合并多种疾病和机会性感染。约49.6%的患者为筛查时被发现;因皮肤病性病症状(主要是梅毒、尖锐湿疣)首诊被发现占10.1%。首诊时临床表现依次为皮肤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肝炎及消化道念珠菌病。结论艾滋病感染以性传播为主;桥梁人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性病/艾滋病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伊宁市目前艾滋病死因结构的状况,提出改善和预防的对策,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伊宁市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374例艾滋病死亡病例为资料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伊宁市艾滋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上报374例AIDS/HIV病例,其中男276例,女98例;静脉吸毒传播途径为197例(52.7%),异性性传播途径为155例(41.4%),不详为20例(5.3%),同性性传播途径为2例;CD4+T淋巴计数检测平均(243±205)个/μL;从确证HIV抗体阳性到死亡时间,平均中位数为1355d,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794、472天,秩和检验两组有统计学意义(Z=-6.44,P0.05);艾滋病相关死亡为149例占39.8%,其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艾滋病相关性肿瘤、艾滋病相关特指和综合征所占的比例依次为37.2%、0.8%、1.9%;艾滋病无关疾病死亡为202例占54.0%,其中肝炎和肝炎以外的消化系统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多,依次为21.7%、13.9%。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所占的比例依次为5.6%、5.1%。结论:死亡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该地区因注射毒品感染为主要传播特征,死因结构中艾滋病无关疾病死亡的比例大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肝炎、消化系统疾病、机会性感染是主要的直接死亡原因。艾滋病死亡结构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艾滋病的死亡原因也可能会相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新平县16年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新平县1997-2012年艾滋病病例资料,对基本情况、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新平县1997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止2012年年底累计报告200例,其中男性1 14例,女86例,男∶女=1.3∶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17 ~29)岁35.5%,(30 ~39)岁35.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4.5%;异性性途径感染157例,占78.5%,1997-2012年,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构成由1997-2002年0.0%、2002年33.3%,上升到2010年的100.0%,2011年72.5%,2012年83.9%;2010-2012年,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及孕产期检查各13例,共占24.2%.结论 新平县艾滋病流行以异性传播HIV为主,家庭内传播成为艾滋病疫情新的增长点,强化感染者管理应成为今后防治艾滋病重心.  相似文献   

20.
<正> 男性同性恋感染梅毒者屡有报道,但男性双重性欲者同时罹患梅毒与淋病,尚未见有报道。作者见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4岁,未婚,工人。因肛周生“疮”,大便带血、尿濒尿急、溢脓,在某中医院拟“混合痔出血”,“泌尿道感染”住院,以中药为主治疗一月余无显效,于1987年8月5日来诊。承认有冶遊史4年,同性肛交史1年余。发病前曾有频繁的异性不洁性交及被同性肛奸史。发病前3个月肛周生过“疮”不治而愈。否认躯干及四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