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治疗较困难、预后差.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目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复发难治及高危儿童ALL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的复发难治及高危...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 随着大剂量联合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对危险因素认识的加深,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逐渐提高, 但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r ALL)的预后仍不乐观,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这部分患儿的替代治疗方案。随着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 儿童r/r ALL的预后有望得到改善。博纳吐单抗作为一种双特异性抗体是第一个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并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阴性r/r ALL的克隆抗体。博纳吐单抗作为新一代单克隆抗体可改善r/r ALL患儿的生存。该文围绕博纳吐单抗的作用机制与耐药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和不良反应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临床表现、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20例。中位年龄9岁,普通B细胞型ALL 19例(95%);治疗d33骨髓完全缓解率为66.7%,16例中7例复发(45%),持续缓解时间2年以上6例;5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均骨髓复发;6例存活患者中均为单纯化疗,bcr/abl融合基因已转阴。1例T细胞表型患儿于化疗缓解3个月骨髓复发,接受移植术后1个月骨髓再次复发。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化疗效果差,难缓解,复发率高,预后差,T细胞表型预后更差。部分对化疗敏感的患儿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阴性。异基因HSCT复发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初次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已达95%以上,5年无病生存率(DFS)可达80%。但仍有20%~30%的ALL病例最终复发而导致死亡[1],这组病例统称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R/R ALL)。儿童R/R ALL的临床治疗仍非常困难,预后差。因  相似文献   

5.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KMT2A)基因重排(KMT2A-r)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种高危基因亚型, 复发率高, 预后不良, 使用传统化疗的疗效欠佳, 改善儿童KMT2A-r ALL的治疗和预后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KMT2A-r机制的深入了解, 将KMT2A-r ALL进行了更准确的风险分层, 同时在免疫和靶向治疗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就儿童KMT2A-r ALL的遗传和生物学特征、风险分层、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和未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预后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 8年间在我院初治、规律化疗并结束治疗的 3 5例高危型 (HR)ALL患儿的预后进行比较 ,分析高危B ALL与T ALL预后的差异性及特点。结果 规律化疗的 2 3例高危B ALL患儿中 ,12例复发 ,其中 11例为髓内复发 ,1例髓外复发 ,平均复发时间为 16 1个月 ;规律化疗的 12例高危T ALL患儿中有 10例复发 ,其中 7例髓外复发 ,3例髓内复发 ,平均复发时间为 6 6个月 ,两组在复发部位及复发时间上明显不同。结论 高危型T ALL患儿较B ALL复发早 ,多为髓外复发 ,针对高危型T ALL患儿 ,除加强诱导和早期强化外 ,必须早期加强髓外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CCLG-2008方案治疗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1例儿童A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分型、融合基因检测确诊为费城染色体阳性B细胞ALL。采用CCLG-2008方案化疗,期间加用格列卫口服治疗。结果疗程第33 d骨髓检查9例得到缓解(缓解率81.9%),1例于第二疗程加用格列卫治疗后缓解,1例持续不缓解,放弃治疗后死亡。监测BCR/ABL融合基因,9例转阴(中位转阴时间118.5 d),最短转阴时间是43 d,最长194 d;1例治疗4个月,基因未转阴,放弃治疗,1例治疗24个月,基因持续阳性,骨髓处于缓解状态,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结论格列卫联合CCLG-2008方案治疗Ph+儿童ALL,对提高患儿血液学缓解率,提高BCR/ABL基因的转阴率有意义。能否提高经化学治疗的长期生存率,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及缓解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GYPC、TRIP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儿童ALL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儿童ALL初治患者、缓解患者、复发患者及正常对照儿童GYPC基因、TRIP3基因的表达。结果儿童ALL GYPC基因表达:①GYPC基因表达水平在复发患者中最高,不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完全缓解组(P<0.01),也高于初治组(P<0.01)。②初治患者中,GYPC基因阳性表达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与阴性表达者差异无显著性,但未缓解患者治疗前GYPC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完全缓解患者(P<0.05)。儿童ALL TRIP3基因表达:①TRIP3基因在初治组ALL中的表达水平与复发组ALL中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缓解组ALL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发组及初治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②在初治的ALL患儿中,TRIP3基因表达阳性者其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高于表达阴性者(P<0.05)。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前TRIP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未缓解患者(P<0.05)。结论GYPC可能是儿童ALL的不利因素,GYPC高表达者疗效差,易复发。TRIP3基因高表达者对化疗药物反应敏感,易于缓解。[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3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MZ)联合托泊替康(TOPO)即TOTEM方案治疗儿童难治性/复发神经母细胞瘤(NB)的疗效。方法 6例难治性/复发NB患儿,分别给予替莫唑胺150 mg/(m~2·d),d1-5,口服;托泊替康0.75 mg/(m~2·d),d1-5,静脉点滴,每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每个患儿共接受8~10个周期的化疗。治疗中监测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脏功能等;每2个化疗周期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同时结合骨髓受累病例中微小残留检测结果,进行疗效估。结果 6例NB患儿接受共53个周期TOTEM方案化疗,3例患儿临床达到完全缓解,2例患儿为部分缓解,1例患儿因疾病进展,放弃治疗,本组病人平均随诊时间为15个月,随访1年时4例存活。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5例出现Ⅲ°~Ⅳ°骨髓抑制,3例出现Ⅱ°~Ⅲ°恶心、呕吐、厌食,但整个治疗中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难治性/复发NB患儿对TOTEM方案表现较理想的治疗反应和顺应性,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可作为目前治疗儿童难治性/复发NB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已达70%~([1-2])。基于基因组异常特征划分的不同ALL亚型预后差别很大,如ETV6-RUNX1重排单纯化疗5年EFS已达80%~97%,而Ph+ALL单纯化疗5年EFS仅约30%~([3-4])。复发是AL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约20%的儿童ALL会经历复发,其长期总治愈率仅40%~50%~([5-6])。此外,约2. 4%的初诊ALL经过4~6周的标准诱导治疗不能获得完全缓解,该部分诱导失败(induction failure,IF)患者再次诱导的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仍处于困境,即使提高化疗强度或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部分患儿预后差,生存期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修饰T细胞,并利用不依赖于人类白细胞抗原途径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靶向结合目标抗原细胞,触发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持续的抗白血病效应。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肿瘤免疫疗法,CAR-T细胞在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全面的CAR-T细胞研发生产体系和规范的临床诊治方案。该文就CAR-T细胞在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在儿童白血病治疗方法中,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80%以上,但是仍不能避免有20%~25%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而这种复发正是ALL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面对反复化疗失败和复发后病情严重的儿童,造血干细胞(HSC)移植就成为了他们生存的希望。脐血作为一种新的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来源,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弱、来源广泛且无肿瘤细胞污染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小残留病 (MRD)的疗效。方法 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 ,对 2 8例化疗 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 14例予CIK细胞 /IL 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 ,余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 14例中 8例复发 ,6例MRD转阴 ,并长期生存 ;治疗组MRD均转阴 ,中位随访期 18个月未见复发 (P <0 .0 1)。结论 CIK/IL 2治疗具有清除MRD、减少儿童ALL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ALL-BFM 95 方案在治疗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危患儿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7 月至2013 年8 月按ALL-BFM 95 方案进行化疗的47 例初治ALL 高危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化疗患儿27 例,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20 例,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7 例患儿中,复发后死亡12 例(26%),治疗相关死亡5 例(11%),5 年预计无事件生存率(pEFS)为62%。单纯化疗患儿5 年pEFS 为52%,化疗联合HSCT 患儿5 年pEFS 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单纯强的松反应差的高危ALL 患儿5 年pEFS(80%)显著高于化疗后第15 天(60%)及第33 天(0)骨髓M3 状态的高危ALL 患儿(P<0.05)。结论 ALL-BFM 95 方案在治疗高危儿童ALL 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复发仍是ALL 高危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化疗联合HSCT 对高危ALL 患儿的疗效优于行单纯化疗;化疗后第15 天及第33 天骨髓M3 状态的高危ALL 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TKI联合化疗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初诊Ph^+ALL患儿,选取自诱导化疗初期开始连续应用TKI联合化疗,后期未续贯移植治疗的30例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30例患儿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8岁(2~16岁);完全缓解(CR)率为100.0%,其中1个疗程CR率为96.7%(29/30例);30例患儿治疗前BCR/ABL mRNA均值为73.2%(0.12%~160.60%),BCR/ABL mRNA水平随化疗疗程的增多而显著下降,并于化疗6个月达平台期(Z=-1.922,P>0.05);30例患儿中复发9例,中位复发时间7个月(3.7~58.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5)、诱导化疗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P<0.01)和化疗3个月时MRD水平(P<0.01)对复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例患儿的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42.6个月(6.4~96.5个月),3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6±7.8)%和(72.4±8.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OR=11.955,95%CI:1.075~132.899,P<0.05)及化疗3个月MRD水平未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OR=8.563,95%CI:1.254~58.478,P<0.05)是影响3年E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OR=14.327,95%CI:1.843~243.592,P<0.05)也是影响患儿3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KI可显著加深儿童Ph^+ALL分子学反应的深度。TKI时代,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及化疗3个月MRD水平未达到MMR是影响儿童Ph^+ALL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由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制定的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ALL-XH-99方案已在该院实施10年了。该文旨在评估应用此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并探讨儿童ALL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4月在该院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的儿童ALL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在ALL-XH-99方案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小的修订,即对高危患儿也未给予颅脑放射治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的无事生存率(EFS),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采用逐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LL的预后因素。结果:115 例患儿得到了全程的ALL-XH-99方案治疗,其中低、中、高危患儿分别为62、12、41人。这115例患儿总的5年EFS率为(69.0±5.0)%,其中低危、中危、高危组5年的EFS率分别为(82.0±6.0)%、(77.0±15.0)% 和 (43.0±11.0)% (P< 0.01)。16例(13.9%)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7个月。所有病例均未采取颅脑放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2/115,1.7%)并未高于既往报道。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血病危险分度、t(9;22)/bcr/abl融合基因和白细胞计数是儿童ALL独立的不利预后因素,其风险比例分别为1.867、3.397和2.236。结论: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儿童ALL疗效满意,取得了与发达国家类似的EFS率。t(9;22)/bcr/abl融合基因为儿童ALL最重要的不利预后因素。在强有力的系统化疗和鞘内注射条件下,对所有患儿可取消颅脑放疗以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联合化疗是当前治疗儿童血液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可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达80%,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患儿难免复发死亡,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远不如ALL.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联合化疗是当前治疗儿童血液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可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达80%,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患儿难免复发死亡,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远不如ALL.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联合化疗是当前治疗儿童血液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可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达80%,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患儿难免复发死亡,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远不如ALL.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长期存活率、减少复发,10余年来采用早期连续强化疗方案、髓外白血病预防及积极的支持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ALL长期存活率,尤其是显著提高了高危ALL(HR-ALL)长期存活率,使儿童HR-ALL及标危(SR)ALLS年EFS都可达到70~80%"。这种策略对推动急性白血病治疗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至今对HR-ALL仍主张用早期连续强化疗为中心的治疗。然而,人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强化疗导致的种种毒副作用需要研究克服。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在细微预后分型的基础上,治疗预后良好的ALL时,尽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