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级、2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赖诺普利组30例(每日10mg,早餐后口服),卡托普利对照组30例(75mg/d,分3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结果:两组之间治疗高血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控制24h血压赖诺普利较卡托普利更好,同时副作用发生率更低。结论:赖诺普利是治疗高血压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福辛普利与卡托普利的降压效果与安全性,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3个月。结果:福辛普利和卡托普利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67%(P>005),动态血压监测福辛普利有效率为933%,卡托普利为70%(P<005)。福辛普利谷峰比:收缩压69%,舒张压62%。认为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具有24h稳定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问世.揭示了人类血压的昼夜节律,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里非杓型可做为易产生心脑靶器官损害的预测指标。我们以动态血压观察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及非洛地平的降压情况,旨在了解赖诺普利与非洛地平对夜间血压的作用与区别、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相比有何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1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粗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替米沙坦组(n=68)和赖诺普利组(n=64),分别接受替米沙坦40mg/d或赖诺普利10mg/d,1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接受替米沙坦80mg/d或赖诺普利20mg/d。结果替米沙坦与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3%和64.1%,降压程度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干咳现象,而赖诺普利组干咳现象发生率达5.6%。结论替米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型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患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赖诺普利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降压(P0.01),两疗效近似(P<0.05),赖诺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40),卡托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9/40),两差异无显性,24h血压监测结果表明,赖诺普利的降压效果更为缓慢而持久;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赖诺普利是一种有效、安全、易耐受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6.
段小嬿  蔡晓萍  严红 《广西医学》2002,24(6):810-813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8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随机分为氯沙坦组(A组n=42)口服氯沙坦50-100mg,每日一次,培朵普利组(B组n=46);口服培哚普利4-8mg,每日一次,持续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性差异(有效率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P>0.05);②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能同样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各时点及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SBP、DBP、和血压负荷。③两降低的谷/峰比满意,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分别为68.3%和79.7%,培哚普利分别为68.4%和79.8%;④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P<0.01),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血脂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⑤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6.5%,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具有同样的降压效果,氯沙坦的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能明显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眠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医院老年病科住院部及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8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昼间舒张压标准差差异。结果 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水平高于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水平高于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昼间舒张压标准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失眠症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2~3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缬沙坦组(n=40)、苯那普利组(n=40)、卡托普利组(n:40),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三组之间降压幅度比较。结果: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苯那普利、卡托普利一样有效;但缬沙坦组未见干咳现象,而苯那普利组、卡托普利组干咳发生率分别为2.7%、13.7%。结论:高血压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并不可怕,如果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休养,仍能够长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4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周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n=20)与非死亡组(n=122)。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系数,分析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均大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为影响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平均血压较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以瞬时波动为主,且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是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逆转左心室肥大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晨峰型高血压患者分为时辰化服药组(n=31)和常规化服药组(n=29)。时辰化服药组清晨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晚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常规化服药组清晨顿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和左旋氨氯地平2.5 m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逆转左心室肥大的作用。结果 2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晨峰血压程度、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P<0.01或P<0.05);治疗24周后时辰化服药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厚度、舒张期左心室内经均较常规化服药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更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昼夜节律,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当代医学》2021,27(36):122-124
目的 探究24 h血压变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3例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无-轻度病变组(1~2分,n=23)与中-重度病变组(3~6分,n=20),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血压监测及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分析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 h血压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病变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高于无-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病变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无-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r>0,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过高是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过高影响最显著,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的影响因子,临床早期持续24 h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及24 小时血压的影响。方法: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培哚普利(4 - 8mg/d) 和卡托普利(37 .5 - 75 .0mg/d)( 各32 例) 治疗4 周,运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培哚普利和卡托普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彼此之间降低偶测血压的幅度无显著差异。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夜间舒张压和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结论:培哚普利可每日服1 次,控制24 小时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3.
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降压效果的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一代的长效1,4-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络活喜的降压疗效。方法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每天服用络活喜5mg,疗程4~8周,均以24h动态血压作为监测及评价方法。结果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收缩压谷峰比=70%,舒张压谷峰比=52%,对夜间血压不产生过度降压作用,且对血糖、血脂、血尿酸无不良影响,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每日服用5mg络活喜对EH有24h平稳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5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92例,设为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3例,设为观察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动态监测其24 h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24 h平均值、昼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24 h血压总负荷、晨峰出现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杓型比例、夜间舒张压与收缩压的下降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反映其血压情况,有助于早期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王淑霞 《广东医学》2012,33(20):3110-3111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80例(对照组)和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非杓型比例和晨峰现象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测量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陈炽邦 《广东医学》2001,22(8):747-748
目的 探讨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67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贝那普利10-20mg/d和卡托普利25-50mg/d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贝那普利在第2周的降压效果明显。24h血压监测结果表明,口服1次贝那普利可24h有效控制血压。贝那普利组左心室质量指数用药8周后明显降低。结论 贝那普利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理想且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降压治疗,其中117例完成实验。治疗期间每周测肱动脉血压1次。同时在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进行ABPM监测,分别记录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杓形血压百分比、晨峰血压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口服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降压治疗过程中,患者肱动脉血压平稳下降,降压治疗8周后,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明显改善(P<0.01),杓形血压所占比例增高(P<0.05),晨峰高血压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3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可以平稳降压、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有效控制晨峰高血压,而且不良反应少,为理想的联合降压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用及与福辛普利或非洛地平合用对老年性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80例老年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2wk安慰剂导入期后,单服缬沙坦80mg,qd。4wk后随机分2组,分别联合服用福辛普利10mg,qd,或非洛地平5mg,(Id,均为4wk。治疗前及治疗后4wk和8wk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治疗前后坐位血压。结果:缬沙坦单用4wk后,坐位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下降(P〈0+01或P〈0.05)。缬沙坦与福辛普利或非洛地平合用4wk后坐位血压总有效率从45%增加为88%和85%;动态血压显示联合用药降压作用较明显。结论:缬沙坦单用有长效的降压作用,与福辛普利或非洛地平联合用药有叠加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治疗72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暂停其它降压或扩血管药物一周后,给予赖诺普利5mg/d,清晨空腹口服1次,两周后观察患者血压是否达到目标血压后,再适度增加药量,最大药量不超过10mg/d,疗程8周.观察用药前、中、后期按国际标准测量血压变化,检查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血脂、血糖、肾功能、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1.赖诺普利治疗有效服药量为10mg/d时,控制血压效果最理想;2.对用药前、2、6、12、24、48h进行降压观察显示,采用赖诺普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药效时间长,但起效慢;3.经治疗两周后,血压情况符合有效标准,第4周后全部达到目标血压,第8周原发高血压患者恢复平稳正常标准.4.不良反应有7例,占9.7%.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肾功能、肝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采用赖诺普利可以有效降低Ⅰ级、Ⅱ级高血压,且副作用较少,降压后24小时血压平稳,降低了血压波动对心、脑、肾器官的损害,在临床上值碍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钠素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心钠素(AN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以及赖诺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的1级、2级EH伴LVH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30例,卡托普利组30例。检测口服赖诺普利或卡托普利前后ANP、FINS的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LVH。样本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赖诺普利较卡托普利降低ANP、FINS及改善LVH效果更显著(P〈0.05);ANP、FINS与LVH无相关性。结论:赖诺普利可降低ANP、F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