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优化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参数(频率、强度、留针时间、治疗频次)主次地位及各水平的优劣,筛选出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优化参数方案。方法:选取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用抓阄方法随机分27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27(313),研究电针频率、留针时间、治疗频次、强度的最佳组合。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治疗2疗程。结果:(1)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各因素(参数)的主次顺序为:频率、留针时间、治疗间隔、强度。(2)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各项的优化参数方案分别为,甘油三酯:频率AM50Hz、留针20分钟、强度1mA、每周2次;总胆固醇:频率AM100Hz、留针30分钟、强度1mA、隔日1次;低密度脂蛋白:频率AM100Hz、留针30分钟、强度为病人舒适耐受、隔日1次。结论: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电针参数。  相似文献   

2.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丰隆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伐他汀片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TC、TG、LDL-c、HDL-c)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在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电针和药物在治疗后29天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电针丰隆穴组为65.6%,药物对照组为67.9%,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丰隆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伐他汀片口服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KL-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调节TC、TG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丰隆穴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蛋白血症(HLP)患者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方法:对46例确诊为混合性HLP的患者电针丰隆穴治疗4周,观察疗程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内服力平脂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电针丰隆穴组在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有显著疗效(P<0.05),并明显改善HLP患者的总体症状及主要的痰浊症状。结论:电针丰隆穴对HLP患者具有较好的调脂("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饮食控制组、电针组及电针+饮食控制组,每组8只。空白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组采用高脂饮食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28d后,饮食控制组、电针+饮食控制组改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饲喂方法不变,同时电针组及电针+饮食控制组电针"丰隆"穴,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治疗30min,每日1次,治疗28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用原位杂交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 1(ABCA 1)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TC、LDL-C水平较空白组显著上升(P<0.01),肝脏ABCA 1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电针+饮食控制组大鼠TC、LDL-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ABCA 1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饮食控制组比较,电针+饮食控制组大鼠TC、LDL-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ABCA 1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可通过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ABCA 1蛋白及mRNA表达,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降低胆固醇负荷而防治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符合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取足三里、丰隆、带脉、天枢、水分、中脘、上脘、梁丘穴,电针治疗30 min后再配合穴位埋线,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周;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连服10周。10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腹围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改善血脂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较治疗前在降低TG、LDL-C、BMI和腹围方面效果显著(P0.01),TC也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在降低TC方面效果显著(P0.01),TG、LDL-C也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降低TG、LDL-C、BMI和腹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仅在降低TC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在降低TG、LDL-C、BMI和腹围方面均较血脂康药物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通腑泄浊针法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血管内皮保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针刺丰隆、曲池、三阴交穴,在双侧丰隆、曲池穴加用韩式电针仪,以灌服辛伐他汀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第15天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LLD-C均高于正常组,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提示造模成功.健脾通腑泄浊针法针刺结束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TC、LDL-C、ET含量降低,HDL-C、NO含量提高.结论 健脾通腑泄浊针法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代谢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脂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脂肪肝的机制。方法: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NAFLD)组﹙22只﹚。后者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其中3只(正常对照组1只,NAFLD组2只),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NAFLD对照组﹙10只﹚和电针治疗组﹙10只﹚,后者施以电针"治疗"。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1.6-2Hz,强度1-4mA,以下肢轻微抖动为宜。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指数、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电针治疗组大鼠的血清TC、TG、LDL-C、肝指数、血清谷ALT及AST均显著低于NAFLD模型对照组(均P0.05),其肝脂肪变性程度亦显著减轻。结论:电针治疗能显著地降低其血脂,改善其肝功能,从而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艾灸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艾灸丰隆、足三里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艾灸丰隆、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普伐他汀片口服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调节TC、TG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丰隆、足三里穴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红星  王琼  黄浩  乐薇  覃鹏飞 《中国针灸》2012,32(3):241-245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高脂+普通饲料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两治疗组电针“丰隆”穴,每日1次.治疗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肝X受体α(LXR-α)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升高明显(均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均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肝脏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有所上升,较正常对照组仍降低明显(均P<0.01);电针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中ABCA1、PPARα、LXR-α及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调肝脏ABCA1、PPARα、LXR-α、RXR-α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普通组、高脂+电针组及高脂+普通+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饮食饲料饲喂法造模,造模28d后,高脂+普通组、高脂+普通+电针组改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电针组及高脂+普通+电针组电针"丰隆"穴,治疗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8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单核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1γ(interleukin-1γ,IL-1γ)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浆TC、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高脂+普通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电针治疗后,高脂+电针组及高脂+普通+电针组大鼠血浆TC、LDL-C明显下降(P0.01),TG、HDL-C变化不明显(P0.05)。高脂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普通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组明显下降(P0.05);高脂+普通+电针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普通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可能与其下调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中MCP-1、ICAM-1及IL-1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SPF级SD大鼠制备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及治疗对照组,每组8只,另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大鼠进行电针丰隆穴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0天。模型组、治疗组大鼠干预期间予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及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饲料。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ABCA1、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LDL C水平升高,肝脏组织ABCA1、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而TG和HDL-C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TC、L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治疗对照组大鼠ABCA1、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对照组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对照组大鼠TC、LDL-C水平降低, ABCA1、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G和H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上调肝脏ABCA1、PPARα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由其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Sun DY  Sun LH  Liang YL  Zhang SY  Xiao HL  Wu ZQ  Li WL  Li XH  Ma HL 《针刺研究》2012,37(3):206-210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大鼠脂代谢影响的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雌组、模型雄组、电针雌组、电针雄组,并设正常雌组和正常雄组进行对照。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模型。电针雌组、雄组电针大鼠"后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计算各组治疗前后Lee’s指数,生化法检测各组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结果:电针雌、雄两组的Lee’s指数及血浆TG、TC、LDL-C含量均较模型雌、雄两组明显降低(P<0.01,P<0.05),而血浆HDL-C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电针雄组Lee’s指数较电针雌组明显降低(P<0.05);电针雌组血浆TG、TC含量较电针雄组明显降低(P<0.05);电针雌组血浆HDL-C、LDL-C的含量与电针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性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但在降低Lee’s指数和调节脂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针可更明显地降低雄性大鼠的Lee’s指数及雌性大鼠的血浆TG、TC含量,但对雌雄两性血浆HDL-C、LDL-C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单核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1γ(IL-1γ)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正常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组采用高脂饮食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28 d后,高脂+普通饲料组、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改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饲喂方法不变,同时高脂饲料治疗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电针丰隆穴,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2 mA,治疗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8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单核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1γ(IL-1γ)的表达.结果 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较明显下降(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高脂饲料治疗组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较,TC和LDL-C明显降低(P< 0.01),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大鼠血浆中TC、LDL-C与高脂+普通饲料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1).高脂饲料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CP-1及IL-1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CP-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饲料组明显下降(P<0.05),但仍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0.05或P<0.01);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CP-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饲料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MCP-1、IL-1γ的表达,对高脂血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巨噬细胞与人血清共培养Janus激酶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锌指蛋白36(JAK2/STAT3/TT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辨证为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电针组予以电针针刺丰隆穴治疗;药物组予以口服血脂康治疗;对照组予以非经非穴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月、2月、6月3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变化;取各组患者血清,与人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JAK2、STAT3、TTP mRNA和蛋白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电针组总有效率83.3%,药物组总有效率86.6%,两者改善血脂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电针组与药物组TC、TG、LDL-C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2月、治疗后6月,药物组TC、TG、LDL-C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电针组未见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电针组与药物组巨噬细胞JAK2、STAT3、TTP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 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两者变化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电针丰隆穴可降低患者TC、TG、LDL-C水平,且疗效较药物持久,可促进巨噬细胞JAK2、STAT3、TT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减弱炎症活动,由此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口服中药、针药结合治疗3组,监测治疗前后血清TG、CHO、HDL-C、LDL-C、ApoA-Ⅰ、ApoB及ApoA-Ⅰ/ApoB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HDL-C、ApoA-Ⅰ、ApoA-Ⅰ/ApoB比值上升,CHO、TG、LDL-C、ApoB下降,与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口服中药、针药联合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清中血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谢菊英  王灵  李启秀  李晓毛 《中国针灸》2007,27(12):898-900
目的:观察电针与药物治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寻找一种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30例,电针三阴交、丰隆、阴陵泉等穴,每日1次,别嘌呤醇组30例,口服别嘌呤醇,每次100 mg,每日2次;丙磺舒组30例,口服丙磺舒,每次0.25 g,每日2次。观察3组对血尿酸、尿尿酸的影响及3组间疗效。结果:电针组、别嘌呤醇组、丙磺舒组治疗后和治疗前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和别嘌呤醇组治疗后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丙磺舒组治疗后和治疗前尿尿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和丙磺舒组治疗后组间尿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状况比较,电针组比别嘌呤醇组疗效好(56.23>43.17),别嘌呤组比丙磺舒组疗效好(43.17>37.10)。结论:电针能减少尿酸的生成和促进尿酸的排泄,治疗效果好,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是伴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患者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