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 1.62~ 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制作角膜瓣时发生卡刀后改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2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中因遇到阻力卡刀改为PRK,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对术后视力、角膜瓣的恢复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6例(28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术后1 a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96.43%),术后无上皮植入及明显Haze出现。术后1 a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LASIK术中卡刀改做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显著,适用于因特殊原因急需一期手术完成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1.62~+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 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Q值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德国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机及可联机的角膜地形图对123例(246眼),屈光度在-1.50~-8.50 D,散光在-0.50~-2.50 DC的病人双眼同时治疗,其中右眼行Q值引导个体化LASIK切削程序治疗,Q值设置在-0.25~-0.50之间;左眼行标准LASIK切削程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Q值引导组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86,P〈0.05);Q值引导组术后视觉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标准组(χ2=16.97,P〈0.05).结论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快、安全稳定,其中Q值引导组保持了人眼角膜生理非球面性,病人视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80例(555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疗效。方法:将280例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0.75D~-6.00D295眼;Ⅱ组-6.25D~-10.00D238眼;Ⅲ组-10.25D~-14.OOD22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Ⅰ组术后裸眼视力1.0~1.5有295眼,矫正率为100%;Ⅱ组术后裸跟视力LO~L5有232跟,矫正率为97.48%;Ⅲ组术后裸眼视力0.5~1.0有18眼,矫正率为81.8%。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预测性、稳定性好,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黄斑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及分析该院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黄斑出血的相关原因。方法选择该院1997~2012年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2 170例(4 302只眼),其中PRK组2152只眼,LASIK组2 150只眼,采用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包括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组)605只眼,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组)957眼,飞秒激光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组)588只眼,采用常规观察最佳矫正视(BCVA),眼内压,眼底改变等,全部患者随访8~12个月。结果 2 170例4 302只眼,有14只眼发生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0.33%,其中PRK组2 152只眼,12只眼黄斑出血,黄斑出血率为0.56%;LASIK组2 150只眼,2只眼黄斑出血(LASEK发生1只眼,SBK发生1只眼,Femtosecond laser无),黄斑出血率为0.09%,PRK组黄斑出血率高于LASIK组黄斑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5)。PRK组12只眼黄斑出血时,其平均眼压为(24.38±5.63)mm Hg,比术前平均眼压(16.58±4.28)mm Hg高。结论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波动可能是高度近视PRK术后黄斑出血的主要原因,LASIK术是避免高度近视术后黄斑出血的最好方法,3种角膜瓣制作技术与黄斑出血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对33例(63眼)角膜厚度不适合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球镜度数。随访月。结果术后58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50眼有轻度不适。术后21眼出现haze:0.5级13眼,1级7眼,2级1眼。术后8眼(12.69%)出现高眼压。结论 LASEK兼具LASIK和PRK的优点,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LASIK治疗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远视的效果。方法:对10例远视眼患者19只眼(+3.25~+10.00),采用LASIK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见视力下降超过1行以上者,术后6个月79%的患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100%的患者裸眼近视力达到0.5以上,结论:LASIK治疗远视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72例127眼,分为LASEK治疗组38例(68眼)和LASIK治疗组34例(59眼),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 程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时, LASEK 组UCVA 明显低于LASIK组(P〈 0.05),但术后1个月、3 个月、6个月时两组UCVA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中有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现象,LASEK 组回退幅度较LASIK组明显,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LASIK 组未出现Haze, 而LASEK组术后可见少量haze, 无2级以上Haze出现.[结论]LASIK和LASEK在矫正高度近视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好,安全性,但前者较后者视力恢复快,而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瑞士Femto-LDV飞秒激光)与机械刀(法国MORIA OUP)制作角膜瓣的SBK手术的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方法 2010年1~4月成都康桥眼科医院门诊完成的SBK手术病例2000眼(球镜-1.00~9.75 D,柱镜0~2.75 D),根据制瓣方式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板层刀组各1000眼,所有手术均采用VISX S4(美国AMO公司)行基质切削,且都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屈光度、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丢失,并分析各组屈光稳定性和术后并发症。结果预测性:两种手术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术后1天时飞秒激光组优于角膜板层刀组;有效性:术后1天UCVA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的比例,飞秒激光组为95.5%,明显高于机械刀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1月、3月、6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视力超过BCVA一排以上的比例,飞秒激光组为21.5%,明显高于机械刀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和安全性:术后6月BCVA丢失在2排以上者飞秒激光组为0眼,机械刀组有3眼。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SBK手术有较快的视力恢复,更好的术后视力,更高的安全性,但对于术后晚期视力稳定性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仍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 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 (M-LASIK组)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 (F-LASIK组)各150例300眼。观察手术后1个月内角膜瓣愈合、视力、干眼的3项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FS)评分]、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的问卷评估。  结果  两组术后角膜瓣均一期愈合, F-LASIK组有1只眼术后第1天角膜瓣细皱, 冲洗后好转; 所有眼均达到手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1、K2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 < 0.05),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 术后1个月两组BUT、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明显下降, FS评分明显增加(P < 0.05)。术后1个月F-LASIK组BUT明显高于M-LASIK组(P=0.045), 泪液分泌试验、F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IK组主观症状的评分总和明显低于M-LASIK组(Z=-0.989, P=0.043);满意度明显高于M-LASIK组(Z=-2.316, P=0.021)。  结论  传统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和现代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及生活视觉质量, 而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满意度更高, 且可以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Array多焦点人工晶体与1 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视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袁非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89-1090
目的:观察Array多焦点人工晶体(IOL)与1CU可调节式人工晶体的临床效能。方法:对进行Array人工晶状植入术20例(28 眼)、1 CU人工晶体植入术15例(23眼)进行研究。术后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远视力最佳矫正时的近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ray组与1 CU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有显著差异。而两组的最佳矫正远、近视力无统计学差异。最佳远视矫正状态时的近视力,Array组为0.393±0.12,1 CU组为0.248±0.104,其中Array组中46.43%者好于0.5,1 CU组中所有患者均小于0.5,有显著差异。结论:Array人工晶体与1 CU人工晶体在获得较好的远视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近视力水平,且Array人工晶体在远近视力效果上要优于1 CU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力及视野检查的表现。方法:530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3组,分别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检查视力和中心30度视野。结果:同组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无明显差别,但高度组术后6个月视力略有回退。低度组和中度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平均缺损(MD)正常。低度组术后不同时间MD无差别,均好于术前。中度组和高度组术后存在一个加重-好转的过程。高度组术前MD高于正常,术后3个月缺损加重,术后6个月略有好转但仍高于术前。低度组和中度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视野矫正缺损变异值在正常范围。高度组局部视野损害手术前后均超过正常范围。3组术后均存在视野损害加重-缓解的过程。结论:LASIK手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视野在术后短期内具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PHACO)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眼轴变化及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54眼)与对照组41例(51眼),研究组采取PHACO-IOL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眼轴长度,术前及术后2周视力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视力在0.5~0.6及1.0~1.5所占人数比为50.00%、1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2%、0,而在<0.1、0.1~0.4所占人数比为16.6%、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25%、3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3月及术后1年眼轴长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患者夜间视物、看电视、阅读书写及精细操作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术后上述评分[(2.83±1.25)、(3.05±1.18)、(2.83±1.05)、(2.97±1.2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6±0.74)、(2.11±0.86)、(1.83±0.56)、(1.92±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PHACO联合IOL术能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改善视觉质量,且不增长眼轴长度,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