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治疗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SLA、化学发光及放射免疫的方法对45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242、CA153、CA199、CA125、CA50、CEA、Free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CA153阳性率最高,为66.51%,其次是CEA,为48.02%;术后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随访2a,阳性病例变化不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随访显示持续高水平肿瘤标志物易发生转移,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口服炻乳汤对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细胞上皮型钙粘连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炻乳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细胞E-cadherin表达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53(CA153)]水平差异。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症状积分及血清IL-8、TNF-α、VEGF、CEA、CA15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 05),细胞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则较治疗前升高(P0. 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结论:炻乳汤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中医证候,并使血清肿瘤标记物减少,还能降低其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风险,于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3.
毕亮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96-97
目的:探讨血清IL-6、血清CA153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乳腺癌患者及6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IL-6、血清CA153检测结果,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结果作对比。结果:乳腺癌组血清IL-6、血清CA153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血清CA153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L-6、血清CA153水平对乳腺癌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210例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从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激素受体及治疗手段(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内分泌药物选择、是否接受中医治疗)等因素对3年复发转移率进行单一因素影响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情况、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临床分期分析显示,与IIa及IIb期比较,Ⅲc期复发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肿物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3年复发转移率越高(P0.05)。治疗因素中,与非中医治疗比较,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1)。分层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c期、淋巴结转移9个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患者,中医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不同内分泌药物选择等因素与3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童彩玲  杨海燕  黄梅  谢丹 《新中医》2011,(12):77-78
目的:观察乳癌康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患者75例分为2组,治疗组39例予乳癌康治疗,连续服药6月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36例未行药物治疗。2组均随访至术后2年,观察2组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治疗组复发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为2.6%;对照组复发转移7例,复发转移率为19.4%,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癌康能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短期复发转移风险,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乳腺癌患者采取肿瘤标志物CA153以及CA125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全部开展肿瘤标志物CA153以及CA125联合检查,总结肿瘤标志物CA153以及CA125联合检查在乳腺癌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A153以及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乳腺癌患者分期越高,肿瘤标志物CA153与CA125水平越高。结论:临床中开展肿瘤标志物CA153以及CA125联合检查,能够降低乳腺癌临床误诊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和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保乳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78例,术后均行辅助化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三苯氧胺3年~5年.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切缘均阴性,均行保乳根治术: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数在1-3枚,转移率15.4%;随访3个月~84个月,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乳复方治疗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复方对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复方,对照组仅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复方对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除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65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5.68%和5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复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改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90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n=45)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n=45)未进行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2年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乳头溢液患者(乳腺癌组)、50例乳腺导管增生病变伴有乳头溢液患者(良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乳头溢液和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用四格表法统计分析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乳头溢液和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且乳腺癌组中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水平明显高于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均P <0.01);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CEA、CA153、CA125表达水平与对应血清CEA、CA153、CA125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r=0.872、0.789、0.843),P <0.01;乳腺癌组乳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气通腑汤在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于根治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复发转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和复发转移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含量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失访1例,术后3年,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3例。术后第2年、第3年及总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EGF、MMP-9、OPN水平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降低CEA、CA199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VEGF、MMP-9、OPN复发转移相关蛋白含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与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4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EA、CA125、CA153水平,并对CEA、CA125与CA153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CEA、CA125、CA15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上,采用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方式有较高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可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价和术后随访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结状态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放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给予D2根治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病理情况给予放化疗治疗,其中30例给予单纯放疗或化疗,70例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检测患者胃癌组织淋巴结阳性率和分期,并观察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复发及转移程度,分析淋巴状态与放化疗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胃癌组织淋巴结阳性率和分期与患者2年生存率成显著负相关(r=-0.853,-0.918;P均<0.05),与复发率和转移率成显著正相关(r_(复发)=0.675,0.856;r_(转移)=0.897,0.910;P均<0.05)。结论淋巴状态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放化疗治疗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率和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及中药乳癌术后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87例,动态观察术前、常规手术及放化疗等西医治疗后及服乳癌术后方6个月后血清VEGF水平,并随访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率与无病生存率。结果共有80例完成观察。VEGF检测显示,患者术后化/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乳癌术后方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率为3.75%,无病生存率为96.25%,总生存率达100%。结论 VEGF水平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呈动态变化,乳癌术后方可能通过降低VEGF水平从而抑制乳腺癌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结状态及c-myc组织表达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放化疗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胃癌100例均接受D2根治手术。术后依据患者自身病理情况行放化疗。检测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和c-myc癌变组织表达阳性率,分析两个指标与患者3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结状态Nr0患者3年生存率最高,Nr2最低;Nr2患者复发转移率最高,Nr0最低,不同淋巴状态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yc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淋巴结状态及c-myc组织表达与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放化疗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当淋巴结阳性率及c-myc组织表达阳性率越高时,3年生存率越低,复发转移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TPS水平在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15位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9例卵巢癌患者初诊、治疗后血清TPS、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PS、CA125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TPS、CA125水平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TPS、CA125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复发转移组中TPS、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6.67%,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PS、CA125检测均有助干卵巢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153、CA125、CEA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34例乳腺癌患者、19例乳腺良性病变者、15例健康人的血清中CA153、CA125、CEA含量,并分析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乳腺癌患者3 种肿瘤标志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乳腺良性肿瘤组(P〈0.01).3 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对不同分期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均高于单项标志物.其中CEA+ CA199+ CA153 组合的检出敏感性较其他组合均高,特别是对早期患者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CEA+ CA199+ CA153 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证素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关系。方法采集8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法提取证素,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水平,比较不同证素的病理积分与CEA和CA19-9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样本中CEA阳性率为18.0%,CA19-9阳性率为6.7%。痰证组中CEA阳性率为34.4%,非痰证组中CEA阳性率为14.0%,2组CE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痰证患者可能有较高的转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的ER阳性率为68.7%、PR阳性率为56.7%,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及是否有腋淋巴结转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ER和PR对指导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TAX)化疗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实施TA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TPS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临床收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CEA、CA153、T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TAX化疗方案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更好,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