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窒息以纳洛酮进行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曾接收的窒息新生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以纳洛酮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以纳洛酮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比较高,能够使患儿尽快恢复自主呼吸,挽救患儿生命,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后情况,总结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方法。方法:将在本院分娩出10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成功复苏率分别为96.67%、82.50%;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10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围生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早期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治愈率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率。方法将55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复苏时用纳洛酮0.1 mg/kg脐静脉推注,复苏后予0.05 mg/(kg.d)静滴。对2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愈率及HIE的发生率及进行比较。结果2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愈率及HIE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及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可降低HIE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急救方法,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均采取ABCDE复苏方法,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行系统护理,比较复苏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135例患儿中的早产儿及足月儿比例。结果:所有新生儿均复苏成功,复苏后观察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分别为(63.83±4.72)mm Hg和(47.03±4.36)mm Hg,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则有显著提高,指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中早产儿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结论:早产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应及时对窒息新生儿采取ABCDE复苏及系统护理,帮助新生儿尽早恢复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窒息是由孕母、胎儿、分娩等各种原因致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造成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丧失,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有效缩短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时间,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关键。我院2000—2010年应用纳洛酮与山莨菪碱联合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重度窒息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ABCDE复苏方法实施抢救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案管理模式实施抢救与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抢救前后1min Apgar评分情况,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结论:预案管理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84例呼吸暂停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吸氧、保暖、能量合剂、治疗原发病及氨茶碱等基本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 mg/kg,用5%~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推注,酌情数分钟后重复使用,至呼吸暂停改善后改为0.1 mg/(kg.d)静滴,直至呼吸暂停纠正。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治疗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8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予纳洛酮治疗及一般治疗,对照组(93例)予一般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及意识转清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有效率增高(P均<0.05),意识转清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复苏护理方法对提高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800例剖宫产患者,其中49例(6.13%)发生新生儿窒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保温、常规方法清理气道、诱发呼吸、建立有效循环及药物干预等复苏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挤压胸廓结合喉镜直视声门下吸引清理气道。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与剖宫产原因的关系,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抢救效果。结果:①脐带因素(18.75%)和早产(12.50%)位居剖宫产发生新生儿窒息原因的前两位;②实验组5min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VS41.67%,P<0.05),两组患儿出生10min Apgar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复苏护理是抢救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治疗后存活率、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比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比例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清醒时间(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β内啡肽(β-EP)和血乳酸等观察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在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有助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阴道分娩的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5例行延迟断脐(脐带搏动减弱后断脐),对照组115例采取常规断脐(新生儿出生后10秒内)。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程度及Apgar评分情况。结果:延迟断脐的观察组窒息率为8.0%,常规断脐的对照组为1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窒息的新生儿中,延迟断脐组Apgar 1min及5mi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所需时间小于对照组,并且患者为轻度窒息时不需要使用药物复苏。结论:采取延迟断脐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窒息程度,缩短复苏所需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若锟 《新中医》2018,50(6):90-92
目的:观察在常规救治措施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微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均采用常规救治措施,对照组加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观察组加用葛根芩连微丸与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的8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救治措施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微丸与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可使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意识、肢体功能等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恢复,达到了快速醒酒、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荣  计高荣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04-110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为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对照组30例单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明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9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40/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32/4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1,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患者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复苏首选纳洛酮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洛酮又名丙烯吗啡酮 ,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临床用于麻醉药过量中毒、窒息、休克、昏迷、脑梗死、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抢救治疗效果较好。我科自 1994年以来 ,将纳洛酮应用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介绍如下。在处理新生儿窒息时除给予保暖、清除呼吸道异物的同时 ,应用纳洛酮 0 .2mg肌注 ,1min左右即可出现自主呼吸 ,皮肤也随之由青紫转为红润 ,并出现微弱的哭声 ;随之心跳及肌张力明显改善 ,哭声响亮。若重度窒息经 3min后Apgar评分仍不到 9~ 10分 ,则需再肌注 0 .2mg纳洛酮。为促进…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儿童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方法抢救,治疗组35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2组清醒时间,胆碱酯酶、心肌酶恢复速度,迟发性神经炎、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迟发性神经炎发生率低,清醒时间短,胆碱酯酶恢复速度早期明显加快,平均住院时间短。结论纳洛酮用于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协同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60例呼吸暂停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吸氧、保暖、能量合剂、治疗原发病及氨茶碱等基本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mg/kg,用5%-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推注,酌情数分钟后重复使用,至呼吸暂停改善后改为0.1mg/(kg·d)静滴,直至呼吸暂停纠正。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协同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盐酸纳洛酮联用山菪莨碱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各种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用山菪莨碱可提高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效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lasgow Coma Scale)、脑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以及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GC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脑血肿量、NIHSS评分以及清醒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疗效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高渗液体复苏方案治疗急腹症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等渗液体复苏,治疗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辅以高渗液体复苏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液体复苏需要的液体量和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5),而患者复苏成功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液体复苏抢救急腹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