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Berg平衡量表、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3.68%;治疗后,研究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运动状态,提高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P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多巴丝肼治疗,联合组接受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统计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5.42%(41/48),高于对照组的66.67%(32/48)(P<0.05);治疗后,联合组UPDRSⅣ、UPDRSⅢ、UPDRSⅡ、UPDRS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8/48)]与对照组[27.08%(1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老年PD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采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3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 041例PD患者。Meta分析显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OR=5.05,95%CI:3.75~6.78,P<0.01);可显著降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总评分、UPDRS第Ⅱ部分评分(UPDRSⅡ)和UPDRS第Ⅲ部分评分(UPDRSⅢ),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7.31,95%CI:-9.74~-4.89,P<0.01;MD=-2.23,95%CI:-3.17~-1.30,P<0.01;MD=-4.88,95%CI:-6.01~-3.74,P<0.01),表明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对PD的整体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运动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分析表明,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组同单用多巴丝肼组比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恶心呕吐、低血压、头晕、嗜睡、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用药组幻觉的发生率增加(OR=4.03,95%CI:1.37~11.87,P=0.01)。 结论 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的疗效显著,对患者UDPRS评分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帕金森病综合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综合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呕吐、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经有效处理后,均缓解,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优于多巴丝肼片单独用药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巴丝肼片治疗,部分患者加用吡贝地尔缓释片或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70岁的患者予以盐酸苯海索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丝肼片+吡贝地尔缓释片组的全部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多巴丝肼片组+盐酸普拉克索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65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联合组给予多巴丝肼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多巴丝肼起始剂量为每日250 mg,最大时可加至750 mg,每日分3~4次用药;盐酸普拉克索起始剂量为每日0.375 mg,每周加量1次,每次日剂量增加0.75 mg,每日最大的剂量为1.5 mg,每日3次)。对照组单独给予多巴丝肼治疗,用法参照联合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情况,并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检查部分(PartⅢ)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UPDRS评分为(18±5)分,优于治疗前的(30±5)分和对照组的(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改善(10 m折返步行时间除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VP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与对照组(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VP的临床效果优于多巴丝肼片单独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非运动症状控制[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分、血清miR-124和miR-137水平、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和生命质量[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oehn-Yahr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严重程度、发生频率等NM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miR-124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iR-13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DQ-39评分低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PD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行美多巴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UPDR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PD患者行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行美多巴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拉克索治疗。依据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将UPDRSⅢ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的评分作比较,以评分减少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Ⅱ与UPDRSⅢ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Ⅱ与UPDRSⅢ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6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59/6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开关现象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巴单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美多巴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和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帕金森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多芭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普拉克索片,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分时间点进行UPDR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64%:治疗组第12周UPDRS总分和第8、12周UPDRSⅢ评分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8周UPDRS总分和第8、12周UPDRSⅡ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和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有效且安全,副作用明显少于单用美多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止颤方加减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肝肾不足型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结合补肾止颤方加减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7例患者脱落或剔除,对照组8例患者脱落或剔除,最终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UPDR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MSS、PDQ-39、F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NMSS、PDQ-39、F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止颤方加减可有效改善肝肾不足型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运动症状的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康笑 《当代医学》2021,27(9):21-23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美多巴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美多巴+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副反应量表系统(TESS)评分及帕金森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1、4、8、12周时T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可降低帕金森患者UPDRSⅢ评分,改善TESS评分,控制帕金森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二者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制订的帕金森诊断标准,且均排除家族性和老年性震颤等其他疾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旋多巴片3片,d和盐酸普拉克索片1片,d;实验组在应用左旋多巴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司来吉兰片1次/d,早餐后1h服用.前2周的剂量为0.5mg/次,第3周后增至1mg/次。两组患者整个疗程均为8周。期间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得分。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实验组UPDRS评分下降程度均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9%和40.7%,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用药方案上进一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帕金森病提供方便、易行的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60例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多系统萎缩(MSA)和其他帕金森综合征],均进行急性多巴递进反应试验,所用药物为多巴丝肼62.5、125、187.5、250、375 mg,应用统--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运动部分,评价服药前及服药后1 h临床改善情况,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巴丝肼剂量为62.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11.3%,剂量为12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23.1%,剂量为187.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29.4%,剂量为250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31.2%,剂量为375 mg时,平均UPDRS评分改善率为34.3%;应用剂量为62.5 mg多巴丝肼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时,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剂量为125、187.5、250、375 mg多巴丝肼的急性多巴反应试验时,分别以UPDRS评分运动部分,改善不小于23.1%、29.4%、31.2%、34.3%为诊断帕金森病指标标准,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多巴反应试验与患者性别、年龄、HY分级无关,急性多巴反应试验是临床诊断和鉴别帕金森病的一种方便易行、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纯西医药治疗对比,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9.52%,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ebster量表评分、PDRS评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美多巴每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其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9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帕金森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中药和西药美多巴,对照组单用美多巴,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英国帕金森病学会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包括失眠、便秘、多汗、精神障碍、乏力、不明原因导致的疼痛、认知障碍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的UPDRS评分差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非运动症状,如失眠、便秘、多汗、乏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神障碍、不明原因导致的疼痛、认知障碍等虽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同时对于非运动症状如失眠、便秘、多汗、乏力等亦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叶其群  田伟 《海南医学》2012,23(15):35-36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继续使用原抗帕金森药物,对照组给予氟西汀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奥氮平,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抗抑郁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vs68.3%,P<0.05)。两组的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少见不良反应,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碘甘油治疗牙龈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I、PLI、S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碘甘油治疗牙龈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周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碘甘油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进行对比,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的风险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帕金森患者及15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及B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各30例,C组为健康人群,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A组与B组)Hcy水平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UPDRS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叶酸、VitB 12辅助治疗可能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