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腺癌(OE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OEC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肿块质地、壁结节、信号强度、强化程度、腹膜种植灶、腹水、同时伴发子宫内膜癌的双原发癌(DPC)、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分期等情况.结果:20例OEC共22个病灶,单侧发病18例(90%),双侧2例(10%),DPC 10例(50%).13个(59%)病灶呈卵圆形,最大径约(11.2±5.1) cm(3.7~22.5 cm).病灶呈囊性为主伴壁结节15个(68%),囊实性病灶5个(23%),实性病灶2个(9%).囊液T1 WI呈均匀等或高信号者17例(85%),T2 WI呈均匀高信号者15例(75%),DWI呈低信号者10例(63%,10/16).实性成分T1 WI均呈等信号,19个(86%,19/22)病灶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14个(82%,14/17)病灶DWI呈高信号.出现卵圆形病灶、囊性为主伴壁结节、囊液T1WI呈均匀等或高信号时,诊断OEC的准确率分别为59%、68%和85%,联合上述3种征象诊断OEC的准确率为91%.结论:OE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WI有助于OEC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征象及临床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大多数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仅1例无腹部手术史.34例(87.2%)病灶边界模糊.22例(56.4%)病灶呈实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为主;15例(38.5%)病灶呈囊实性,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抑脂T1WI中有高信号灶为7例;2例(5.1%)病灶呈囊性,T2WI及T1WI均呈高信号.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实性及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持续性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结合临床病史及MRI表现特点,能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边界、大小及范围,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与腹腔镜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MRI诊断的13例共22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与腹腔镜手术及病理对照,全部22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T1WI及T2WI均为均匀高信号6个,T1WI均匀高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者15个,T1WI及T2WI均为混杂信号1个;5个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呈"卫星囊";4个异位囊肿壁可见小破口并见高信号影向外突出。结论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信号特点、大囊肿周围伴小囊肿呈"卫星囊"、囊壁厚薄不均匀、周围粘连征象、盆腔内及卵巢表面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征象等与腹腔镜手术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囊壁缺口征"为本病的另一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CC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评价MRI对CCC与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11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1例CCC及32例HGS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患者绝经状态、肿瘤发生部位偏侧性、实验室指标、有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MRI表现包括肿瘤形态、囊实性组成、囊性成份内有无T1高信号、单囊或多囊、囊内有无壁结节及其形态、实性成份强化程度,有无腹膜种植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盆腹腔积液。分析比较CCC与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结果:CCC与HGSC在肿瘤发生部位偏侧性、平均最大径、形态、组成成份、囊性成份内T1高信号、单囊、囊内壁结节形态、CA199升高、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FIGO分期及腹膜种植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1、0.016、0.028、0.036、0.001、0.029、0.002、0.004、0.003、0.004),相对于HGSC,CCC患者肿瘤形态更规则(13/24,54% vs. 11/44,25%;P=0.016),囊实性(15/24,62.5% vs. 22/44,50%;P=0.022)并以单囊为主(17/24,71% vs. 13/44,30%;P=0.001),单侧发病多见(18/21,86% vs. 19/32,59%;P=0.041),肿块平均最大径更大(120.1±51.9 mm vs. 84.4±36.1 mm,P=0.01),肿瘤囊内结节形态以结节或乳头状突起为主(10/13,77% vs. 9/23,39%,P=0.029),肿瘤囊性成份T1WI高信号多见(10/24,42% vs. 8/44,18%;P=0.036),腹膜种植转移更少见(6/21,29% vs. 22/32,69%;P=0.004)。结论:CCC与HGSC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较好地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临床及MRI特征表现,评价MRI对OEC与HGS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OEC患者(OEC组)及22例HGSC患者(HGSC组)的临床资料及MRI特征表现。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体征、绝经状态、实验室检查、有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MRI特征表现包括肿瘤形态、偏侧性、壁结节形态、囊性灶多寡特点、囊性成分信号特征、实性成分强化方式、肿瘤有无包膜、双发癌灶(合并子宫内膜癌)、腹膜种植、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情况等。结果:OEC与HGSC在肿瘤偏侧性、囊性灶多寡特点、部分囊性成分T1WI高信号、壁结节形态、双发癌及腹膜种植转移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HGSC,OEC形态较规则,大多单侧发病,单囊为主,部分囊性成分T1WI高信号,壁结节较光滑,双发癌相对多见,腹膜种植转移相对少。结论:OEC与HGSC的病灶偏侧性、囊性灶多寡特点、部分囊性成分T1WI高信号、壁结节形态及双发癌等MRI特征表现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双侧卵巢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41例双侧卵巢病变患者的MRI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浆液性囊腺癌19例,转移瘤2例,畸胎瘤2例,无性细胞瘤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化脓性炎症2例。MRI的诊断敏感度为100%,诊断准确率为70.7%。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双侧附件区占位性病变。浆液性囊腺癌呈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强化不明显;转移瘤呈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畸胎瘤信号混杂,内见T1高信号影,T2压脂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病灶可见强化。无性细胞瘤表现为腹腔至盆腔内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子宫内膜样癌T1WI及T2WI压脂序列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部分病灶可见轻度强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呈短T2或短T1信号,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化脓性炎症DWI呈明显高信号,可见多房环形强化。结论:MRI是双侧卵巢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15例中,囊实性肿块8例,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囊内容物MR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囊与套间有厚壁分隔;实性肿块3例,T1WI及T2WI信号均高于肌肉;单一较大的囊性病灶4例。13例子宫均匀增大,内膜增厚,1例并有子宫内膜癌。结论 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可靠依据为:(1)肿瘤内多发囊变,间有厚壁分隔,囊内壁光滑;(2)合并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灶位于幕上.12个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36个为实质型,2个单纯囊型.囊性病灶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改变.实质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增强,灌注成像可见壁结节和实性肿块呈明显高灌注表现.结论:成血管细胞瘤之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邓亚  解天梅 《西南军医》2009,11(5):837-838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病变好发于小脑,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起源于幕下者5例。幕上者3例。(2)肿瘤呈类圆形,伴不同程度囊变,根据囊变程度可分为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和肿块型,以囊肿结节型最多见;(3)肿瘤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1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壁结节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T1W1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壁结节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4)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5)肿瘤出血与钙化少见。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杨蕊梦  江新青  许乙凯   《放射学实践》2011,26(3):278-281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结果:19例中1例表现为2个病灶,18例为单发病灶。囊实性8例和实性11例。囊实性肿瘤中囊性部分MRI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2例囊壁可见环形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实性部分MRI平扫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呈条纹状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明显壁结节样强化3例。11例实性肿瘤中MRI平扫示1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1例呈囊实性信号表现,此2例增强扫描示瘤内长T2信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余9例病灶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3例,片絮状浅淡强化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是当MRI上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尤其是伴有壁结节样强化,或者实性肿块且强化及水肿均不明显,而且系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年轻患者时,应考虑到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有7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9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7例位于肝脏左叶,1例位于右叶,1例位于尾叶;病灶直径为1.5~20cm,平均6.7cm;5例囊腺癌及2例囊腺瘤呈分叶状多房分隔,2例病灶呈单房囊性病灶;其中6例见乳头状壁结节,1例囊内合并出血;增强后9例实性成分(包括壁结节)及分隔强化。2例行MRI扫描者1例表现为壁结节呈T1、T2等信号,囊液为短T1、长T2信号,1例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CT及MRI显示肝内囊性多房分隔或单房囊性肿块,囊内成分混杂,乳头状壁结节突出于囊壁或实性成分漂浮于囊内;增强后实性成分、壁结节、囊壁及分隔不同程度强化,高度提示胆管囊腺瘤/癌的可能,对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共20个病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结果:11例中,单发4例,多发7例。共检出20个囊性转移病灶,位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区15个,幕下小脑病灶5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周围伴轻度水肿9个(45%);中度水肿4个(20%);重度水肿2个(10%);无水肿5个(25%)。根据囊壁形态,分为:规整型、结节型、不规整型。囊壁MRI 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囊内容物呈稍高于脑脊液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低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低场MRI在囊性脑转移瘤诊断方面作用等同于高场MR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崔静  韩立新  曹惠霞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12-1215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结果:肿瘤位于大脑半球13例,其中位于颞叶6例,额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鞍上区1例;位于四脑室1例.囊性病变2例,囊实性病变8例,实性病变6例.T1WI病变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低信号(n=9)或等信号(n=5);T2WI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变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或轻度强化,囊壁强化(n=4)或不强化(n=6).结论: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对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 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幕上9例:其中单侧颞叶2例,单侧额叶5例,脑室内1例,另有1例呈弥散性分布,病灶累及多个脑叶;位于幕下2例,均位于单侧小脑半球.11例病例中3 例为实性+囊性型,5例为完全实性型,3例为囊性+囊壁结节型.肿瘤直径从2~9 cm不等.MRI表现有一致性:(1) T1WI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或低信号;T2WI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或高信号;(2) Gd-DTPA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肿瘤轻度或明显强化,囊壁强化或部分不强化.结论 MRI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因此对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输卵管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洁  陈文新  吴晶涛  王守安  叶靖   《放射学实践》2013,(11):1144-1147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FTC病例,其中9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0例为单侧病灶,2例为双侧病灶。CT表现:输卵管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实性肿块1例;不规则囊实性肿块5例;腊肠形、“C”形实性肿块3例;管状囊性肿块伴管壁软组织结节3例。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呈延时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MRI表现: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DWI呈高信号。5例伴有输卵管积水。8例患侧子宫圆韧带均匀增粗,走形自然,增强后均匀强化。结论:PFTC典型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实性肿块,管形囊性肿块伴乳头状突起,伴输卵管积水。患侧子宫圆韧带增粗是PFTC重要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对其常见组织学类型进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61例,共75个病灶。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①20例浆液性肿瘤中,单房囊性病灶16例,病灶以实质成分为主者4例。16例囊性病灶中,囊壁薄而光滑者及囊壁伴结节状乳头状增生者各8例。囊液信号均表现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②20例黏液性肿瘤均呈多房囊性病灶,其中明显分房分隔者13例;伴有明显的实质性成分者7例。囊液的信号强度各种各样,8例表现为典型的"染色玻璃样"。③12例内膜样癌无典型MRI表现,主要为囊实性病灶。④7例明细胞癌主要为囊实性病灶,5例单房性囊性病灶的内壁可见结节状实质性病灶,且结节表面较光滑。⑤2例Brenner肿瘤,T_1WI表现为等信号、T_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卵巢上皮性肿瘤MRI表现多样,囊性多见,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较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RI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MRI表现。结果:12例19个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5个腺癌伴瘤内出血,7例双侧卵巢发病,6例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9个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14个呈囊实性肿块,5个呈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示19个肿瘤病灶实性成分均明显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多呈囊实性肿块,常伴瘤内出血,常合并或继发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见双侧卵巢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20例颅内单发转移瘤患者,采用T1WI、T2W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功能MRI,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瘤体的MRI表现。结果20例颅内转移瘤均为单发病例,幕上17例,幕下3例。 MRI表现囊实性和实性,囊实性病变14例,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囊性病变有5例,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单体素磁共振频谱(MRS)检查:未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胆碱(Cho)峰明显升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病例病灶均以囊性为主,囊壁弥散稍受限,囊内弥散不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高信号。结论颅内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有其相对特征性,在结合病史及功能磁共振检查,可较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于小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17-1119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其中11例为初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结果:19例OGCT患者共有23个肿瘤,其中14个呈类圆形或圆形,9个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共有2个囊性肿块,15个囊实性肿块和6个实性肿块。囊性肿块在CT图像上以均匀低密度、无强化的囊性成分为主,囊壁、分隔或壁结节有强化;实性肿块CT表现为肿块大部分为实性,内有单发或多发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囊实性肿块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大致相等。所有病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中度强化。13例伴腹水,9例伴子宫内膜增厚,19例均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和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