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为CTPV患儿11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术后均行超声或MSCT检查.结果 11例患儿术前CT扫描均显示脾不同程度增大,平扫可见肝门区异常软组织团块影,增强扫描示门静脉主干狭窄消失,肝门部出现蚯蚓状血管团,肝内左侧分支和/或右侧分支被多发集聚的血管取代(Ⅱ型).11例患儿均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旁路分流术(Rex术)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20个月,影像学检查示9例患儿吻合口通畅,2例患儿吻合口狭窄.结论 小儿CTPV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在小儿CTPV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MR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6例)或经肠系膜上动脉行间接门静脉造影(9例)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①3例患者行脾切除,余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脾脏体积增大;②7例原发性肝癌中5例可见明显门脉癌栓;③15例患者CT及MR平扫可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失去正常形态,边缘呈波浪状;④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影像学变化较平扫未见明显变化,2例患者可于肝脏实质边缘区见到异常带状密度增高影,而肝门区密度相对较低(肝脏异常灌注);⑤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显示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走行区域内可见数个扭曲扩张的静脉血管影像。结论:CT、MR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的优点,对诊断CTPV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19例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19例均行平扫,14例加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果 19例平扫均显示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12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3例管腔内高密度,10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10例肠壁增厚水肿;14例增强扫描均显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管壁环形强化,肠管管壁强化呈"靶征",3例肠管未强化,5例显示肝脏一过性供血不足,门静脉期供血减少.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够早期发现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方法 对3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多期相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 脾静脉均有受压、血栓或受侵表现,孤立性脾静脉阻塞中,食管静脉(EV)、胃短静脉(SGV)、胃冠状静脉(CGV)、胃网膜静脉(GEV)、胃结肠干(GCT)曲张分别占9.37%,67.65%,65.63%,96.88%,28.13%;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伴有肠系膜上静脉SMV阻塞时,其属支结肠右上静脉(RSCV)、胃结肠干(MCV)、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ASPDV)曲张例数分别为15.63%,18.75%,5.88%.同时伴门静脉海绵样变5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PRPH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1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结果:显示胃网膜静脉曲张(84%)、胃短静脉曲张(90%)、胃冠状静脉曲张(78%)、胃结肠干曲张(50%)和食管静脉曲张(17%)。MPR、MIP、VR可以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技术在提高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质量方面的价值。方法 4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的能谱扫描模式行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后,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门静脉期最佳对比信噪比(CNR)单能图像和传统混合能量图像(QC图像),并对门静脉及侧枝血管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采用双盲法对重建质量进行评估。对二组图像的评分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最佳CNR单能图像的VR、MIP重建图像对门静脉与侧枝血管及肝内分支的显示级别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最佳CNR单能图像能明显提高肝硬化CTPV门静脉与侧枝血管及肝内分支显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形成患者的MSCT资料。受检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83例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蔽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本组共发现不常见门腔分流243处:食管旁静脉曲张61处(其中伴假肿瘤征16处)、胃肾静脉分流42处、脾肾静脉分流20处、椎旁静脉丛曲张21处、脐静脉和/或副脐静脉再通95处(其中脐静脉再通59处、副脐静脉再通30处、脐静脉和副脐静脉同时再通6处)、门静脉右后支瘤样扩张并向下腔静脉分流4处。门腔分流的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期可见门静脉属支与腔静脉系血管之间有异常交通。结论:MSCT可较好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CTPV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PV的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29例).MRI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18例),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29例).结论 CTPV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对CTPV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动态对比增强MRA(DCE-MRA)的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分析28例CTPV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或DCB-MRA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果 CTPV的MRI表现:平扫时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MR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显示上述改变更直观。结论 MR平扫及动态增强、DCE-MRA表现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肝门-体静脉分流(CIPSVS)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CIPSVS的影像学表现,均利用MPR、MIP及VR显示病灶。结果:6例中,5例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1例门静脉直接与下腔静脉分流,其中4处合并静脉瘤。结论:MSCT利用MPR、MIP及VR,在IPSVS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DCTP)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显示中的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MDCTP检查,采用MIP、MPR、V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图像,两名医师分别判断侧支血管显示情况。结果:MDCTP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31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28例,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脾静脉曲张21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脾-肾分流血管1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2例。结论:MDCTP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种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瑜  陈爱华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8-301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23例,均行X线平片、MSCT平扫及CTA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7例。表现为肺野内实性肿块者11例;囊性病灶者8例,其中1例为单囊;表现为团片状病灶者3例;表现为单纯主动脉分支与下肺静脉吻合1例。2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19例发自胸主动脉,4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MSCTA各种后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准确、直观地显示隔离肺组织的供血动脉,MSCTA可以作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征,提高对CCF的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3例CCF病人进行扫描,图像后处理分别行MPR、MIP及VR成像,其中10例外伤性CCF还采用骨窗重建。结果:CCF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结膜充血、血管杂音等,MSCT的直接征象为海绵窦扩大13例(100%),眼上静脉扩张13例(100%),瘘口显示6例(46.2%),大脑中、浅静脉早显8例(61.5%)。间接征象为眼突、眼肌肥厚、眶内软组织肿胀、颅面部骨折等。MSCT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可以对外伤性CCF作出准确的诊断,自发性CCF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炎性假瘤、眼眶肿瘤、Craves眼病、血管畸形等眼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本组采用MSCT对CCF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SCT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检查优势,多种成像技术结合使用,能清楚显示CCF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临床及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后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所有患者全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部分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及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SCT非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DSA证实的P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非增强薄层扫描后,在后处理工作站行肺血管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 全部病例均能正确诊断,并能充分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瘤囊的空间构造及关系.结论 非增强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PAVM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清晰显示PAVM的构型,无对比剂的应用,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潜能。方法23例临床疑诊下肢深静脉病变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47~76岁,平均61岁)均经MSCT血管成像及在AW4.2影像工作站上进行的血管成像后处理。对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潜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以及CT仿真内窥镜(CTVE)对下肢静脉瓣膜异常(n=15)的显示优于曲面重建(CPR);MPR和CTVE对下肢静脉血栓(n=5)的显示优于CPR、VR及MIP;VR、MIP、MPR以及CPR对下肢静脉瘤样扩张(n=8)的显示优于CTVE。结论MSCT各种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为下肢深静脉病变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在几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具有较高的诊断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