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运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本科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糖、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100%(24/24),饮食依从性87.5%(21/24),对照组分别为79.2%(19/24)、62.5%(1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浓度及餐后2h血糖浓度为(6.8±0.4)mmol/L、(8.8±0.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5±0.5)mmol,L、(10.2±0.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对饮食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饮食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43±1.03)mmol /L,餐后2h 血糖(9.34±1.81)mmol /L,糖化血红蛋白(6.86±1.55)%,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未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在饮食控制、运动调节、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社区心理、定期复诊等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满意度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空腹血糖的正常率(空腹血糖4.1-6.1mmol/L)由8.33%上升到48.33%,餐后血糖正常率(餐后2h血糖〈10mmol/L)由11.67%上升到61.67%,干预前后的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护理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14-115,117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对照组仅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指导、定期随访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护理观察指标如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血糖指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7.1%(34/3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4.2%(2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好,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连群 《海南医学》2014,(7):1078-108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生活质量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积极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64±3.28)分、(41.58±5.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情感得分、一般感情指数水平分别为(9.32±1.54)分、(12.13±1.69)分、(49.76±7.28)分和(8.25±1.4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9.79±2.36)mmol/L、(1012.21±94.37)μmol/L、(48.65±1.75)e,/L和(98.46±7.65)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运动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品质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糖尿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9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值(<7mmol/L)观察组(6.13±1.12)m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6.89±1.34)mmol/L,P<0.05;观察组控烟酒率、坚持运动率、体重控制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和健全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增加血糖控制率,改善其生活品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路径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社区有效管理糖尿病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常规门诊的基础,对患者进行路径化管理1年;对照组:对患者实行常规门诊管理1年。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优良率,由58.89%升至91.11%,对照组的依从性优良率从56.67%升至66.67%,两组依从性优良率提高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由41.11%降至8.89%,对照组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由44.44%降至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为(6.11±1.34)mmol/L,餐后2 h血糖为(7.46±1.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24±0.90)%;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为(7.52±2.01)mmol/L,餐后2 h血糖为(8.93±2.8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路径管理加强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结论路径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是提高糖尿病干预效果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吕丹 《中外医疗》2012,31(19):161-161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1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进行饮食护理。结果2组患者饮食护理后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等各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常规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组饮食控制依从性护理后较护理前有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前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饮食管理,改变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依从性,促进糖尿病各项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达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首诊于眼科门诊后经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与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住院期间负性情绪及依从性、血糖控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FBG、2hPG、HbA1c分别为(5.9±1.2)mmol/L(、7.8±1.3)mmol/L、(6.8±1.1)%,优于对照组的(7.8±1.3)mmol/L(、9.7±1.7)mmol/L、(7.9±1.2)%,观察组血糖控制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5.7±3.8)分,SDS评分为(39.4±4.1)分,低于对照组的(47.4±3.9)分(、49.8±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于顺梅  鞠慧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15-116,119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进行观察,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主要从心理干预、药物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应用设计的治疗依从性的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采用CGMS监测血糖的GDM,根据患者采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餐后0.5h、1h和2h的血糖水平分别为(7.9±2.2)mmol/L、(8.1±2.4)mmol/L和(7.6±2.3)mmol/L,与对照组的(9.1土3.7)mmol/L、(9.3±3.2)mmol/L和(8.7±2.7)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事件方面,观察组仅2人次发生,而对照组高达8人次,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GMS可以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满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和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和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组(观察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种治疗后血糖及日胰岛素用量情况,观察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结果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后三餐后血糖分别为(8.39±1.88)mmol/L、(8.21±1.55)mmol/L、(8.12±1.65)mmol/L,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三餐后血糖分别为(9.70±1.71)mmol/L、(10.32±1.43)mmol/L、(9.88±1.5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空腹血糖控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日用量(35.0±9.5)U较对照组(46.5±10.2)U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2次,少于对照组的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伏格列波糖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提高疗效,使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事件发生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分为A、B两组,A组为2型糖尿病组,B组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FFA水平为(562.68±58.54)μmol/L,IMT为(1.10±0.23)mm,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4.23±45.87)μmol/L,(0.69±0.12)mm,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为(10.80±2.99)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4±0.90)mmol/L(P〈0.05),且A组TC、TG、LDL、HDL水平较B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舒糖宝复方口服液及其原料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小白鼠分为正常组、治疗1组、治疗2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共五组。后四组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1组用舒糖宝复方口服液灌胃治疗,治疗2组用番石榴果提取液灌胃治疗,阳性对照组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模型组灌等量蒸馏水。测定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血糖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造模前血糖分别为(7.47±1.31)、(6.48±0.52)、(6.38±0.99)、(6.81±0.54)、(6.72±0.89)mmol/L(F=0.47,P=0.75);造模后72h血糖分别为(11.17±3.13)、(10.16±3.24)、(10.88±4.25)、(12.24±4.43)、(5.18±0.58)mmol/L(P<0.01);治疗后血糖分别为(9.02±0.98)、(7.90±1.49)、(6.54±0.61)、(10.69±4.83)、(6.09±0.57)mmol/L(P<0.01)。造模后血糖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造模后血糖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舒糖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月于作者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34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7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临床诊疗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3周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接受3周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方法的掌握、血糖监测以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对低血糖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周的健康教育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为(7.2±1.6)mmol/L,餐后2 h血糖为(8.6±2.5)mmol/L,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降至(5.7±1.1)mmol/L,餐后2 h血糖降至(6.8±1.3)mmol/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浙江省舟山医院共收治的1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啦)、免疫球蛋白G(IgG)、C型反应性蛋白(CRP)、微量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免疫学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IgA、IgG、ALB、Hb[(3.3±1.4)、(14.5±3.2)、(38.7±1.3)、(130.6±35.5)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1.2)、(13.5±4.5)、(35.5±2.4)、(118.5±21.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实验组FPG、2hPG[(8.1±1.6)、(11.3±2.4)mmol/L]低于对照组[(9.4±5.5)mmol/L、(12.5±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姜燕妮  张赛春  安婧  刘慧丽  曾婷 《海南医学》2013,24(22):3416-34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43例为观察组,护理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异常等情况.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性早搏频次、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空腹血糖[(6.4±0.9) mmo1/L]、餐后2h血糖[(8.7±1.4) mmo1/L]、ST段压低次数[(126.3±14.6)次]、ST段压低持续时间[(132.8±15.7) min]、室性早搏频次[(406.8±34.2)次/24 h]、血压异常率(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1.0) mmo1/L、(9.9±1.5) mmo1/L、(157.1±13.8)次、(160.3± 18.4)min、(472.1±36.0)次/24 h、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动态心电图状况,稳定血压,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痴呆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老年性痴呆并糖尿病患者随机进入实验组:3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健康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7.9±1.3) mmol/L,低于对照组(8.6±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3±1.3)%,低于对照组(9.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痴呆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