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车祸致严重创伤的心理护理解放军第22医院郭明芳,张永刚创伤的心理应激反应对于创伤治疗和相应的功能康复影响很大,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车祸致严重创伤42例的临床护理实践,对车祸伤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车祸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15例车祸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采取的心理调试措施。结果42.8%的患者存在愤怒心理;54.9%的患者表现为抑郁、焦虑;67.9%表现为痛苦、恐惧心理;34.4%的患者存在着悲观失望情绪。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心理护理。结论车祸能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雷志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819-2820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玉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53-3154
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的心理应激、产生原因和采取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通过调查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2例鼻出血患者,并针对他们出现的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行分析,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心理干预。结果:通过对52例鼻出血患者出现的心理应激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论:对于鼻出血病人的康复,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强化心理疏导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接受围术期强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心理状态评分、应激反应水平及应对方式评分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心理疏导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强化心理疏导后的积极应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疏导可优化卵巢癌的围术期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应激水平,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高海拔地区(海拔3 400m)一起集体特大车祸事件中伤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5月5日车祸事件后的第3天,对青海果洛(海拔3 400m)发生的一起集体特大车祸事件中的25名伤员按照损伤严重度评分表(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及8名急从低海拔地区赶来的伤员家属,采用WHO推荐的精神问题自评问卷(self-general questionnaire,SRQ-20)、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The PTSD Checklist,PTSD-7)等自评量表评估。对SRQ≥7或PTSD-7≥4分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量表、MINI诊断量表等复核。结合伤员自身、家属的描述,由评估者经过个体晤谈后完成临床评估和定性访谈。结果:达到精神科疾病诊断标准1例(3.0%),需精神科随访并心理干预者4例(12.1%);存在明显情绪反应者16例(48.5%),14例为伤员,2例为伤员家属;其中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占48.5%,有麻木回避情绪者占9.1%,伴有睡眠障碍者42.4%。伤员家属有明显情绪反应合并高原缺氧症状者占25.0%。伤情程度(r=2.271)和近半年重大生活事件(r=3.154)与SRQ得分呈正相关。结论:车祸后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应激反应均较高,在重视车祸伤患者的急救与治疗同时切不可忽略伤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车祸后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应激反应以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伤情严重、近半年有重大生活事件是需要重视的高危因素。伤员家属在接到车祸信息后,处于急性应激反应状态,从低海拔地区赶赴高海拔地区,容易发生高原反应,两者叠加可能会加重症状,也需关注。  相似文献   

8.
手术可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妇科患者面对子宫切除手术时,紧张、焦虑情绪尤为严重。当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剧烈时会严重影响围术期的诊疗及护理。如何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焦虑以及减轻其对围术期的不利影响心理干预可以消除外界因素对心理造成的紧张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志相胜法辨证护理干预在车祸骨折患者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66例因车祸导致骨折的患者,其中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3例患者为试验组,实施情志相胜法辩证护理干预。患者车祸后1~2 d分别测定其SAS、SDS及MSRPOR评分作为原始数据,护理10 d后,比较护理前后两组SAS、SDS、MSRPOR评分和社会、躯体、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等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情志护理干预后SAS、SDS、MSRPO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社会、躯体、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相胜法辨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车祸骨折患者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改善其物质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交水平,是预防车祸骨折患者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护理方法,值得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63-16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为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患者412例。应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评分并确诊急性应激障碍后,给予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量表进行评测,分析影响其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重症监护患者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总得分为(87.192±10.372)分,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为(41.318±9.71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状况、年龄及心理弹性水平是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收入状况及心理弹性水平是其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水平较高,建议给予更多心理护理及心理支持,尤其对低年龄、高收入、心理弹性水平低的重症监护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术前访视对癌症患者心理效应的良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癌症患者心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外科及妇科拟行手术的癌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无此干预行为.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测量其心理应激反应,于术后第3天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理护理效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8%.结论:术前访视能有效降低癌症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骨科患者多因损伤(车祸、人为伤害)、恶性肿瘤、周围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等不得已通过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但是截肢肯定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或缺陷,同时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失衡反应。因此术前必要的心理疏导,术后积极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和躯体功能锻炼,在减轻患者身体病痛的同时也可恢复患者的心理健康。本文章主要对我院40例截肢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康复护理指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反应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见急性应激反应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通过变换环境、支援性心理治疗及镇静安眠治疗,效果较好.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我院收治的人数也很多,多数是由于车祸、意外引起的,统计1995~2005年的住院病例,其中收治了15例反应性精神病骨折病人,此类病人有心理社会因素严重刺激,导致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我科收治的15位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根据反应性精神病人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反应性精神病也得到康复.现浅谈笔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汶川震后救援官兵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消防官兵震灾后应激反应,采用团体训练的心理干预模式,发现地震后消防求援人员的主要问题,为持续警觉性增高的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为主,按照应激症候群的严重程度,对其逐次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结果官兵应激反应症候群减少,负性情绪和警觉性显著减轻,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由此也发现消防部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张秀芳 《中外医疗》2010,29(26):150-150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8例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08例,对照组100例,按照心理应激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分级并记录比较发生率.结果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组心理应激反应三级0%,对照组心理应激反应三级5.0%;心理护理干预组心理应激反应二级16.67%,对照组心理应激反应二级67.00%.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5].  相似文献   

16.
<正> 高位截瘫是造成强烈应激的重要事件,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打击,而患者家属遭遇,则比患病状态中的患者承受更大的心理创伤。因此,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支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针对2000年3月~2002年2月2例因车祸致环枢椎高位截瘫患者家属的情况,在减轻患者家属的精神痛苦和改善情绪方面有所探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车祸伤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溦  汪涛  屈纪富  文亮  刘明华  王玉姝  李景波 《重庆医学》2008,37(21):2439-2441
目的 了解车祸致伤患者心理应激状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制伤员信息表、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对因车祸致伤入院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态与相关因素调查.将结果 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车祸伤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增高与患者性别、既往身体健康状态、社会交往支持和创伤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车祸伤患者在突然遭受车祸打击后有较高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与伤者性别、既往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创伤严重度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车祸伤患者伤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重视车祸伤患者急救与治疗的同时切不可忽略患者心理状态,早期发现不良或过度心理应激反应并及时予以心理干预是救治车祸伤患者使其能够有完全身心康复不可忽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烧伤患者发生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永彩 《黑龙江医学》2006,30(6):468-469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发生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4例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镇痛治疗,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观察其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结果240例烧伤患者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相关报道的30%~31%。结论对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其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鞠永彩 《黑龙江医学》2006,30(3):229-230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发生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4例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镇痛治疗,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观察其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结果204例烧伤患者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相关报道的30%~31%。结论对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其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车祸、意外伤害、骨肿瘤等疾病的逐渐增多,导致截肢的患者越来越多,截肢患者由于严重创伤造成躯体相应生理功能障碍、肢体残缺、生活能力的下降而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3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截肢患者26例,通过对截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8例,年龄23岁~68岁。致病原因:车祸伤12例,铲车铲伤3例,农业生产误伤7例,骨肿瘤4例。上肢截肢9例,下肢截肢17例。2护理:由于突如其来的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