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对应激和焦虑的转换及补充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是比较常见的。大于 2 /3的办公室人员由于患有与应激有关的疾病而去见内科医生 ,例如心脏病、焦虑、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癌症、呼吸功能障碍、意外伤害、肝硬化、自杀倾向。在美国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除了导致疾病 ,应激能加速其他疾病的恶化 ,比如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疱疹、精神疾病。应激并不都是负性的 ,若能正确对待应激所导致的问题会最小化。事实上 ,应激是人一生中在某种程度上必须面对的一个正常现象。而且应激反应以很多形式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刺激人们的警觉性 ,当应激超过一定水平或干…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并使原有疾病恶化,是危重患者常见的继发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疾病的危重程度越高,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越高。本研究中。我们以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探讨其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性,并对应激性溃疡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并使原有疾病恶化,是危重患者常见的继发性疾病[1].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疾病的危重程度越高,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越高.本研究中,我们以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探讨其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相关性,并对应激性溃疡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机体各种内外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多种应激源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医护如何减少应激源对机体的刺激,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机体各种内外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多种应激源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医护如何减少应激源对机体的刺激,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小儿外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已经接近国际水准[1]。随着社会进步,新医学模式也将不断地成为儿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并且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将融入小儿外科临床领域。综述如下。1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小儿手术入院治疗对患儿本人及其家庭都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刺激。应激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如果对应激调节较好结果可能是“不导致疾病,但是调节不当也可能导致心理生理疾病。”如何使患儿与家属面对手术的应激事件能很好的调节,了解手术应…  相似文献   

7.
王玉荣 《天津护理》2011,19(5):296-297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的急性致死性并发症。SU为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急性病变,包括应激性溃疡及出血。危重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死亡率目前仍在50%以上。但发生于妇科术后较少见。  相似文献   

8.
应激性溃疡是危重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急性危重症发生应激性溃疡大约占7%~14%,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常导致死亡。本院采用西咪替丁胃内灌注给药治疗危重儿应激性溃疡,疗效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眼病患者术前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眼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疾病多需手术治疗。对糖尿病性眼病患者来说,手术既是患者迫切希望的,同时内心又充满了恐惧感。因此,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可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分布的综合性学科。关于应激能否产生癌症的研究争论了几十年,澳大利亚的Baghurst等调查研究发现应激与乳腺癌和结肠癌有关。据报道有应激的生活,诸如失去亲人、失业和金融危机都能导致一种肿瘤的产生。但许多专家认为不然。流行...  相似文献   

11.
应激性溃疡(styess utley,SU)是指机体在各种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大灾难事件过后机体应激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结合近年发生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系统分析应激性疾病发生的机制、临床症状及防治对策。结果:应激可使机体释放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进而导致各种应激性疾病发生。机体应激疾病症状多样,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和躯体两方面。处理机体应激性疾病应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策略。结论:加强对机体应激性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512-2513
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66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28例作为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组,其余作为烧伤未导致应激性溃疡组,收集此2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同时对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分析防治方案。结果发生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发病率为10.5%,分析发生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应用抗酸剂、吸氧、止痛等综合性预防,积极液体复苏,积极防治感染和创面处理,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组高龄、大面积烧伤、休克比例高于烧伤未导致应激性溃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大面积烧伤、休克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大面积烧伤、休克;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规范化管理运用于预防烧伤导致应激性溃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张志娟 《天津护理》2010,18(3):151-152
目的:了解导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的各种应激源,分析其应激态度。方法: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筛选出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的27例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深入访谈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引起应激反应而导致焦虑抑郁的因素及患者的真实感受,分析其中各因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住院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相关的应激事件频数在前5位的分别是:病症变化27;家属健康状态25;住院环境改变24;检查诊断24;医疗费用23。结论:自身疾病的诊断和躯体症状的变化、医护人员找家属谈话、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及医疗费用问题、对病房的陌生感及面对病友死亡等事件对住院癌症患者的应激有显著影响,是住院癌症患者应激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疾病组织学损伤,在细胞水平可分为凋亡和坏死,对肝细胞凋亡的研究无疑将成为治疗肝脏疾病及认识肝移植后组织再生的重要课题.文章将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从内质网应激的作用功能、内质网应激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肝细胞凋亡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等3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内质网应激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过度的内质网应激会对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促使凋亡.对于内质网应激与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以及相关程度还存在争论,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对肝细胞疾病与内质网应激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肝脏疾病的治疗将会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王云  管云 《循证护理》2023,(23):4322-4326
目的:分析肺癌晚期病人主要照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期性悲伤、疾病不确定三者的相关性以及疾病不确定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通市肿瘤医院181例晚期肺癌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期性悲伤、疾病不确定进行调查。应用分层回归分析法探索疾病不确定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肺癌晚期病人主要照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35.78±10.33)分、预期性悲伤得分为(41.38±12.49)分、疾病不确定得分为(81.34±15.29)分。疾病不确定、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呈正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6%。结论:肺癌晚期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期性悲伤、疾病不确定水平有待提高,疾病不确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预期性悲伤均有一定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重症患者常出现高血糖,即使既往没有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1].严重的疾病状态可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机体严重的物质和能量代谢障碍,应激性高血糖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2].  相似文献   

18.
护理是一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专业,以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同理和照顾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是护士的责任。然而,日复一日的情感付出也会对护理人员自身产生负面影响[1]。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还要时时面对情感的应激,而长期暴露于创伤性情境,持久的情感应激容易损害护士的心理健康,导致其同情心负荷过高。  相似文献   

19.
应激反应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所谓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过程。适度的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使人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长期的超强度的应激反应则使人难以适应,最终损害人的健康。疾病作为躯体应激源可引起患者生理、心理和行为的改变。住院又给患者增添了新的应激因素。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加重患者的紧张程度,导致本身躯体疾病的加重。笔者采用医院应激量表[1]对我科住院的11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找出发生频率较…  相似文献   

20.
癌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新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约635万例,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应激是抑郁症的一个发病因素。癌症是一种应激源,一个人一旦被确诊为癌症,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反应,但如果反应过于消极或时间过长则易产生抑郁症状甚至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