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在高原地区胸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分析自2007年9月—2010年9月42例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气胸7例,血气胸20例,血胸1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6例,4例为连枷胸,伴有反常呼吸,合并膈肌损伤3例。结果:全部病例VATS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4例肋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平均为(45.3±23.1)分钟,术中出血(205±87)mL,术中均未输血。胸管引流(150~200)mL,平均170mL,术后(36~72)h拔除胸腔引流管,平均48h,术后恢复良好,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复查胸片无胸腔积液、积气及阴影。结论: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在治疗高原地区胸外伤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VATS手术治疗胸外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诊治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的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探查胸腔,胸膜多处活检,术中冰冻,恶性胸腔积液电凝灼烧肿物、以砂纸擦拭胸膜、顺铂100mg胸腔内灌注并以滑石粉喷洒行胸膜内固定。结果 41例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恶性胸腔积液35例,胸膜结核4例,慢性炎症2例。胸膜内固定36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2例,手术时间(45±15)min,术中出血(75±25)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7±2)d,术后住院时间(10±3)d,全组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腔积液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诊断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在胸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112例胸腔镜治疗胸外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胸外伤后血气胸98例,连枷胸9例,胸腹联合伤5例.结果 全部病例行VATS术,2例病例中转开胸,6例病例辅助小切口,3例病例VATS术后开腹手术,2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分别于术后4、7 d拔除胸管,其余病例均在48 h内拔除胸管,3例病例拔管后并发胸腔积液,2例引流管延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46%(5/112),无死亡病例.结论 VATS手术在治疗胸外伤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VATS手术治疗胸外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下定位引导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操作。结果 22例重型胸部外伤患者除进行胸腔内血肿清除、胸腔镜引导胸壁小切口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术中探查发现2例合并膈肌破裂,肺裂伤5例,肋间血管损伤8例,术中分别进行了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肺修补或肺叶楔形切除术及血管止血术,手术时间(125±18)min。术后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致重型胸部外伤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可使诊断及时,避免胸腔内脏损伤和漏诊,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在普胸外科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自发性气胸、巨大肺大疱、肺良性肿瘤、急性脓胸、胸外伤等多种胸部疾病.结果 手术时间60~180min,全组手术出血<150m1,均未输血.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10d.无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死亡.术后肺漏气3例, 最长在10d后停止.结论 电视胸腔镜及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肺良性肿瘤切除的诊断及治疗、胸外伤探查等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胸部外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230例胸部外伤患者施行VATS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切除术4例,血胸清除肺修补术165例,连枷胸胸壁悬吊术30例,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结扎术23例,膈肌修补术38例,心包止血开窗引流8例,心室壁修补9例。结果:VATS早期诊断并治疗104例,通过VATS治疗126例,中转开胸8例(3.48%)。无手术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部外伤具有:诊断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符合美容,并发症少的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偏向左侧胸腔胸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2月—2013年2月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200例,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42例(左胸入路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右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通过前侧操作孔切除胸腺并切断左侧胸腺静脉,术后经左胸腔留置引流管1根。经右胸入路(右胸入路组)患者15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胸腺切除术36例,胸腺扩大切除术6例,其中因肿瘤侵犯周围器官中转开胸4例,平均手术时间(118.3±23.7)min,平均术中出血(99.7±58.3)ml。术后随访(35.5±22.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与右胸入路组比较,左胸入路病变最大径明显大(t=3.592,P<0.05)。结论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有效可行,是左侧胸腔胸腺肿瘤首选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肿瘤18例,分析安全性、有效性和危险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20.56±57.4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98.64±107.70)ml,术后胸腔引流平均时间(2.83±1.25) 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5±2.20) 天.术中输血3例,术后输血1例.手术中,中转行开胸手术2例,中转开胸手术率11.11%.手术后患者出现头部或上肢无汗的有3例,发生一过性Horner综合征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6.23±23.15) 个月,随访病例15例,其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结肠出血性坏死,其余患者均存活,未见复发和死亡.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疾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3例自发性气胸 ,行肺大泡缝扎术 ;3例外伤性血气胸 ,行血胸清除、肺修补术 ;1例脓胸行胸腔镜小切口纤维板胸膜剥脱术 ;1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自发性气胸行液胸清除、肺缝扎术。结果 :8例均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无 1例漏气 ,胸腔闭式引流 48h拔管 3例 ,72 h拔管 1例 ;外伤性血气胸行血胸清除、电凝止血、肺修补术 ,术后 72 h均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1例脓胸术后 9d死于原发疾病 ,余 7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视野开阔 ,结合小切口对胸部疾患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胸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对39例胸外伤患者施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手术者2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者1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亦无中转开胸,无再次手术;手术平均操作时间58分钟,术后平均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2.1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天;平均随访6.8月,无迟发性血胸、无肺膨胀不良或胸腔包裹性积液等与创伤有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诊治胸外伤具有创伤小,诊治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TH)治疗纵隔肿瘤的优缺点,探讨VATS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154例行VATS手术,176例行TH手术,所有病例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随访1年。结果 VATS组和TH组无一例死亡,VATS胸腺瘤手术1例术后1年内复发,TH胸腺瘤手术2例术后1年内复发。VATS组与TH组比较,胸腺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35.0)mL vs(150.0±40.0)mL]d、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80.0±30.0)mL vs(100.0±36.0)mL]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0±0.5)d vs(4.0±0.8)d]、术后住院时间[(5.0±0.6)d vs(6.5±0.7)d]min、术后24 h VAS评分[(3.0±0.5)vs(5.0±0.9)]均少于TH组;畸胎瘤切除手术时间[(70.3±15.4)min vs(86.5±20.6)min]、术中出血量[(100.0±35.0)mL vs(150.0±40.0)mL]、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80.0±30.0)mL vs(100.0±36.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0±0.5)d vs(4.0±0.8)d]、术后住院时间[(5.0±0.6)d vs(6.5±0.7)d]、术后24 h VAS评分[(3.0±0.5)vs(5.0±0.9)]也均少于TH组;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手术时间[(112.3±48.8)min vs(135.3±60.8)min]、术中出血量[(94.0±82.5)mL vs(398.7±202.2)mL]、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110.5±80.6)mL vs(160.8±110.7)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5±0.8)d vs(4.3±1.9)d]、术后住院时间[(4.7±2.4)d vs(6.5±1.8)d]、术后24 h VAS评分[(2.7±0.5)vs(4.6±0.9)]仍均少于TH组。结论 VATS治疗纵隔肿瘤,在术后复发率方面与开胸手术无差别,在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评价优于常规开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老年(≥165岁)肺癌的经验.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同期住院72例老年肺癌患者采取随机分组,36例老年肺癌患者行VATS为治疗组,其中行肺叶楔形切除术20例,肺叶根治术11例,中转开胸者5例,术中送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并行淋巴结系统性清扫;另外36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切缘未见癌细胞;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右胸清扫淋巴结(12.5±1.4)个,左胸清扫淋巴结(10.5±0.5)个.VATS时间35~114 min,平均(77±13)min.比开胸组短(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9±2.5)d比开胸组短(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4±1.6),比开胸组短(P<0.05).其中1名有心脏病史患者于ICU入住3 d,无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VATS对老年患者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特别对伴有心肺等慢性病患者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全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的治疗效果。结果:19例肺隔离症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23.9±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5.3±6.9)mL,术后胸管引流量为(565.8±15.8)mL,拔管时间为(3.9±0.7)d,住院时间为(8.8±2.6)d,19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胸,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可靠,并且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切口愈合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胸膜腔粘连是否为中转开胸的指征及术中处理办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组施行胸腔镜手术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1.4±16.4)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肺癌22例,肺良性占位22例,气胸17例,纵隔肿瘤7例,心脏疾病7例。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常规胸腔镜切口完成,特殊情况下转为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伴随胸膜腔粘连患者,根据其粘连形状及严重程度,予相应处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全组手术时间30~235 min,平均(88.4±16.0)min,术中出血10~600 ml。术中发现胸膜腔粘连33例(44.0%),其中肺良性占位患者伴胸膜腔粘连15例(68.2%),恶性肺肿瘤伴胸膜腔粘连10例(45.5%)。全胸腔镜完成手术66例(88.0%),中转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切口9例,中转开胸率12.0%。中转开胸原因:病变复杂累计其他脏器2例,淋巴结干扰2例,出血1例,患者过于肥胖腔镜无法完成1例,胸膜腔广泛致密粘连、呈闭锁状态3例(占胸膜腔粘连患者9.1%)。结论胸膜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中常见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手术中转开胸的指征。需术中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7月对本院自发性气胸患者160例分别应用于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单侧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腋下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60.3±11.2分钟,胸腔镜组出血量为50.2±7.8分钟(P〈0.05),有统计学差异;小切口组出血量为51.6±5.3毫升,胸腔镜组出血量为42.5±3.6毫升(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小切口组8.7±2.3天,胸腔镜组5.2±1.8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之腋下小切口手术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VATS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5~30个月,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4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1.8±9.3)mL]明显少于对照组[(90.2±15.8)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1.1±12.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3.9±13.7)min],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3.1±7.3)h、(6.8±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6.9±10.7)h、(9.5±2.8)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5~30个月,VATS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复发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4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肺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宗亮 《当代医学》2010,16(26):107-108
目的观察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开胸手术治疗组)各6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开胸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采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自发性气胸200例,比较分析SPVATS组(n=99)和VATS组(n=101)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漏气(术后持续漏气>7d)、术后疼痛、远期复发、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SPVATS组比VAT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h、72h疼痛小(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漏气、远期复发气胸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与VATS手术相比较同样安全有效,且创伤及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术前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SPN患者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然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术前CT穿刺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30.15±5.16)min。2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并发症,无须特殊处理。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中16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腺癌,继续行VATS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病理学检查为炎性肉芽肿。无一例中转开胸。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SPN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