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仰卧位、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动态血压测量有否不同。方法对51例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选用右上肢肱动脉测压法,分别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结果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时的收缩压平均分别是152.10±14.55、129.21±14.92、150.42±15.54、149.87±14.84、147.85±12.67 mm Hg;舒张压平均分别是87.81±6.92、70.83±8.32、88.33±11.52、88.81±9.15、87.25±11.15 mm Hg。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比较,左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低22.89 mm Hg,舒张压平均低16.98 mm Hg,P<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低1.68 mm Hg,舒张压平均高0.52 mm Hg,P>0.05;坐位时收缩压平均低2.23 mm Hg,舒张压平均高1.00 mm Hg,P>0.05;站立位时收缩压平均低4.25 mm Hg,舒张压平均低0.56 mm Hg,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时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无明显变化,左侧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显著低于仰卧位时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罗晓华 《当代护士》2014,(9):135-136
目的:研究健康青少年女性不同体位时右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方法规范测量200名健康青少年女性坐位、平卧位、站立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时的血压并进行比较。结果收缩压由高到低依次是坐位、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站立位;舒张压由高到低依次是坐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站立位。坐位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平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侧卧位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平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站立位右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平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的体位可以影响右肱动脉的血压,临床记录血压测量值时要标明体位和肢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监护仪测右上肢肱动脉血压,不同卧位与上肢压迫时间所得血压的对比研究.方法 对90例患者,选用右上肢肱动脉测压法,分别用监护仪测量仰卧位、右侧卧位30 min、右侧卧位60 min,左侧卧位30 min、左侧卧位60min时的血压.结果 仰卧位时收缩压平均(123.34±19.56)mmHg(1 mmHg=0.133 kPa),右侧卧位30min、右侧卧位60 min时收缩压平均(124.34±l8.43)mmHg,(124.40±18.30)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仰卧位时舒张压平均(76.16±10.34)mmHg,右侧卧位30 min、60 min时舒张压平均(74.52±9.62)mmHg、(75.55±9.60)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仰卧位时收缩压平均(125.34±19.60)mmHg,左侧卧位30 min、左侧卧位60 min时收缩压平均(113.01±21.13)mmHg、(113.03±21.14)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左侧卧位30 min、左侧卧位60 min舒张压平均(60.56±11.08)mmHg、(60.54±11.05)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用右上肢肱动脉用监护仪测压时,右侧卧位30 min、右侧卧位60 min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无明显变化,左侧卧位时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显著低于仰卧位时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收缩压平均低14.47 mmHg,舒张压平均低14.17 mmHg.  相似文献   

4.
体位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位及肱动脉位置变化对肱动脉间接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HEM— 75uzzy型智能电子血压计 ,对随机抽取的 3 0名健康女生测量其 5种体位的肱动脉血压 ,并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 ]坐位时左右上肢肱动脉收缩压有差异 (P <0 .0 1) ;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时 ,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时 (P <0 .0 1) ;坐位时肱动脉收缩压低于卧位时 (P <0 .0 1)。 [结论 ]不同体位及不同上肢对肱动脉血压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进行个体血压监测比较时应考虑此影响 ,为保证坐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须注意保持所测手臂的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5.
着衣测量血压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血压计袖带缠绕上肢时隔一层衣物对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用2种方法分别测量同一组研究对象的右上肢肱动脉血压,2种方法测得的血压值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隔一层厚度〈0.5cm衣物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显著高于标准方法测得的血压值(P〈0.01)。收缩压的平均差值为1.54mmHg,舒张压的平均差值为1.01mmHg。结论医护人员在为无血压异常病史的患者测量血压时,可以隔一层厚度〈0.5cm的衣袖缠绕袖带进行测量,这样对血压测量的结果不会有显著影响。对处于高血压或低血压临界值的患者,在测量血压时,一定要按标准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于进食早餐后随机分配为坐位、平卧位及左侧卧位3种体位,采用动态血压计监测餐后2h内血压的变化。结果进餐后无论保持卧位、坐位还是左侧卧位的患者,在进食早餐后45 min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60 min-75 min收缩压与舒张压降至最低点,90 min时逐渐开始回升,120 min时与餐前基本相同(P>0.05)。不同时点不同体位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监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餐后不同体位对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梅  乔丽萍  戚云虹  韩慧文 《全科护理》2012,(34):3173-3174
[目的]探讨青年学生左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差异性。[方法]对233例在校学生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左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听第一声搏动音、搏动音变弱与搏动音消失值,比较左右上肢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性。[结果]左上肢和右上肢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上肢舒张压搏动音变弱消失和搏动音不变弱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学生左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存在差异;左右上肢舒张压搏动音变弱消失和搏动音不变弱消失存在差异;舒张压一般应以消失音为准,如有变弱音不消失时,应以变弱音为准。  相似文献   

8.
胫前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血压在正常范围,无影响血压之疾病及未服用影响血压药物者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分别测量肱动脉压,胫前动脉压。结果显示:男性左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左肱动脉收缩压高,女性差异无性显著性。右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右肱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小儿肱动脉桡动脉处血压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20例小儿肱动脉,桡动脉处的血压进行了测量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不同体位时,该二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5)。桡动脉处可作为小儿血压测定的另一选择,桡动脉处测甚为方便,临床实用性更大,左右上肢血压值也无显著差异(P〉0.5),临床上测定时可任选其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病人不同体位的血压监测值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臂测压: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97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55 kPa,(P<0.001),差别有显著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385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0.0147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右臂测压: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74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95 kPa,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89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96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测压时,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上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显著低于平卧位所测得的血压值,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下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与平卧位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卧位测量下肢动脉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周更苏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892-893
目的 :为选择正确卧位测量下肢血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 56名在校护生 ,进行自身对照实验研究。采取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屈膝仰卧位 4种不同卧位测量动脉血压。结果 :经方差分析 ,P <0 .0 0 0 1 ,各处理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再经两两比较的 q检验发现屈膝仰卧位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量动脉血压时应尽量避免屈膝仰卧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侧卧位时左右臂血压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50人进行平卧、左侧卧、右侧卧双上肢血压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侧卧位双上肢血压有明显差异;平卧位双上肢血压无明显差异;左侧卧左上肢、右侧卧右上肢的收缩压与平卧位双上肢收缩压无明显差异.结论 患者不得不侧卧位时,测血压应测位于下方的上肢,并标明体位及肢体.  相似文献   

13.
侧卧位血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环  赵梅平 《现代护理》2006,12(25):2372-2373
目的观察侧卧位时左右臂血压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50人进行平卧、左侧卧、右侧卧双上肢血压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侧卧位双上肢血压有明显差异;平卧位双上肢血压无明显差异;左侧卧左上肢、右侧卧右上肢的收缩压与平卧位双上肢收缩压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不得不侧卧位时,测血压应测位于下方的上肢,并标明体位及肢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学龄期儿童肱动脉血压与足踝动脉血压差异性及其规律,探讨观察下肢血压补充和替代上肢血压的可能性.[方法]学龄期(7岁~12岁)发育正常儿童150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分别在站位时测量足踝动脉和平卧位时测量肱动脉血压,测3次取其均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站位时足踝动脉血压均高于平卧位时肱动脉血压(P<0.05).[结论]足踝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与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并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均P<0.05).由此可以用回归方程推算上肢肱动脉血压,为上肢有疾患和不能平卧测血压的患儿提供更简易方便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择血压在正常范围、无影响血压之疾病及未服用影响血压药物者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分别测量肱动脉压、胫前动脉压。结果显示:男性左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左肱动脉收缩压高(P<0.05),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右肱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高血压患者双上肢血压差值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40例高血压患者的坐、卧位时双上肢的血压,并与40例健康者的坐、卧位时双上肢血压值进行对照。结果 高血压患者卧位时,其左上肢收缩压明显高于右上肢,而健康者的左上肢舒张压则明混高于右上肢;而坐位时,高血压者和健康者的双侧上肢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测量血压时应注意血压差值的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7.
体位对无创血压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振江  王虹  辛红菊  马静  詹艳平  顾华  阎晶  刘俊英 《临床荟萃》2004,19(20):1169-1169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的测量必须准确。测量血压时一般要求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即坐位时平锁骨中线第四肋问水平,仰卧位时平腋中线水平,但进行长时间无创血压监测时很难做到让患者持续性坐位或仰卧位。侧卧位与仰卧位时测量血压有否不同,影响有多大,国内外鲜见报道。笔者通过比较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探讨它们之间有否差异。  相似文献   

18.
唐婕  庄淑梅 《天津护理》2011,19(2):72-73
目的:探讨血压计袖带缠绕上肢时隔衣物测量血压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以裸臂法为对照组,隔薄衣法和隔厚衣法为试验组。分别测量同一组研究对象的同侧上肢肱动脉血压,3种方法测得的血压值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1(隔薄衣法)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2(隔厚衣法)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试验组2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的平均差值为4.440mmHg(1 mmHg=0.133 kPa),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408~7.472 mmHg。舒张压的平均差值为4.640 mmHg,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365~7.915 mmHg。结论:医护人员在为无血压异常病史的患者测量血压时,可以隔一层厚度〈1 mm的衣袖缠绕袖带进行测量,该方法对血压测量的结果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200例男、女性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组测得的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4.0kPa,舒张压高3.0kPa;女性组测得的动脉收缩压高于肱脉收缩压3.0kPa,舒张压2.0kPa.并由此得出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差异消除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卧位对肱动脉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亚萍 《护理学报》2006,13(3):13-14
目的了解不同卧位对肱动脉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病人,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3种不同卧位测量肱动脉血压,并对3种卧位下血压测量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种卧位下肱动脉血压测量值经方差分析,P<0.05,各处理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动脉血压值可因卧位不同而变异,观察血压时应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卧位对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