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113种中药水煎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体外抗菌活性,寻找抗菌力强的药物。方法:采用固体连续稀释法测定各药物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抗菌力强的药物,测定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判定抑菌效果。结果:所试药物对PA的抗菌活性有所不同,其中白芍、五倍子、石榴皮、千里光、夏枯草、余甘子、红藤、黄芩等中药的抗菌作用较强,余甘子、五倍子、石榴皮、千里光、红藤、黄芩对PA具有杀菌作用。结论:113种中药水煎剂对PA的抗菌作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经对比筛选,余甘子、五倍子、石榴皮、千里光、红藤、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芩、淫羊藿、丹参3味中药联合应用对牙周致病厌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制备中药煎液,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比较该中药煎液与2%碘甘油的抑菌效果.结果:3种中药对牙龈卟啉菌(Pg)、中间普氏菌(Pi)、伴放线放线杆菌(Aa)均有抑制作用,MIC均为1∶128,抑菌效果优于碘甘油.结论:3种中药对牙周致病厌氧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从中药黄芩干燥根中提取分离药效成分黄芩苷体外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琼脂扩散法、液体稀释微孔板法检测黄芩苷对MRSA的抑菌环大小、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96孔酶标板结晶紫法检测黄芩苷对MRSA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与DMSO比较,黄芩苷与氯霉素(阳性对照药物)对MRSA的抑菌环半径显著增加(P0.01),与氯霉素比较,黄芩苷对MRSA的抑菌环半径显著缩小(P0.05);黄芩苷对MRSA的MIC为0.5mg/ml;MBC为1mg/ml;黄芩苷对MRSA的MBEC为0.5mg/ml。结论黄芩苷对MRSA有一定的抗菌、抑菌作用,其效应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取25种黔地中药材,研究其70%乙醇提取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中药粗粉用70%乙醇回流提取,通过纸锭琼脂扩散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圈,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25种黔产中药材醇提物中,有15种中药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连、夏枯草、大黄、鱼腥草、金钱草等5种中药材对两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圈d≥20 mm;对两种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在7.82~31.25 mg/mL之间;对两种病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范围在15.625~62.50 mg/mL之间。结论:首次筛选出的5种抗菌活性较强的黔产中药材,可为抗耐药性的中药抑菌剂和抑菌日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连翘对84株金葡菌和140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连翘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能抑制50%菌株的最低细菌浓度(MIC50)均为0.122g/L,而能抑制9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为0.98和0.244g/L。[结论]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蒜油联合益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研究其共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抑菌圈直径测量法,测定联合抗菌指标。结果:大蒜油单体的抗菌活性明显,联合应用大蒜油与益生菌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大蒜油与益生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存在差异,抗菌效果不同于单体抗菌效果的简单加和,联合使用未能达到明显的辅助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9种单味中药对糖尿病足感染的常见细菌抑菌性能。方法:选用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夏枯草、当归、川芎、苦参、地肤子单味颗粒剂,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每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除地肤子对所有实验菌株的MIC均高于500.00mg/mL而无法了解其抑菌作用外,其余8种单味中药对糖尿病足常见的感染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以黄连、黄芩、夏枯草效果最佳,如其对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8.59、37.50、17.97mg/mL,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结论:黄连、黄芩、夏枯草等中药对糖尿病足常见的感染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140-145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3种中药单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粘附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以上3种中药单体分别与4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联合应用对抗XDRAB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3种中药单体和15种抗菌药物对9株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3种中药单体对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效应。结果: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对XDRAB的MIC分别为512μg/ml、256μg/ml、1024μg/ml,除多粘菌素B和替加环素以外,9株XDRAB对13种抗菌药物均耐药;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在64μg/ml、32μg/ml、128μg/ml的浓度下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以及对导尿管的粘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种中药单体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联用时,中药单体与抗菌药物的MIC均下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结论: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3种中药单体不仅能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能以及对医用材料的粘附,而且与分别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联用后对XDRAB的抗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拆方研究泻心汤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拆方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为受试菌,考察各拆方组的抗菌强度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黄连配伍组可增加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均半径、降低最小抑菌浓度(MIC),黄芩-黄连配伍组可增加对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半径及降低最小抑菌浓度(MIC),黄芩-黄连配伍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减弱。结论大黄对全方的体外抑菌活性起到相加作用,黄芩对全方的体外抑菌活性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3种常用MRSA抗菌药物针对MRSA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以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比较利奈唑胺与另外2种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结果 3种抗菌药物在试验中表现出的对MR-SA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有差异,MRSA对利奈唑胺的药物敏感性略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性略低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3种抗菌药物在对MRSA的MIC,半数抑菌范围(MIC50)和90%抑菌范围(MIC90)的比较中存在差异,利奈唑胺在MIC、MIC50、MIC90略低于另外2种药物。结论 3种药物的抗菌作用均非常明显,但利奈唑胺相比于另外2种抗菌药物有一定优势,是今后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黄连、黄芩对3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娟  郑金秀  李宏 《河北中医》2007,29(8):750-751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筛选中药治疗厌氧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黄连、黄芩制成煎剂,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此2种药物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MIC为1∶640;对牙龈紫质单胞菌、核梭杆菌的MIC为1∶320。黄芩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的MIC为1∶10;对核梭杆菌的MIC为1∶20。结论黄连、黄芩对上述3种试验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中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抑菌活性最强,黄芩对3种细菌虽然也显示活性,但均较黄连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醇提和水提蟾酥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蟾酥提取液与不同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水提和醇提两种方法提取蟾酥有效成分,分别检测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研究。结果:醇提蟾酥的MIC范围是0.313~1.25 mg/m L,MIC_(50)为0.625mg/m L,MIC_(90)为1.25 mg/m L。水提蟾酥的MIC范围是0.625~2.5 mg/m L,MIC_(50)为1.25 mg/m L,MIC_(90)为2.5 mg/m L。醇提蟾酥与抗菌药物联合可以降低多数抗菌药物MIC2~4个浓度梯度,水提蟾酥与抗菌药物联合可以降低多数抗菌药物MIC 1~2个浓度梯度。结论:中药蟾酥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醇提蟾酥效果更佳,醇提蟾酥和水提蟾酥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筛选预防和治疗痤疮的药物。方法:采用牛津杯法从25种中草药水提取物筛选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药材,并以琼脂平板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MIC)。结果:丁香、余甘子、苦参、丹参、黄芩、石榴皮、大青叶、绿茶八种药材提取物在1g/mL下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MIC测试结果为石榴皮、丁香、绿茶的MIC分别为3.13mg/mL,6.25mg/mL,6.25mg/mL,余甘子12.5mg/mL,黄芩50mg/mL,丹参和大青叶100mg/mL。结论:丁香、石榴皮和绿茶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51种常见药材80%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51种常见药材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有8种药物醇提物显示出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标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木蝴蝶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9mg·ml-1,五倍子、鹿衔草、虎杖、炒乌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0.39~6.25mg·ml-1,五倍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9mg·ml-1,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0.39mg·ml-1。结论木蝴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十分显著,五倍子等4种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较好,桂心、夏枯花、金樱根3种药材对以上4种菌及耐药菌均显示出较好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蒜和大血藤、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四种中药合剂对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制备大血藤、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蒜药液,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它们对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大蒜、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四种中药合剂对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大血藤和蒜蒜和石榴皮、蒜和五味子蒜和大血藤+石榴皮+五味子+五倍子,蒜和五倍子效果最差。结论:蒜和这几种中药联合效果不如纯蒜汁在体外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观察60味中药的240种提取物对9种常见病原菌的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提取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40种提取物进行初步的抗菌活性筛选,并采用液体培养基法(2倍稀释法)测定活性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共有104种提取物对1种或多种细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丹参等11味中药的20种提取物对3种常见菌体现了强抑制作用(MIC<0.2 mg·mL-1)。结论:丹参、蛇床子、蓼蓝、蒲公英、桑叶、甘草、姜黄、紫草、半边莲、野菊花和密蒙花等11味中药的乙醇、丙酮、正己烷提取部位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甘草等5种中草药单独或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5种单味药及两两配伍药物的提取液,按倍比稀释法将药物提取液进行稀释,体外测定黄连等5种中草药单独及等比例两两配伍情况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黄柏和黄芩单药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MIC分别为6.25 mg/ml、50 mg/ml和100 mg/ml。在配伍药物组中,黄连配伍其它药物的药物组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黄连+知母(MIC为6.25 mg/ml)和黄连+黄柏(MIC为12.5 mg/ml)两个药物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黄连、黄芩和黄柏三种中草药具有直接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中尤以黄连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而知母和甘草对白色念珠菌不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两两配伍的中药提取液中以黄连配知母的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猫爪草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值(MIC),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探讨猫爪草提取物对常见的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猫爪草提取物对不同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菌活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2、31.2、31.2μg/mL。结论:猫爪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作为抗菌药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鱼腥草等12种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鱼腥草、夏枯草、五味子、黄柏、黄芩、连翘、黄连、金银花、虎杖、苦参、穿心莲、麻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本研究包含的12种中药饮片提取液,均为中等程度耐药。其中12种中药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在50~100 mg/m L之间,其中黄连、夏枯草、金银花、穿心莲MIC最大,MBC最低,抑菌能力最强,金银花的MIC显著高于穿心莲,穿心莲MIC显著高于排第四位的麻黄(P 0.05)。结论:鱼腥草等12种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夏枯草、金银花、穿心莲抑菌作用较好,可考虑组方并应用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芩部丹中各成分在单味药和复方组合下,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将黄芩、百部、丹参三药单煎、两药或三药组合混合煎,配制成含不同药物浓度7H9肉汤培养基,接种1 mg/m L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菌液0.1 m L,37℃温箱培养2周,转种于7H10琼脂培养基,在37℃下培养4周,观察结核菌生长情况。结果:黄芩液1∶10;百部液1∶5;丹参液1∶5有抑制结核菌生长作用。黄芩百部混合液,黄芩丹参混合液1∶20,丹参百部混合液1∶10均有抑菌作用;而黄芩百部丹参混合液1∶40即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结论:黄芩、百部、丹参3种中药在实验条件下均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药,芩部丹复方体外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