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其发生与M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高病死率密切相关。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增高几乎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2.
王惠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57-4258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有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对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中出现心血管事件组的冠脉病变积分、患者年龄、24h动态收缩压(sBP)、夜间动态SBP、日间动态SBP、24h动态脉压(PP)、夜间动态PP、日间动态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的数值高(P〈O.01)。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很多,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周进  刘牧 《四川医学》2009,30(12):1917-1918
目的观察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规律血液透析患者78例,根据不同Hb水平由低到高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于Hb靶目标值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另外两组,5/23(21.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1/23(8.6%)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纠正贫血,将Hb升高到高于靶目标值的水平对M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资料业已证实,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和猝死,它的病死率较无LVH增高7~8倍,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LVH的发生率达20%~60%,因此高血压导致左室肥厚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肥厚(LVH)与重构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有LVH的高血压患者罹患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其心血管病病死率较无LVH者增加8倍。  相似文献   

6.
李征 《中外医疗》2014,33(4):29-30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评分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日间动态血压和夜间动态血压中的SBP和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冠脉病变积分。结论临床应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诱发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2月间来我单位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48例,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有效回访的226例高血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1.3%(116/226),其中:男性占71.7%(162/226),女性占28.3%(64/226)。心血管事件诱发的可变危险因素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浆纤维蛋白原是除LDL-C、BMI等传统心血管事件主要危险因素之外的另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静息心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静息心率过快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增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率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患者的心率管理方案因在充分考虑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制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AU)的出现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调查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病程、糖尿病、吸烟、体质量指数(BM I)、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以及合并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以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再按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正常清蛋白尿组(〈30.0 mg/24 h)和微量清蛋白尿组(30.0~300 mg/24 h),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别,而微量清蛋白尿组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清蛋白尿组(P〈0.05)。对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提示MAU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微量清蛋白尿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PI大小,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PPI高血压组(PPI≤0.400)、中PPI高血压组(0.401~0.600)、高PPI高血压组(P〉0.600),各40例。检测和比较受检者PPI、颈动脉IMT、血清hsCRP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IM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5);随着PPI的增大,IMT、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PPI呈正相关性,PPI、IM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PPI、hsCRP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高校男女教师高血压患病特点。方法对2009年山东部分地区高校教师健康体检资料完整的1034人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1)高校教师高血压男、女患病率分别是22.9%和6.1%。2)随年龄增长男女患病率均逐渐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经统计学分析除60~69岁组可能因样本小以外,其余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伴发血脂异常、尿酸高、超重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师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并存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因而男性有更高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应加强对高校男性教师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包括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健康管理组(53例)、药物管理组(53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药物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用药监督及调整;健康管理组根据个人情况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从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健康管理,并监督实施,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活习惯、血压、血脂等指标改善情况和心血管事件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健康管理组患者随访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管理组,药物管理组低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健康管理组和药物管理组脉压降低,对照组脉压略微升高。健康管理组收缩压、脉压低于对照组(t=3.934、4.021,P〈0.05),且收缩压低于药物管理组(t=3.267,P〈0.05),药物管理组脉压低于对照组(t=2.791,P〈0.05)。三组干预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健康管理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明显低于对照组(t=5.719、4.361,P〈0.05),药物管理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t=4.015,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血脂和血压,效果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对1991年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组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72例随访,实调人数885例,将其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事件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进行分析,并探讨降压药种类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降压药中以复方降压片相对危险性最高(RR=1.0),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RR值最低(0.19),除钙拮抗剂  相似文献   

14.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在全球患者众多,此类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3~6倍。PAD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而心脑血管事件是致死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1例AMI患者H-FABP水平、血清CK-MB水平、血清TNI水平,并于发病10日内行冠脉造影检查,跟踪随访6个月,探讨AMI患者H-FAB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Gensini积分的高低分为轻、中、重组,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男/女)、吸烟、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重度组于CKMB、cTnI及冠脉狭窄程度方面呈正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结论:H-FABP可做为A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访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较首次诊断高血压入院时各危险因素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36例病历资料完整且仅符合高血压诊断并再次入院的患者,收集高血压患者两次入院的病历资料。根据回访开始时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病例组217例(49.8%)以及对照组219例(50.2%),平均回访时间20个月。首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筛选高血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对不良心血管事件行亚组分析,探究各项临床指标对不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差异;最后对比其两次入院各危险因素指标变化情况,辅证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舒张压、高血压病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脑钠肽前体、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合并糖尿病、超声提示存在异常是高血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可疑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舒张压、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是高血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心血管循证医学已经证实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无左心室肥厚者的3—20倍。因此对于高血压引起的LVH及药物对其影响,正日益受到医学家们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对1991年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组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72例随访,实调人数885例,将其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事件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进行分析,并探讨降压药种类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降压药中以复方降压片相对危险性最高(RR=1.0),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RR值最低(019),除钙拮抗剂(RR=0.89)外,凡与复方降压片联用者其RR值均升高。提示:钙拮抗剂、ACEI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应停用或少用复方降压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记录进行健康体检的14589例男性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并检测患者的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9%,高尿酸组的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危险因素聚集的人群高尿酸患病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症状改善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症状改善率较高,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