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是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BRCA1基因扁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52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甲基化率为29%,BRCA1蛋白表达下降率为33%;15例BRCA1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1的表达下降率为87%,而37例BRCA1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下降率11%。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率(45%)及表达下降率(60%)均分别高于T1+1、2分级患者肿瘤组织的BRCA1甲基化率(19%)和表达下降率(1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牢(46%)及蛋白表达下降率(50%)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4%)和表达下降率(18%)。结论BRCA1基因表遗传学改变是其蛋白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与DNA甲基转移酶3a、3b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法对27例乳腺纤维腺瘤以及19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DNA甲基转移酶3a、3b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对其中112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BRCA1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实施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同时收集各提供乳腺癌组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有114例(57.6%)DNMMT3a蛋白阳性,有109例(55.1%)DNMMT3b蛋白阳性,乳腺癌组织中DNMMT3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而DNMMT3b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DNMT3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23,P=0.019),而BRCA1蛋白表达水平和DNMT3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169,P=0.019)。结论 DNA甲基转移酶3a、3b蛋白的高水平表达现象与乳腺癌细胞的发病过程有相关性,DNA甲基转移酶3a蛋白通过参与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使BRCA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抑癌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PCR法检测5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5例标本中,共12例(21.82%)发生p16基因甲基化,21例(38.18%)p16蛋白表达阳性,其中基底样型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Luminal A型(P0.05),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Luminal A型(P0.05)。发生基因甲基化的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67%,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Ⅲ级、伴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阴性的组织中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组织学Ⅰ级、无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的重要分子特征之一,且与乳腺癌的病情进展有关,可能成为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娜  李平  喻姗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275-1277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car cinoma,LSCC)中MDC1、53BP1和BRCA1三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LSCC和25例瘤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C1、53BP1和BRCA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MDC1、53BP1和BR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50.8%、56.9%,与瘤周组织比较,MDC1表达升高,53BP1和BRCA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分布部位无关,MD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3BP1、BRCA1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1与肿瘤分级程度相关。结论:MDC1、53BP1、BRCA1在LSCC中均有表达,并与肿瘤T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三种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BRCA1蛋白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 BRCA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3例散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OEC)、10例交界性和 14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 BR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OEC、交界性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 BR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9.5 %、90 .0 %和 92 .8% ,OEC组织中 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良性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P<0 .0 0 5 )。结论 :BRCA1蛋白表达降低在散发性卵巢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GMT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乳腺癌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化检测MGMT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GMT基因在乳腺癌中甲基化率为7.5%(3/40);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甲基化率10%(2/20);免疫组化显示MGMT蛋白表达率87.5%(35/40)。结论MGMT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中不是频发事件;MGMT蛋白表达与其甲基化无相关性;MGMT基因甲基化参与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癌旁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水通道蛋白5主要表达于正常乳腺和癌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组织水通道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水通道蛋白5可能在乳腺癌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崔静  李庚  千新来 《新医学》2005,36(3):145-147
目的:研究P27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甲基化特异性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癌旁组织、癌组织各56例、腺瘤42例中p27蛋白的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p27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的表达率最高(77%),随病变进展其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其在癌旁组织(59%)、腺瘤(57%)和癌组织(32%)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相比及癌与癌旁组织或腺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P27基因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且在各病变阶段与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其甲基化程度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27基因异常甲基化是p27失活的主要机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NDRG1蛋白表达,探讨NDRG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对乳腺癌和乳腺癌癌旁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结果 NDRG1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90%、39.02%,二者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DRG1蛋白在所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5例)全部表达,而4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NDRG1阳性表达42例(89.36%)。结果显示,NDRG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DRG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推测NDRG1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进展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阴性家族性与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BRCA1与BRCA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家族性乳腺癌54例为A组,散发性乳腺癌339例为B组。通过免疫组化法对两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及雌激素受体(ER)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患者发病年龄≤30岁、双侧乳腺癌的比率较B组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HER-2表达、ER表达、PR表达、淋巴结转移状态和新辅助化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比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发现,BRCA1、BRCA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和是否为家族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均存在显著关系(P0.05)。结论相比BRCA1、BRCA2阴性的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阴性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且双侧乳腺癌的占比较高,其在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较高,因此其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对新辅助化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人种散发性乳腺癌(SBC)BRCA1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SP法对中国人69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纤维腺瘤石蜡切片组织进行BRCA1基因蛋白检测,分析其SBCBRCA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SBCBRCA1基因蛋白表达比较。结果 中国人BRCA1蛋白在SBC中的表达率为60.9%;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良性肿瘤组织(P〈0.05);SBC组织中BRCA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720 P〈0.0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根据相关文献,黄种人中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我国台湾地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种人情况相差悬殊。英国与法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黄种人与法国白种人差异显著(P〈0.01)。中国人、日本人分别与英国白种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中国人SBCBR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的下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其表达的减弱与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有关。提示预后差。黄种人和白种人SBCBRCA1基因蛋白表达率均有矛盾分离现象。黄种人与白种人间差异显著;表明BRCA1基因无论在相同人种或不同人种SBC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TTG基因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 (DNA RNA)技术检测 66例人乳腺癌、2 7例乳腺小叶增生及 5 4乳腺正常组织中PTTGmRNA。结果 PTTGmRNA在乳腺癌、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正常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71 2 % (4 7/66)、5 1 9% (14 /2 7)和 11 1% (6/5 4) ,乳腺癌和乳腺正常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正常组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TTG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as同源家族成员I(ARHI)、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EC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82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组织中ARHI、BECN1的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RHI、BECN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RHI、BEC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HI与BEC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RHI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有无脉管癌栓、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有无肿瘤家族史、有无神经侵犯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BECN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肿瘤家族史、月经状态、有无神经侵犯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癌栓、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结论]ARHI、BECN1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两者均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提示其对乳腺癌预后判断、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乙肝基因(BRCA1)、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老年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主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BRCA1、mTOR表达情况,分析BRCA1、MIC-1、mTO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对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BRC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IC-1、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BRCA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TNM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IC-1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TOR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BRCA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MIC-1、mTOR阴性表达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BRC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MIC-1、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均与直肠癌老年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IHC)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 )检测乳腺癌 HER‐2的一致性;分析 HER‐2与 ER 、PR 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本院2010年至2014年 IHC 法检测的1003例乳腺癌手术标本 HER‐2蛋白及 ER 、PR 的表达情况,其中434例浸润性癌行 FISH 检测 HER‐2基因扩增状态,比较 IHC 与 FISH 方法检测 HER‐2的差异;分析 IHC 与 FISH 检测乳腺癌 HER‐2与 ER 、PR 的相关性;同时分别分析 HER‐2蛋白表达情况及 HER‐2基因扩增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① IHC 检测1003例乳腺癌 HER‐2蛋白表达(处)阳性率为23.93%,其中行 FISH 检测的434例浸润性癌 HER‐2基因扩增率为26.27%;IHC 检测 HER‐2蛋白(处)的病例与 FISH 检测 HER‐2基因扩增符合率为85.71%;②HER‐2蛋白表达(处)和 HER‐2基因扩增均与 ER 、PR 表达呈显著负相关;③ HER‐2蛋白表达阳性(处)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率为45.16%;HER‐2蛋白表达阴性(0/+)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率为46.99%,HER‐2蛋白表达可疑(触)病理中淋巴结转移率为4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398);HER‐2基因扩增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率为51.58%,HER‐2基因无扩增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率为51.9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6)。【结论】IHC 检测 HER‐2蛋白(-)/(+)和(处)的病例与 FISH 检测 HER‐2基因扩增有较好的一致性;HER‐2蛋白(触)的病例需要进一步行 FISH 检测确定 HER‐2基因扩增状态,以准确指导把向药物治疗;IHC 与 FISH 检测乳腺癌 HER‐2均与 ER 、PR 呈显著负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lthough germline mutations in BRCA1 play a central role in familial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to date, no somatic mutations in BRCA1 have been reported in sporadic breast cancer, and only five somatic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sporadic ovarian carcinomas. Becaus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ppears frequently at the BRCA1 locus in nonfamilial breast and ovarian carcinomas, we searched for mutations in the BRCA1 gene in sporadic ovarian tumors. METHODS: We developed a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PCR and reverse 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hybridization on membrane strips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17 frequently occurring mutations in the BRCA1 gene. RESULTS: As little as 2% mutant DNA in a sample could be detected. Two of 122 DNA samples isolated from sporadic ovarian tumor biopsies contained the Cys61Gly mutation. Both mutations were germline mutations. One of these was an ovarian metastasis of a 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 The tubal carcinoma was also confirmed to contain the Cys61Gly mutation. CONCLUSION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a germline BRCA1 mu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tubal carcinoma. The 17 specific mutations in the BRCA1 gene do no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sporadic ovarian canc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癌标本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有14例阳性表达,而在2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13例阳性表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nm23-H1基因的平均阳性表达率为396%,在2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平均阳性表达率为172%,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与否与食管癌的转移无关,但其表达水平的降低与食管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PDCD5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肠黏膜中的PDCD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PDCD5蛋白表达率为24.O%,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52.0%,正常肠黏膜组织表达率90.0%。结肠癌组织中PDCD5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PDCD5蛋白表达率降低;高分化组表达率高于低/未分化组(P〈0.01),中分化组高于低/未分化组(P〈0.05),但高分化与中分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DCD5蛋白表达率(19.4%)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肠组织相比。PD-CD5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降低。结肠癌组织中PDCD5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及10例癌旁对照组织VEGF—C、VEGFR-3的表达,并在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间比较其差异。结果VEGF—C和VEGFR-3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3.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的表达(55.9%和38.2%);VEGFR-3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8.54&#177;2.54)明显高于淋巴结非转移组(4.73&#177;2.46)。结论乳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信号系统可能成为抗某些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特异性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